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陽



摘 要:橋梁是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橋梁工程建設數量增多,如何提高工程質量,尤其是橋梁結構裂縫問題成為施工關注的重點。文章從橋梁結構裂縫類型及形成原因入手,指出連續梁橋結構裂縫的多發部位,并結合工程實例進行例證研究,提出橋梁結構裂縫的加固技術處理方法,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橋梁;結構裂縫;形成原因;加固技術
中圖分類號:U445.72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在橋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應用比較廣泛,然而結構裂縫卻成為一個嚴重問題,不僅影響橋梁的實用性,也會威脅行人的生命安全。相關調查顯示,我國不少橋梁雖然在使用壽命以內,卻提前停止運營,最大的原因就是出現結構裂縫等病害[1]。明確這些裂縫的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技術方案進行加固處理,才能保證橋梁的使用性能。以下結合實踐,探討橋梁結構裂縫及加固技術。
1 橋梁結構裂縫類型及形成原因
1.1 荷載裂縫
荷載裂縫,是橋梁受到靜荷載、動荷載、次應力影響,從而產生的裂縫。①中心受壓形成的裂縫和構件受力方向平行,具有短小、密集的特點,多見于獨柱或雙柱橋墩的橋梁中。②受剪形成的裂縫,多是主筋、抗剪切筋設置數量不足,或箍筋設置過多,特點是沿著梁端腹部呈現45°方向的斜裂縫。③受彎形成的裂縫,集中在彎矩最大截面附近,特點是從受拉邊緣開始、和受拉方向垂直,易引起結構脆性破壞。
1.2 溫差裂縫
溫差裂縫的出現,是因為混凝土具有脹縮性質,隨著外界環境、結構內部的溫度變化,混凝土也會變形,這種變形受到約束就會產生應力,超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強度就會形成裂縫[2]。溫差裂縫多見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例如橋墩、橋臺、橋面鋪裝,也可能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1.3 收縮裂縫
混凝土凝結過程中收縮,也是形成裂縫的一個原因,雖然對結構承載力的影響不明顯,但會嚴重影響結構外觀,降低其耐久性。在橋梁結構中,收縮裂縫多位于混凝土表面,具有細小、縱橫交錯的特點,裂縫形狀不規則。
1.4 凍脹裂縫
冬季環境溫度較低,橋梁結構吸水飽和后出現冰凍,自身體積膨脹,會在混凝土內部產生膨脹應力[3]。從微觀來看,混凝土中的水在遷移、重力影響下,會產生滲透壓,進一步加大混凝土的膨脹應力,降低混凝土的強度,繼而出現裂縫。混凝土初凝時凍害最嚴重,強度損失明顯。
1.5 其他
首先,基礎變形引起的裂縫。地基基礎是受力部位,直接決定了橋梁工程的整體性能。如果基礎發生變形,例如不均勻沉降、局部塌陷,會引起構件約束變形,內部拉應力改變,超出自身抗拉強度就會在薄弱部位出現裂縫,如下圖1。以山區溝谷橋梁為例,由于地質條件復雜,可能存在軟弱地基,一旦處理不當很容易發生不均勻沉降,繼而結構上出現裂縫。
其次,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作為骨架,如果綁扎不規范、積水侵蝕、混凝土表層剝落,均會造成鋼筋銹蝕,如下圖2。銹蝕鋼筋的有效斷面面積減小,和混凝土之間的握裹力減弱,導致結構承載力降低,從而形成裂縫。
2 連續梁橋結構裂縫的多發部位
2.1 頂板裂縫
頂板橫向裂縫少見,以縱向裂縫多見,一般位于跨中合攏段、接近支點的部位。分析原因包括:①頂板沒有設置橫向預應力筋。②頂板橫向彎矩受活載影響,車輛超載易形成縱向裂縫。③箱梁內外溫度差異大,產生的次應力導致結構開裂。④縱向預應力設計值過大,橫向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而出現裂縫。
2.2 腹板裂縫
