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我國社會的組織化形式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種相伴而生的狀態,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的民主化、科技發展的信息化所要完成的必要條件。為了更好的提升整個社會組織化的發展進程、從而增強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和培養規范管理。這不僅是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社會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公共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內容。針對政府組織在各自的公共管理中的不同優劣程度,所以進行了辯證地討論,從而達到社會組織化與公共管理改革互相促進、互相協調、同步謀發展的互補互助關系。
關鍵詞:社會;組織化;公共管理;改革關系
1.引言
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的循序提升,從而使得社會的組織化和經濟制度方面得到了逐漸的完善。經濟制度的發展,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緊接著就為公共管理方面帶來了很多的壓力。面對這些不斷增長的社會經濟水平,這就要求公共管理的方法更有效。但是,在現階段的公共管理方面,我國的政治體系還是一直比較傳統保守,因而政府目前正處于較為單一主導模式,這與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已經有了一部分的脫節,并且這樣單一的主導已經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現階段復雜的社會環境和解決復雜環境中的矛盾問題了。有時甚至會對社會的發展造成阻力。因此公共管理改革和社會組織化的相匹配程度顯得尤為重要。
2. 社會組織化是為了進一步服務于公共管理
社會組織化是對社會公共事務的進一步的組織管理,以社會集體利益為目標,以國家為主的,以非營利為基本準則的社會性組織。它不僅僅的強調了管理中的社會公共原則,也就是說公共的權力必須履行對應的公共職能,同時也明確了社會組織對于公共權力的監督、制約和應用。這樣能更好的運用權力的同時,做到相對的公平公正。
目前的社會組織化于公共管理改革關系比較緊迫,也可以說是尤為的迫在眉睫。并且,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目前我國社會組織的程度在公共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了。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現階段的社會關系和公共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找到根源所在后,要及時的做出相應的策略來應對可能發生或者存在的一些變故。
并且,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是改變我國政府的較為單一的主導方式以及地位。在目前的管理體系這個,變更一些舊的體系來更新一些好的管理方式,從而使得公共管理體系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繁雜程度,以便更好的發揮出社會組織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輔助作用。
同時,社會組織化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他并非官方的組織,而是非官方的。而且現在社會形式的組織的產生并不是當地政府成立或者式組織起來的,而是相應的人群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所組織在一起的一個非官方的社會組織群體。它主要是以同樣的想法、愛好、利益、期許等為介質,互相支持、互相認同而自發組織起來的。它是自發性質的組織形式。它的存在和政府是不同的,并且它是獨立于政治體系以外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
3.提高群眾參與程度,改善社會公共管理
在當前社會的公共管理過程中,以前的管理一直都是以政府為主要領導地位。群眾的參與程度較低,因此,一些便民服務和利民政策沒有辦法一一落實。這就使得群眾的滿意度不斷下降,政府的政務能力也在隨之逐年的降低。同時這也導致人民群眾對公共管理并不在意,更對其職務的概念也不清晰。這也就從側面妨礙了社會公共管理改革的順利發展。
因此,人民群眾要明確的知道,我國的社會公共管理主要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如果群眾一直以來的參與度都沒有辦法提升的話,就會造成群眾參與度低,政府辦事效率差,也就會讓社會公共管理無法做到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在當今時代的發展背景下,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的提升,經濟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對公共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繁多復雜。所以,傳統形式的主導式領導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配于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了。并且,當前的社會公共管理的過程中,操作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相對應的群眾基礎,同時這方面的相應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等諸多問題也隨之社會的發展逐漸暴露出來了。也就造成了社會組織在公共管理中發揮作用的空間較小,限制了社會的發展。
因此,針對這樣的制度上的弊端,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來應對所造成的諸多問題。改變相對單一的制度模式,設計一些較為人性化的運行制度,并且根據現實狀況加以調整。
在全新的社會治理的過程中,社會組織以其自身的優勢對公共管理中的不足進行了一定且有效的彌補措施,從而將兩者更好的結合。當然,當前中國的社會組織在進行參與公共管理方面發揮的作用比較小。但逐步推動公共管理改革,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作為基礎的。
當然,在現階段的社會,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務是能完全覆蓋的,所以難免有不足的地方。因此要多注重一些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中的能力和所能發揮的作用,兩者同時為政務解決貢獻一定的能力,從而推進社會的發展。
4.結束語
社會組織作為一個相對獨立于社會的組織形式,它的功能和作用都比較全面,它不僅是人民群眾的助手更是政府政務的幫手,因此他是很好的溝通橋梁。因此,群眾可以通過社會組織來解決一定的事物,也可以通過社會組織對政府政務的辦事工作提出一定的改進意見。人民群眾也可以通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的公共管理,這樣也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增強了群眾的參政議政的自我觀念。提升社會組織的輔助工作的能力,也減輕的政府一部分的政務壓力,達到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俊.社會組織化與公共管理改革關系析論[J].赤子(上中旬),2015(18):142.
[2]胡仙芝,徐迅,李三秋.社會組織化與公共管理改革關系析論[J].中國行政管理,2009(10):117-122.
[3]張超.淺析社會組織在公共管理改革中的作用[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