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梅
一、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涯規劃素材
高中政治課既是一門政治理論課程,也是一門社會生活課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多個領域。將閩南文化中的生涯素材融入教學,對于幫助學生在學科知識學習的同時主動思考對自身的職業、生活、思想等領域的成長進行規劃和培育,促使其健康成長是極其有益的。比如,必修一第五課《企業和勞動者》、第六課《投資理財的選擇》以及第二單元的“綜合探究”部分;必修二第一單元公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第二單元政府的管理中涉及村委會、居委會等知識、第三單元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第六課《我國的政黨制度》中的人民代表、中國共產黨黨員、政協委員等知識;必修三整本書尤其是第十課《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必修四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尤其是第十二課《實現人生價值》……從身份、職業、思想意識等多角度對學生進行“修生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培育學生的生涯意識。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永恒課題。在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師應遵循教材并開發運用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學科育人的方式方法,使課堂真正成為育人的主戰場。
二、閩南文化中的生涯規劃資源
以“愛拼敢贏、崇鄉重祖、重義求利、山海交融”為核心的閩南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生涯思想:“愛拼敢贏”體現了自強不息、愛崗敬業的職業進取精神;“崇鄉重祖”體現了濃郁的家國情懷和生活理想;“重義求利”體現了與人交往之道和職業義利觀;“山海交融”呈現的是閩南人的工作、生活狀態和追求目標。具體舉例如:
1.生涯諺語。閩南文化中最具有生涯教育意義的當屬閩南諺語和閩南故事,比如:①拼搏奮斗踏實團結的職業精神:“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愛拼才會贏”、“有偌大的腳,穿偌大的鞋(意喻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②為人處事之道:“問路靠嘴水,行路靠腳腿”、“做田要有好田邊,住厝(房子)要有好厝邊”、“一圓打四結鐵公雞(喻一毛不拔)”、“人情世事陪夠夠,無鼎兼無灶(喻人情世事應酬不完)”。
2.生涯典型。在近現代,閩南地區涌現出許多捐資助教、回饋家鄉、拼搏創業、自強不息的先進事跡,這些都可以作為政治課堂生涯教育的典型素材。比如:陳嘉庚、李光前、劉玉水三位愛國華僑分別在集美、南安、惠安創辦了集美學村、國光中學、荷山中學,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傾盡全力;②晉江體育品牌,安踏、361度、鴻星爾克、特步、喬丹、科比、啄木鳥等大大小小幾十家,構建了晉江名揚海內外的“體育之都”聲譽,他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拼搏開創先河的創業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值得作為生涯素材;③“學習強國”中播報的“晉江精神”是一種以“誠信”為核心、以“始終堅持誠信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為主題的區域經濟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其中蘊含“企業的經營發展”等生涯思想。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優秀的閩南鄉土資源,挖掘其中的生涯規劃素材,既可以讓政治課堂貼近生活實際,又可以將政治教材中的生涯理論和生涯意識傳遞給學生,使政治課的實用性增強了,這也是與時俱進,順應教育改革的題中之義。
三、構建富有生涯意識的政治課堂
課堂教學是學科教學的陣地,也是生涯意識滲透的主渠道,即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因此,根據課程安排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按教材、按年級進行生涯教育是政治教師在備課和授課中的重要任務,如此可實現對學生的學科知識教育、“三觀”教育、思維方式培養和正確的生涯觀教育。以下是筆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實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1.關注時政。時政熱點知識是高中思想政治課富有生命力的重要體現,對于學生理解教材理論知識、梳理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很有幫助。像閩南精神中的“愛拼敢贏”就是具有創新思想、敬業精神,現代意識的體現。在《企業的經營》中筆者就以最新的具有時代標志的企業七匹狼集團公司的發展為例,以問題為線索,設置三個環節,“七匹狼的起步”--“七匹狼的市場戰略”--“討論:企業如何經營才能成功?”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讓學生接觸閩南典型素材,融入其中并換位思考:作為“企業的經營者”身份該如何管理企業?經過一番思考、討論,學生在身份轉化中深化了知識,也對職業發展有了初步認識和規劃。這就是通過關注時政內容,捕捉生涯規劃教育的契機。
2.糾正偏差。俗話說“政治課堂德育為先”,通過政治課堂德育思想的教育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當前,學生選擇職業存在著許多誤區、偏差,這個在高二走班選課就明顯體現出來。高中階段,學生身心逐漸趨向成熟,父母的言行和經驗、外界媒體新聞輿論對學生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體驗直接束縛和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和職業理想的選擇空間。很多學生將父母滿意的職業作為自己的職業理想。基于此,借助閩南文化中的生涯素材作為典型案例,拓寬學生眼界,引導學生從社會需要出發,從未來需要出發,用動態的發展的思維來樹立就業觀,幫助學生認識到個人理想是和社會理想是緊密聯系的,引導他們在為實現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
3.課內外相結合。不僅在課內,在課外政治科選修中也可以開設生涯規劃課程,把生涯教育納入學校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計劃中,以選修課或研究性學習的形式供學生選擇學習。讓學生圍繞生活技能、社交禮儀、職業指導等方面,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了解自己、了解職業,做出正確的選擇。
總之,將閩南文化資源中的生涯素材引入到高中政治教學中,使政治課堂教學實現了學生的政治教育由理論轉為現實,切實增強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閩南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9-92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