腹板裂縫根據形態的不同,可分為斜向裂縫、水平裂縫、豎向裂縫等。①斜向裂縫多位于距離支座1/4跨度附近,呈45°分布,原因包括:支座附近剪力過大;邊跨過度依賴豎向和縱向預應力控制主拉應力;懸臂施工中混凝土澆筑順序不對。②水平裂縫多位于主跨1/4-3/8跨度之間,原因包括:箱梁橫向彎曲空間效應;內外溫差過大;豎向預應力不足等[4]。③豎向裂縫最常見,原因包括:模板對腹板造成摩擦約束;各個節段拼接處形成豎向拼接裂縫;混凝土脹縮后形成拉裂縫等。
2.3 底板裂縫
底板裂縫可分為橫向裂縫、縱向裂縫、斜向裂縫三種,以前兩者多見。其中,橫向裂縫的原因包括:預應力布設不當,施工荷載超重,預應力張拉不足等??v向裂縫的原因包括:箱梁橫向剛度不足,受日照和環境溫度影響,支座橫向布置錯誤,合攏段對橫向變形的控制不到位。
2.4 橫隔板裂縫
橫隔板是高應力區,尤其墩頂和梁端的橫隔板,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應力很大,易形成橫向裂縫、豎向裂縫、輻射狀裂縫等。分析原因包括:①混凝土干縮,脫模后形成裂縫。②跨中橫隔板沒有設置橫向預應力筋。③箱梁偏載扭轉,應力過大導致開裂。④墩頂橫隔板設計不當,剛度較小無法傳遞支承力。
3 針對橋梁結構裂縫的加固技術
3.1 表面加固法
表面加固法,就是在結構表面使用涂抹材料、補貼材料修復裂縫,適用于細小的、深度較淺的裂縫,既能提高結構表面的穩定性,又具有良好的美觀性。實際應用中,石灰、水泥漿、混凝土等材料常見,這些材料容易獲得,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表面加固法必須對裂縫進行處理,例如使用鐵刷清理結構表面,將裂縫內的灰塵、雜質、積水等清除出來,然后使用加固材料,才能抑制裂縫進一步擴展,發揮出補強加固效果。
3.2 灌漿加固法
灌漿加固和表面加固相類似,均是使用補強材料,但表面加固是將補強材料用于結構表面,而灌漿加固是將補強材料注入裂縫內。常用的材料有瀝青、水泥漿、化學漿液等,適用于中小型裂縫,尤其是小裂縫擴展成為中等裂縫的部位,能獲得良好的加固效果。施工要點如下:①根據裂縫部位和特點,合理選擇漿液材料,并設置注漿壓力。②清理裂縫表面,保持清潔和一定濕潤度。③使用注漿設備或噴漿設備,將漿液打入裂縫中,確保漿液完全填滿縫隙。④待漿液凝固后,對構件表面多余的漿液進行清理,恢復平整度指標。
3.3 補強加固法
1)增大構件截面尺寸。通過二次混凝土施工,增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尺寸,使其和原結構形成一個整體,來增強剛度和承載力[5]。施工時,一般選用早強混凝土、早強砂漿;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要求碎石或卵石強度高、耐久性好。值得注意的是,該加固技術增加了混凝土工程量,橋梁的恒載隨之增大,會對基礎和結構造成一定干擾。
2)增加構件數量。針對主梁內鋼筋設置不足的情況,可增加構件數量進行補強,例如箍筋、抗剪切筋、預應力筋等,提高結構整體的承載力。施工時,需要切斷原橫隔梁,在主梁區域內懸掛模板,重新布設鋼筋等構件,然后澆筑混凝土,做好后期養護工作。
3)預應力補強法。預應力補強屬于間接加固,是使用高強度的鋼絲、鋼絞線等材料,對橋梁體外施加預應力,促使橋梁結構產生反向彎矩,來抵消荷載內力,提高結構的穩定性和承載力。該加固技術適用于正截面鋼筋銹蝕的情況,或受彎承載力不足的情況。
3.4 粘貼加固法
使用環氧樹脂、建筑結構膠、鋼板等材料,在橋梁結構的裂縫部位、薄弱部位粘貼鋼板,使其形成一個整體,來增加橋梁構件的承載力。該加固技術適用于主梁承載力不足,或主筋嚴重銹蝕的情況。一方面施工作業簡單,不會影響橋梁正常通車,現場管理工作更加簡單;另一方面施工占地面積小,不僅能縮短工期,也能節約相關材料,從而降低加固成本。實際施工時,粘貼鋼板后的效能影響因素較多,除了工藝技術外,還和橋梁結構的配筋率有關。如果結構配筋率高,鋼板的補強作用難以發揮出來;如果在橋梁底板處粘貼鋼板,可顯著提升抗彎性能,有效對抗變形現象。
3.5 碳纖維加固法
本質上,碳纖維加固屬于粘貼加固的一種,只是使用碳纖維材料代替了常規材料。以碳纖維布為例,是從瀝青纖維和聚丙烯蠟材料中提取而來,具有較強的抗腐蝕性、耐疲勞性,但沒有屈服特性,因此設計加固方案時要考慮到強度承受能力[6]。該加固技術的應用,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適用于多種橋梁結構;其化學性質穩定,基本不會受到外界氣溫的影響;而且材料自身重量輕,不會改變原結構的外形、體積,也不會增加荷載,綜合效益更明顯。
