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寒夕 閆利超
摘 要:移動互聯網的不斷升級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為短視頻的出現和發展提供了溫床。這種滿足人們碎片化瀏覽需求的短視頻平臺,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受眾。但是,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火爆發展,諸多亂象也開始暴露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例如內容低俗化、侵權現象頻出、個人隱私暴露等等。短視頻平臺雖屬于自媒體形式,但也應對社會負起責任,傳播社會正能量,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本文分析短視頻及直播亂象,并對短視頻平臺應盡的社會責任進行剖析。
關鍵詞:短視頻;直播亂象;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9-0074-02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迅速吸引了大批的受眾。由于其操作簡單、注冊無門檻、走紅高收獲,人們紛紛踏上了拍攝短視頻的道路,甚至帶來了全民直播的浪潮。但是,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走紅,不少問題也逐漸暴露在大眾的視野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短視頻平臺的良性發展。
一、短視頻平臺亂象分析
(一)內容低俗化,影響社會風氣
在粉絲經濟主導的短視頻平臺中,粉絲的數量就代表了用戶發展的可能性。因此,如何吸引眼球變成了選擇諸多短視頻內容時的主要原因,而視頻質量則逐漸被人們忽略。[1]不少視頻博主為了吸引眼球,不斷挑戰平臺底線,迎合部分受眾的低級趣味,靠無下限的嘩眾取寵博得人們的關注:在大街上向自己潑啤酒大喊大叫,爬上警車公然挑釁人民警察,快手中的未成年孕婦曬著所謂的幸福。這一切無不在挑戰人們的價值底線。更何況,當前的短視頻平臺注冊門檻低,擁有眾多的未成年用戶,如果任短視頻內容隨意發展,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我們需要明白公開的短視頻不同于朋友圈,其面對的是大眾,影響的是受眾的言行價值觀。因此,必須重視網絡熱點短視頻傳播的社會公共責任,而不是一味博眼球求關注。
(二)虛假信息橫行,破壞傳媒生態
短視頻興起后,不斷有謠言和虛假信息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并且得到了飛速的傳播,嚴重破壞了當下的傳媒生態,阻礙了短視頻平臺的良性發展。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可以歸結為3個方面。
首先,相較于圖片和文字來說,視頻更加動態直觀,且更無“識字”門檻,因此,視頻傳播的內容也就更容易獲得人們的信任。正是有不少造謠者抓住了受眾的這一心理,致使短視頻平臺虛假信息橫行。其次,當前剪輯技術易學簡便,造謠者只需要通過簡單的拼接和刪減,就可以將視頻更改成為自己主觀臆想中的樣子,干擾受眾對事件真相的獲取,引導社會輿論的非正向發展。最后,當前的視頻平臺傳播門檻低,審核機制不嚴格,懲罰機制不明確。如果沒有進行實名制認證,即使傳播虛假信息也可以通過刪除視頻來躲避問責,這也就導致了不少虛假信息的肆意傳播。
(三)用戶信息泄露,危及個人隱私
部分受眾對個人隱私沒有深刻的認識,以及對個人信息不重視,導致在短視頻平臺時常出現用戶信息泄露的現象。[2]例如,一個未成年女孩在拍攝視頻時,將正在洗澡的母親拍攝到了鏡頭當中,并將視頻上傳上去。視頻一經發出,被眾多觀看者私自保存,并有一些無下限的營銷號對視頻進行截圖,放至網絡當中大肆宣傳,導致了當事人的隱私受到侵犯。前一段時間火爆的梨泰院片段,引發了不少人跟風拍攝,視頻當中人們手持自己的身份證進行拍攝,如此私人的身份證被人們當作道具使用,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不法分子利用。短視頻的傳播性極強,稍不小心就可能泄露個人隱私和信息,進而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
(四)非法取得經濟利益,干擾市場發展
短視頻平臺龐大的用戶基數,成為不少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在快手平臺當中,有不少視頻博主公開制假,制作仿版大牌口紅,并通過直播的方式售賣給粉絲。由于平臺監管力度不夠,制假售假方即使被發現也不會受到高額處罰,即使被封號也可以換號重新再來。低廉的違法成本,使得不少人冒險也要來換取效益,而這也嚴重干擾了市場的發展。
二、短視頻平臺亂象治理建議
(一)實行鼓勵機制,優先推送優質視頻
