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媒介融合已成為傳媒業生態發展新趨勢,這對地方高校新聞實踐教學形成了巨大沖擊。為了應對媒介融合帶來的影響,地方高校新聞實踐教學需要立足于所在區域,挖掘自身特色,建構適合自己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實踐教學環節設置,突出媒介融合的時代特征;積極與校外企事業單位合作,拓展整合教學資源,促進實踐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媒介融合;地方高校;新聞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7-0024-02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南通大學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B02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各種新興媒體層出不窮,傳媒業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媒介融合成為一種顯著的發展趨勢。媒介融合指的是“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1]在媒介融合的沖擊下,媒體組織的運作、平臺的架構、具體業務的開展等,都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這也對傳統的新聞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對學生開展系統的實踐訓練,使他們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勝任為多元媒體平臺提供內容的工作,無疑成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實踐教學需要深入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地方高校在經費撥款、設備條件、教學資源等方面相對來說都較為有限,因此面對的問題也更加緊迫。為了順應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地方高校的新聞實踐教學需要積極開拓思維,尋求教學內容與手段的改革創新,切實做到實踐教學與傳媒業生態的無縫對接,培養符合媒介融合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立足地方,建構適合自身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
和其他層次的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發展往往更多受到所在區域社會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在師資狀況、生源質量以及硬件設備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然而很多地方高校往往忽視了自身現實狀況,一味模仿其他學校的模式,制定出的人才培養方案脫離自身實際條件,無論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實踐課程的規劃還是在實踐教學平臺的打造等方面,都沒有體現自身的特色。這種實踐教學的發展思路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
面對媒介融合帶來的發展機遇,地方高校的新聞實踐教學不能盲目跟風、一味攀比,而是需要立足于地方,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創新、勇于改革,從自身實際條件出發,積極挖掘自我優勢,形成契合自身、有特色的實踐教學思路,確定適合自己的實踐教學方向和途徑。同時,只有堅持依托地方,以區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導向并及時回應,將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要求、人才培養目標與地方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切實為地方發展服務,才能為學生謀得更多的實踐機會、提供更好的實踐訓練條件。這是地方高校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理性選擇。
二、優化實踐教學環節設置,突出媒介融合的時代特征
以往的新聞傳播教育,針對不同的專業,實踐教學大多設計得較為細致,對應的往往都是某一種具體的媒介傳播領域。例如新聞學專業多是偏重于報紙、雜志等平面媒體,廣播電視學專業主要是服務于廣播、電視媒體,而新媒體傳播專業則大多是面向網絡新媒體領域。在傳統的媒介生態環境下,這種實踐教學的理念和方式尚能適應,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人才培養中的專業分工。但是,在媒介融合的態勢出現之后,界限分明的實踐教學設置就顯現出其不足。它缺乏對各種媒介形態的統籌兼顧,多元媒體形態在教學中被割裂開來,這明顯背離了媒介融合的趨勢,無法滿足新的傳媒業發展格局對新聞傳播人才素質和能力提出的要求。因此,新聞實踐教學必須突破傳統思維,在教學中突出媒介融合的時代特征,重新構建、優化實踐教學,將學生培養成“具備跨媒介的信息整合及實踐運用能力,具備專業性的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并具有多元化知識體系、有極強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2]
具體而言,在實踐課程設置中要牢牢把握媒介融合趨勢下對人才的需求,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及時融入相關內容,并且有針對性地開設新課程,形成內容合理、層次多樣、系統科學的實踐課程設置,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技能水平。
除了更新課程內容之外,還需要順應形勢的發展,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通過對實踐環節的持續強化來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實踐教學要貫穿4年的學業安排。首先,日常的專業課程要確保有充分的實踐課時,使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中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盡可能多地參與專業實踐技能培訓。其次,除了日常的課程之外,還可以將實踐教學延伸到課外,通過專題的形式對學生開展實踐訓練,如指導學生創辦校內刊物、為校園電視臺制作節目、運營校園新媒體等。這樣的實踐訓練往往時間較為連續、主題較為集中,通過這樣延續性的、系統的訓練,能夠促使學生不斷鞏固在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并熟練地加以運用。最后,更加重視畢業實習環節的開展。畢業實習是新聞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雖然各個學校大多都安排了畢業實習,但是對很多地方高校而言,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往往是學生自主尋找實習單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管理也比較放松,很多制度、規定都流于形式,這必然會對學生畢業實習的效果產生影響。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學生需要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訓練。因此,必須改變低質量開展畢業實習的做法。各個學校要從師資、經費、實習基地建設以及管理等方面提升畢業實習環節實踐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在實習期間有專門的老師提供指導,實習計劃合理,考核嚴格,真正發揮畢業實習的作用,推動學生實踐技能水平提升。
三、拓展整合教學資源,助力實踐教學質量提升
媒介融合帶來的是時代的飛速變化,為了及時應對這些變化,地方高校應該努力使新聞實踐教學與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新聞實踐教學不脫離社會發展實際,避免閉門造車。這就要求各個地方高校要學會借助外力,積極從社會各個領域發掘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將其“迎進來”,積極與其開展合作,拓展實踐教學途徑,豐富實踐教學手段,進而推動實踐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地方高校可以嘗試與各種社會企事業單位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如可以攜手各種地方媒體,聯合辦學,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實訓平臺。或者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與媒介融合相關的實踐訓練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一方面,這樣的合作使得地方高校能夠及時了解業界最新的發展態勢,同時能夠時刻掌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從而形成學校與業界的緊密對接,以此為基礎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需求。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更便利的條件參與到專業實踐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熟悉媒介生態,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
對外部資源的拓展還可以體現為積極從外部引進師資力量,促進新聞實踐教學水平提升。目前,我國高校的專業教師大多學歷較高,接受的主要是系統的學術訓練,理論素養較高,相對而言在實務方面的經驗往往較少,甚至會出現由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教師承擔實務課程的情況,這樣顯然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高校可以積極與校外單位合作,形式靈活地從企事業單位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讓他們進入校園,教授新聞實務課程,向學生傳授實戰經驗,給學生帶來最新的業界信息,這必然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媒介融合的興起帶來了傳媒領域的巨大變革,同時也為新聞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地方高校需要應時而動,順應媒介生態的變化,更加重視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從而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高琴,譚科宏.媒介融合時代地方高校新聞人才培養的目標調整與路徑探索[J].東南傳播,2017(01):103-105.
[2] 李艷梅.融媒時代地方高校新聞實踐教學的變革與發展[J].今傳媒,2016(10):72-74.
作者簡介:劉倩(1979—),女,安徽樅陽人,研究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