4 工程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況
以某橋梁工程為例,全長283.5 m,橋面寬度為26.0 m;中間設置分隔帶寬度為3.0 m,行車道屬于雙幅單向車道,寬度為2 m×10.75 m;設計時速60 km。該橋梁的上部結構是混凝土連續箱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50,橋墩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橫向、豎向預應力鋼束分別采用24φ5、20φ5的高強鋼絲。通車運行3年后,對橋梁結構檢測時發現,箱梁跨中截面有多條裂縫,且撓度明顯增大;外觀檢測混凝土強度不達標,主梁腹板部位的鋼筋保護層厚度不達標。后經靜載和動載試驗,確定該橋梁不滿足強度要求。
4.2 加固施工
對裂縫原因進行分析,一是設計方面,縱向預應力設計不足,跨中出現橫向裂縫;豎向預應力設計不足,腹板內無抗剪斜筋,出現斜裂縫。二是施工方面,局部混凝土強度不達標,預應力施工不規范,尤其是混凝土搗實、封錨操作不合理,導致裂縫產生。結合該橋梁工程的特點,以及所處的環境,對比分析不同加固方案后,最終決定采用體外預應力加固法。施工要點如下:①根據主梁自重彎矩圖,沿著主梁縱向布設預應力筋。②在彎起點,使用轉向板和彎起預應力筋,提高腹板的抗剪切性能。③現場施工嚴格執行預應力加固技術規范,完成一道工序,檢驗一道工序。④合理選用補強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既滿足加固要求,又方便施工作業,例如環氧樹脂。
4.3 加固效果
該橋梁加固處理后,結構外觀上的裂縫消失,主梁撓度值隨著預應力增大而減少,見下表1。一方面,主梁出現上撓趨勢,對剛度影響不大,但能控制結構變形。另一方面,加固后的梁體,可以抵抗行車荷載對地板產生的拉應力,從而保證結構的穩定性。經過為期1年的監測,原裂縫沒有出現擴展現象,實現了結構加固目標。
5 結語
綜上所述,橋梁工程具有規模大、工期長、質量要求高的特點,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結構可能出現裂縫病害,包括荷載裂縫、溫差裂縫、收縮裂縫、凍脹裂縫等。文章從表面加固法、灌漿加固法、補強加固法、粘貼加固法、碳纖維加固法5個方面,介紹了針對裂縫的加固處理技術,并結合工程案例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為實際加固工程提供一些借鑒,實現預期加固目標,提高橋梁結構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劉玉剛.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的結構性病害與加固技術[J].黑龍江科學,2020,11(06):104-105.
[2]劉東海.混凝土橋梁結構裂縫分析及加固處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8(29):1657.
[3]張為民.橋梁結構裂縫分析及碳纖維加固技術[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03):187-189.
[4]馮永齊.公路橋梁病害原因分析及維修加固技術探析[J].城市建筑,2020,17(08):151-152+163.
[5]姜華.橋梁建設施工中結構裂縫產生及其加固處理技術問題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8,41(16):249-250.
[6]李龍.市政橋梁結構裂縫及加固技術處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8(24):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