想要治理低俗化亂象,首先要深挖其出現的原因。粉絲經濟之下,人們渴望的是通過大流量來為自己帶來收益,于是許多人不得不通過博人眼球的方式來吸引粉絲。對于平臺方來說,與其一味地壓制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如另辟蹊徑來鼓勵優質視頻的發展。[3]當前視頻博主流量的獲取,多是通過平臺方將視頻投送到指定的受眾中去,那么平臺方完全可以通過篩檢,使得更為優質的視頻獲得更高的關注度,那些低俗化的視頻則進行限流處理。一鼓勵,一壓制,自然可以使用戶自覺創造更為優良的視頻內容。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法制管理
針對短視頻平臺上頻出的違規現象,應該進行更為詳細的立法工作;對于一些打擦邊球的行為,更應被明確地寫進法律當中,進行更為嚴格、具有針對性的治理。[4]目前,我國出臺的對于短視頻平臺亂象治理的文件,多是起到建議作用。低廉的違法成本無法阻擋不法分子的違法行徑,這也就使得很多亂象無法根治。唯有加大犯罪成本,才能更加有效地治理違法違規現象。
(三)完善舉報機制,鼓勵個人參與治理
短視頻平臺的用戶基數是十分龐大的,其制造出的視頻數量也是數不勝數。如此龐大的視頻數量,僅靠平臺一方的力量來治理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憑借諸多用戶的力量來共同治理。[2]在不良短視頻的傳播過程中,受眾是直接受害者,無論是隱私的泄露,還是利益受損,都會干擾到用戶正常的使用感受和使用體驗。那么從用戶方面來說,積極響應平臺方的號召,主動舉報不文明視頻的存在,其本質上是在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平臺方應建立健全舉報機制,為用戶舉報不文明視頻提供更為便捷的方式,并且要及時對用戶舉報進行反饋,以此來鼓勵人們舉報不良視頻。
(四)健全管理制度,維護行業規范
針對不文明視頻的治理,平臺方可以健全企業的管理制度。例如,對于青少年來說,可以推出青少年管理模式,限制觀看時長,精準推送優質內容,限制直播打賞。完善審核流程,增加審核人員,對視頻平臺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審核,包括直播內容、視頻文案及評論內容等等,加大管理力度。優化推送算法,不僅僅根據大數據進行視頻定向推送,建議采取人工加算法雙重推送機制,防止用戶瀏覽片面化。
三、短視頻平臺的社會責任反思
事實上,自媒體也是媒體,作為一個媒體,就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包括傳播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特別是在其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時候,短視頻也應對社會負責,對文化負責,對經濟市場負責,對價值觀負責。眾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輕人活躍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如果對粗俗的內容聽之任之,對錯誤的價值觀放任自流,則不僅不利于短視頻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更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短視頻在某種意義上也承載著教育的意義。
四、結語
如今,短視頻的爆發式發展接近尾聲,短視頻也站在了十字路口上。這個時代需要的美,應該有助于人民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有意義、有價值、有情趣的人生。只有能夠以美為美,用鮮活的內容去承載正確的價值,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短視頻行業才會贏得更長遠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戚朝輝.網絡直播現狀反思與治理[J].戲劇之家,2020(06):160-162+166.
[2] 王玉風.社交媒體短視頻亂象及治理[J].新聞論壇,2017(04):93-95.
[3] 宣勇捷.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短視頻傳播的亂象及治理對策[J].國際公關,2019(07):26.
[4] 劉夢磊.短視頻傳播亂象治理機制的分析完善[J].傳媒論壇,2020,3(06):32+34.
作者簡介:姚寒夕(1999—),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傳播。
閆利超(1977—),男,河北唐山人,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媒介倫理與傳媒法,媒體融合,口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