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干 王艷紅
摘 要:近年來,預防性養護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預防性養護在不增加路面結構承載力的基礎上,可達到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的一種養護技術。瀝青道路預防性養護技術種類較多,超粘磨耗層是在微表處基礎上發展而來,其特點為高防水、耐高溫、抗裂、環保、超粘結等。本文在充分了解超粘磨耗層技術優點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工程案例,對公路養護中超粘磨耗層施工要點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超粘磨耗層;公路養護;技術優點
中圖分類號:U418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當前,我國公路路網愈加完善,隨著地方經濟的迅速發展,公路建設及通車里程增長速度不斷加快,大幅縮短了地區之間的空間距離,促進了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從已建公路運營現狀分析,由于交通量、氣溫、降雨等因素影響,部分公路在建成通車2~3年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問題。為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做好道路養護施工至關重要。超粘磨耗層養護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恢復路面結構功能,還可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已成為現階段公路瀝青路面養護的重要方法之一。為此,必須最大限度發揮超粘磨耗層的優勢作用,結合具體工程案例,規范施工工藝,掌握施工技術要點,做好質量檢測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進我國公路工程行業的快速發展。
1 超粘磨耗層技術優點
超粘磨耗層是一種高效、簡單、快速的養護技術,在施工應用當中,超粘磨耗層技術需采用專用設備進行改性乳化瀝青粘結料灑布,并進行玻璃纖維超粘磨耗冷拌混合料拌和,通過攤鋪、碾壓施工后,可形成一種新的磨耗層,以此用于道路建設養護施工。相比其他預防性養護技術,超粘磨耗層技術是兩種技術的綜合,即超薄磨耗層、微表處,具備上述兩種養護技術的優點。可通過摻加玻璃纖維的冷拌技術和粘結層工藝,進一步提升乳化瀝青的性能。其優點具體如下:
1.1 高耐磨性
在改性乳化瀝青噴灑之后,可攤鋪碎石纖維混合料,待壓實成型,超粘磨耗冷拌骨料將緊緊被結合料網狀結構裹覆,構成一個復合嵌鎖體系,此時纖維等材料緊緊連接,能夠有效控制骨料脫離等情況。換言之,超粘磨耗層的應用,可大幅提升路面耐磨性能,改善路面使用性能。
1.2 高粘附性
超粘磨耗層可采用改性乳化瀝青材料,此時將有一個超強粘結層在舊路面形成,并和添加纖維的拌和料相互粘結,當舊路面裂縫內滲入乳化瀝青材料后,將向上反流至超粘磨耗冷拌骨料縫隙內,并由此構成一個網絡狀瀝青結合料。從而大幅提升舊路面和新鋪磨耗層之間的粘結性能,避免磨耗層脫離。
1.3 高防水性
基于超粘磨耗層工藝特點,需連續灑布乳化瀝青,從而有效提升了封層的密閉性。加之纖維材料的使用,可在路面形成一層良好的保護膜,具有較高防水能力。
1.4 高穩定性
玻璃纖維的摻加,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高彈性模量,具有較強延伸力,能夠有效控制路面低溫收縮裂縫的出現。
1.5 超強抗裂性能
超粘磨耗層屬于網絡纏繞結構,纖維自身的抗拉伸強度很高,可以很好地提升磨耗層的抗拉、抗剪等性能。通過這些性能的改善,能夠有效抑制反射裂縫產生,有效控制路面病害。
2 超粘磨耗層試驗段鋪筑要點
某公路工程為雙向四車道,通車運營多年后,本路段交通量日益增多,路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病害問題,為查明病害,需對原瀝青路面性能進行詳細檢測。
2.1 原瀝青路面性能檢測
為了解舊瀝青路面的使用狀況,需對其路面構造深度、滲水系數等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下:(1)構造深度規范規定不小于0.6 mm,檢測結果為1.2 mm;(2)滲水系數規范規定不大于300 mL/min,檢測結果為135 mL/min;(3)摩擦系數擺值規范規定為不小于45 BPN,實際檢測結果為62 BPN。由此可見,各項檢測結果均滿足規范規定要求,可見路面整體狀況良好,僅存在輕微病害,采用預防性養護技術處理即可。經多方商議,決定采用超粘磨耗層技術進行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施工。
