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構建高校育人體系最重要的深層次要素,二者具有內在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凸顯高校社會主義性質的內在要求,是衡量高校育人水平的重要指標,在高校育人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對新時代高校育人體系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可行性路徑選擇,旨在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實踐支撐。
【關鍵詞】高校;育人體系;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培養、鍛煉、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政治品質和綜合素養,讓學生真正成長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1]。這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構建高校育人體系所追求的根本目標,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構建高校育人體系最重要的深層次要素,二者具有內在契合性。
一、新時代高校育人體系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是凸顯高校社會主義性質的內在要求。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高等學校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思想政治素在學生全面發展中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又是經過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完成的,這也從根本上凸顯了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實高校社會主義育人體系的內在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是衡量高校育人水平的重要指標。深入推進高校育人體系建設,重點和關鍵就是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動時時刻刻都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貫穿于每個人發展的全過程各環節,在培養和提高個人思想道德操守方面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大學時期,學生開始真正慢慢地接觸社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消費理念等漸漸形成發展穩定,此時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引導和規范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和明顯[2]。
3.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社會中每個人的行為舉止是受其思想意識支配的,思想政治品德的高低往往潛意識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是否有利于他人、社會和國家,而思想政治品德的養成主要是通過接受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其方向性貫穿于學生學習教育的各環節全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高校教育必須圍繞解決好“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大學”這兩個根本性問題[3],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決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就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了高校育人體系中更加重要的地位。
二、新時代高校育人體系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大學生自身的道德品質養成難度系數較大。當前大學生基本上已經是00后,從小社會條件優越、家庭生活條件富足,是家里的“金寶貝兒”,基本上不會做家務;父母也往往把什么事情都安排的順順利利,使其對父母依賴感嚴重,個人思想或者利己主義思想也就容易養成,進入大學后很難一時適應集體生活,當個人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容易產生矛盾和摩擦。此外,西方國家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理念以及在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并未停止,甚至是有過之而不及,一些信念不堅定、意志力薄弱的大學生就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觀產生動搖。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親和力和吸引力不夠。當前,大班授課形式的思政課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之思政課本身政治理論性就很強、理解難度比較大等,這樣灌輸式的教育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往往就不夠,效果也就不如人意,既無法滿足新時代新時期大學生復雜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更加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是熱愛,教育教學的成效也就無法體現。同時,隨著當前高校大改革大發展,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容,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畢業步入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部分家長期望孩子能夠考上大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以求有一技之長能夠在當前復雜的社會中穩步前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就存在著有目的、有計劃的去選擇學習的課程甚至專業,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關課程往往是難理解、見效慢,但確是謀發展、利長遠的課程,但卻通常會被大多數學生所忽視甚至認為是無用的課程,學生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睡覺現象”屢見不鮮。
3.網絡信息化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很大挑戰。當前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是信息化新時代,網絡信息已經滲透到各領域各環節,大學生已然成為網絡用戶中最重要的群體,而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學生們對于最新新聞等信息的熟知、了解甚至是占有的數量都已經遠遠的跑在了教師的前列。同時,新時代的網絡新媒體技術應用已經非常廣泛特別是在高校,其自身具備的海量信息參差不齊,數據傳輸的快速、便捷、虛擬等特點,也對大學生的傳統觀念帶來沖擊,甚至影響他們看待社會或者與他人的關系,對于缺乏獨立判斷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的學生來說就容易產生負面影響,形成錯誤認知,造成網絡失范行為等等,甚至出現利用網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現象,這些都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4]。
三、新時代高校育人體系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1.推動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當前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漸趨特殊復雜化、層次多元化,培養良好思想道德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就顯得更加急切和重要,這就需要在高校育人過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大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正確政治方向,勵志勤學、苦練本領,勇于擔當、敢于奮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學史知史中汲取真理營養、精神營養、紅色基因營養,從愛黨愛國愛校的奮斗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不斷轉化實際行動,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要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條件、學習需求和思想實際情況等,采用典型案例、最新時事熱點等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運用微課程、視頻圖片技術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盡可能多的組織開展各種實踐課程、文化活動等不斷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改進中不斷加強和提升,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5]。同時,要加強思政隊伍的網絡知識和技能培訓,充分運用學堂在線、智慧樹等各種網絡新媒體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育教學,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加強與學生的網絡溝通與交流,引導推動網絡陣地主旋律發展,才能有效推動網絡思政課建設和思政工作取得實效[6]。
3.營造安定團結、學風優良的校園文化。高校安定和諧、學風優良的大好局面要靠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鞏固和發展,這就要特別注重鍛造大學生的價值理念、思維方式和生活觀念,要把黨史國史校園發展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視對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心理關心和疏導,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平和的心態與理性思考的能力,不斷增強大學生愛黨愛國、愛校榮校意識,不斷增強大學生維護校內外安定團結局面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堅強陣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而[N].人民日報,2016-12-09(1).
[2]藍文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兩個著力點[J].人民論壇,2018(29):126-127.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而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01).
[4]劉沖,王梅.新媒體、新時代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J].中國高等教育,2019(07):47-49.
[5]張國啟,汪丹丹.論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內涵及其提升的實踐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5):45-48.
[6]張鴻雁.新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1):8-9+12.
作者簡介:何占濤(1992-),男,碩士,河南臨潁人,天津商業大學黨委辦公室干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天津商業大學 天津 3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