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俊杰
本文采用多種方法對仙游縣中學課外體育鍛煉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仙游縣高中生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態度比較明確,積極性較高,以簡單易學、易于操作的項目為主;鍛煉的場地主要是以學校體育場地以及家里為主;影響因素依次為課程多,時間少、上網耗時多、缺少鍛煉技能等,針對研究現象提出針對性建議,為進一步促進和改善仙游縣高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狀提供了一定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1 前言
高中課外體育鍛煉作為中學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校整體體育效益、實現學校體育教育目的、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對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及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 結果與分析
2.1課間操實施情況分析
由于仙游一中與仙游二中等屬于城鎮高中,體育課上學生接觸的運動項目還是很比較多的。經調查,每個學生每個星期至少有三天都進行課間操鍛煉,進行鍛煉的場地都是在學校,并由學校集體組織進行,并能夠有規律,有秩序的進行,成為學校管理的一種常規活動。課間操的形式比較單一,廣播體操為主,跑操為輔。由于有安排早自習的文化學習時間,所以學校未安排早操。
2.2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情況分析
調查仙游縣高中課外體育鍛煉男女同學項目選擇對比,發現男、女在運動項目上的選擇有顯著差異,男生喜歡靈活性、速度性、對抗性、運動量比較大的項目,有身體上的接觸,體現了男生機智、靈活、勇敢的特征。女生喜歡節奏感強、娛樂性強、器材簡單的項目。
男女項目選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女生不同的身體特征,心理特征引起的。這個階段的男生性格開朗、勇敢堅強、獨立個性強、好動。所以在選擇體育運動項目方面,往往選擇對抗性強,體力消耗大的運動項目。而女生這個階段的心理特征表現為文靜,力量不足。所以為了滿足鍛煉需求目的,選擇了運動量比較小的跑步,并在球類項目里選擇了隔網對抗的運動,沒有身體接觸,運動量比較小的項目極其適合女生的身心需要。男女生不同的選擇也為學校更好的開展高中課外體育鍛煉提供了有力的參考,組織和開展課外體育鍛煉活動時目的更明確,更具有針對性。因此,尊重個體性差異,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項目,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外體育鍛煉中來。
2.3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場地器材情況分析
仙游縣高中學生大部分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場所大部分是學生運動方便的學校體育場。這種選擇趨勢實際上是和其生活特點有著密切關系的,因為學生的主要生活場地就是學校,所以選擇學校的體育場地和設施,方便、經濟還實用。男生在鍛煉時選擇的場地設施方面要比女生需求高一點。這跟參加活動的項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男生在課外體育鍛煉時選擇的項目相對集中,多以籃球或足球為主,在鍛煉時首選的場地是學校的籃球場和足球場。而女生多以跑步、乒乓球、羽毛球這種運動項目為主,對鍛煉場地要求不高。學校需要用各種方式來滿足學生對于硬件的需求,或是加大投入做好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在宿舍、食堂等非體育場地位置增加體育設施,讓學生處處感受體育的氛圍。
所以目前學校的公共體育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課外體育鍛煉的內容與鍛煉的形式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參加鍛煉帶來的各種樂趣。可見,學校在重視科研成果的同時,加大體育經費進行一定體育場地建設還是很有必要的。
2.4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分析
高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大多數的動機中,“增強體質”、“休閑娛樂”所占比重最大,說明“健康體育”和“娛樂體育”是目前高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首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接受,對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有積極影響。其次,高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基本保持積極健康的狀態,當然也有可能受學習壓力以及特殊青春期心理影響,出現“應付考試”。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學生調節學習壓力、完善考核制度是值得學校、體育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
2.5教師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指導
經過調查可以發現,學校會舉行校運會、籃球賽、跳繩比賽和拔河比賽,體育老師會在體育課上對參加比賽的同學進行訓練和指導,課后并不會對其進行訓練與指導。學校組建的運動訓練隊參加上級的比賽,學校會安排專業的體育教師會在課后進行訓練和指導。
3 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主要因素分析
當今社會影響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有很多方面,課程多,時間少是導致高中學生減少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現在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愿望,不得不使學生在課余時間放棄課外活動而去復習功課,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周末參加補習班,幾乎沒有時間去鍛煉。即便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考試升學依然是學校的主要的培養方案,這種現狀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其次是隨著網絡時代的迅猛發展,學生通過網絡游戲、交友等方式逐漸代替體育活動調節學習壓力。如何鼓勵學生“走下網絡、走向操場”、通過體育鍛煉減輕學習壓力,使他們真正達到勞逸結合的目的是當下各學校需要努力去做的地方。最后,部分學生是因為缺少鍛煉技能而不愿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課外體育鍛煉時沒有體育教師能夠指導,尤其是女生,女生在體育方面的接受能力本來就比男生差,加上缺少教師的指導,她們獨自進行課外體育鍛煉時很難找到合適的鍛煉方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授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也要傳授他們合理的鍛煉方法。
4 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仙游縣高中生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態度比較明確,積極性較高;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項目大多數以場地和器材要求不是很高,以簡單易學、易于操作的項目為主。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場地主要是以學校體育場地以及家里為主;影響仙游縣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依次為課程多,時間少、上網耗時多、缺少鍛煉技能等。
4.2建議
首先是加大經費投入,完善體育硬件設施學校和當地政府應加大經費的投入,加強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同時,加大對現有設施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利用,盡量避免學生因為場地、器材原因而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象。其次,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領導和各科任課老師密切配合,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和支持,同時給學生安排足夠的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運動和比賽,吸引學生自愿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營造一個好的學校氛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健康成長。最后,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做到課內外相結合體育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對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特別是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體育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成為學生的教導者,也在課外成為學生體育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與參與者,教師是學生最崇高的榜樣,利用自身的影響,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