侯璐
摘要:加強和改進小學生數學教育被列為當前小學基礎教育工作的重點,現階段反思性教育在小學教育中得到了普及,反思性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育,是為了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在反思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并把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中。本文闡述了反思性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反思教育
引言:
反思教學是新課標教學改革中的模式之一,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在座位上被動的吸收知識的情況。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入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根據學生的上課情況和接受能力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進行反思。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一、何謂反思性教學法
所謂反思性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和內容的不同選擇出適合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回答,觀察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并可以適當的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拓展和補充,從學生的反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不斷地改進中找到最適合小學學生的教學方法。反思教學不僅限于當堂課,還可以反思上一節課的內容將其貫穿到本節課中,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反思性教學也是教師在教育中的自我提升,在反思中充分認識自我,將教學和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水平。
二、反思性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反思性教學是把情感作為人的發展重要領域之一,在反思教育中通過對語言的渲染、形象的描繪等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鳴。重視反思性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教育,就是重視感情在教育中的影響,與學生達成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有效解決小學生在小學數學方面的問題。小學數學思維建設在整個小學階段處在至關重要的環節中,教師應該重視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將發展學習建設提升到更高的領域中,這就需要教師和小學生在反思性教學中達到感情的結合,提高教學的效益。
(一)以教學案例為依據進行反思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備課的教學案例是課堂知識傳授的關鍵。教師以教學案例為依據進行反思,可以保證課堂內容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教師在編寫好備課教學案例時可以通過自行檢驗、與其他數學授課老師一起探討的方式,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同時還可以從其他教師那收集更多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授課時一道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教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例如在西師大版本三年級下冊數學中“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驗證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x寬,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x邊長。可以用多個面積為1立方厘米小正方形拼湊成一個大的正方形,計算得到的大正方形面積是否和所用小正方形面積的總和相同,長方形也可用同樣的方法檢驗。在驗證中可以開拓學生的知識面,開創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了傳統知識灌輸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以教學案例為依據進行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嚴謹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二)以學生反饋的觀點為依據進行教學反思
在教育改革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學生為主導,教師輔助學生進行知識學習。教師在教育中要注意小學生的思維是跳躍的也是千奇百怪的,不同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面對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往往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教師沒有考慮的,因為教師作為過來人對知識的掌握是全面而透徹的,但是小學生可能對其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個體的認識,聽取不同學生的意見和反饋,教師要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解決數學方面的問題。例如在西師大版本小學三年級下冊“旋轉、平移和軸對稱”這一章中,當學生問到“圖形為什么這么平移和旋轉”時,教師不應該用強硬的態度去告訴學生本來就是這樣的,面對小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認真思考學生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否是學生對旋轉、平移和軸對稱的概念學習不夠透徹。這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旋轉、平移和軸對稱的概念,然后自己動手觀察圖形是怎么平移、旋轉和對稱的。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剪下兩個相同的圖形,用兩支筆作為橫軸和縱軸觀察圖形的變化,學生動手做了才能將知識點更加深刻的印在腦海中。課堂上只有教師認真聽了學生反饋的問題,才能從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解決難題。
(三)參考教學評估進行教學反思
當前教學評估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是課堂教學評估和課后教學評估。課堂教學評估,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對授課進度吸收進行評估,課后評估就是在課堂結束后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反應出的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但是目前的現象是教學評估往往是為了學校檢查而進行,沒有起到其真正的價值,因此在反思性教學中,要求教師正確對待教學評估,提高教學評估的有效性。
(四)課堂教學評估反思
課堂教學評估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課堂教學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授課模式、授課內容、授課方法。例如,教師在教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這一單元時,面對同一道題,學生給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并且正確率不高。這時候教師就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是否在備課時選擇乘法運算的題目不合適,是否是學生之前學習個位數相乘時掌握不透徹,教學是否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的方式是否適合當下的學生,教學內容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等等,教師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應在課堂上及時進行反思并改正。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目“每一盒有12個卷筆刀,現在有14盒,問共有多少個卷筆刀”很多學生看到這道題都會給出這樣的列式“12x14”,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兩位數相乘掌握不夠。針對這一道題教師可以這么和學生說“這道題有兩種解決方法,第一種可以先算前10盒共有多少卷筆刀,再算剩下兩盒卷筆刀的數量,即10x12+2x12;另一種就是用豎式計算,在豎式計算中要注意十位和十位對齊,個位和個位對齊”。課堂教學評估有利于教師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興趣。
(五)課后教學評估
課后評估主要是通過作業,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審批時,可以對學生的作業實際結果進行認真的分析,根據大數據知道學生對哪一方面掌握的不透徹,能夠從學生的角度看到學生眼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哪些。在課后教學評估中可以不斷提高教學對學生能力的評估,使得教師更能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情況,在之后的教學中針對性教學,使今后的課堂更加適合學生。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節中,學生對小數和分數之間的轉化成了易錯點。在轉化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不注意單位的轉化,例如“判斷:三分米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三分米,用小數表示是0.3分米”在這道題中很多學生都認為是對的,三分米用分數和小數表示時單位應轉化成同一類計算單位中高級的單位,轉化成米或者更大的長度單位,即3分米=3/10米=0.3米。教師在課后教學評估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才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
總結
小學數學反思性教育中教師可以從以教學案例為依據進行反思,以學生反饋的觀點為依據并且參考教學評估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性教育也體現了改革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可以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增強教師對自我的認識,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更上一層樓。同時反思性教學也為課堂的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課堂上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魏珍珍.符號標志對小學生數學反思性學習的作用[J].求知導刊,2019,41:29-30.
[2]朱同福.淺談小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7,414:256-257+260.
[3]魯德峰.小學數學反思性學習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