2.2 噴灑SBS改性乳化瀝青粘結層
為提高路面的防水粘結性能,局部路段應做防水粘結層處理,可采用噴灑高性能SBS改性乳化瀝青材料。為檢驗粘結層施工效果,決定對不同樁號的2個路段進行對比分析。即在起訖樁號K3535+000~K3535+500段噴灑粘層油,而起訖樁號K3536+000~K3536+500段直接做超粘磨耗層處理。施工前,需先加熱快裂SBS改性乳化瀝青,溫度控制在50℃~60℃之間,隨后通過專用設備進行施工,當加熱后的乳化瀝青接觸到舊路面將進一步加快破乳速度,隨后便可做超粘磨耗層施工。
2.3 超粘磨耗層路面施工
采用超粘磨耗層專用設備進行施工,車速可控制在3 km/h
左右,施工后,當乳化瀝青破乳之后,即可采用大噸位膠輪壓路機進行2~3遍碾壓施工,初壓時需可在2 km/h以內控制碾壓速度,隨后可根據碾壓情況適當增加碾壓速度。根據要求,如部分路段需分幅施工,可先開放另一幅交通,但必須保證搭接縫處理得當。完成超粘磨耗層碾壓施工之后,即可全面開放交通,但需做好行駛車輛限速工作,避免路面被損壞。
3 超粘磨耗層路面性能檢測分析
為了驗證瀝青路面養護施工中超粘磨耗層路面的應用效果,本文分別對工后、工后7d、工后半年的路面性能情況進行了跟蹤觀測與檢測,具體情況如下:
3.1 完工后路面性能檢測
完成施工后,需檢測試驗段路面性能,主要檢測項目為表觀質量和抗滑性能。通過目測可見,路面經超粘磨耗層施工后,表面平整、密實,無松散,裂縫修復效果好,未見橫向、縱向裂縫。通過抗滑試驗分析,摩擦系數擺值為
85 BPN(≥45 BPN);構造深度為0.8 mm(≥0.6 mm);
滲水系數1.2 mL/min(≤10 mL/min),說明通過養護施工后,已有效改善路面抗滑、抗滲性能。
3.2 工后7d路面性能檢測
工后7d后,再次進行路面性能檢測,路面表面平整、密實、均勻,未見裂縫的病害。通過抗滑試驗分析,摩擦系數擺值為76 BPN(≥45 BPN);構造深度為0.8 mm(≥0.6 mm);滲水系數1 mL/min(≤10 mL/min),說明通過養護施工后,可有效改善路面抗滑、抗滲性能。
3.3 工后半年路面性能檢測
工后半年后進行路面性能檢測,路面表面平整、密實、均勻,未見裂縫的病害。通過抗滑試驗分析,摩擦系數擺值為70 BPN(≥45 BPN);構造深度為0.9 mm(≥0.6 mm);無滲水現象(≤10 mL/min),說明通過養護施工后,隨著通車時間的增加,摩擦系數有所下降,但仍可滿足規范要求,表明可有效改善路面抗滑、抗滲性能。
通過半年的跟蹤觀測,路面采用超粘磨耗層技術養護施工之后,路表面平整、密實、未見裂縫等病害,且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抗滲性能,由此表明超粘磨耗層技術施工應用效果顯著。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迅速增長,公路工程作為基礎建設項目之一,隨著經濟的騰飛,公路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并對其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瀝青路面作為我國公路路面的主要類型,此類路面路用性能良好,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路面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早期病害問題,超粘磨耗層技術在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施工中的應用,可有效防治路面病害,提高路面性能。為此,在施工中必須規范施工工藝,有效提升施工質量,延長路面工程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余祥平.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技術[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2,19(12):102-103.
[2]康德泉,韓青英.超粘磨耗層在杭州繞城高速公路的應用[J].石油瀝青,2013,27(02):25-28.
[3]劉軍收,范曉燕.瀝青纖維碎石封層在路面預防性養護中的應用[J].公路,2010,55(07):194-197.
[4]趙喆.超黏磨耗層與纖維同步碎石封層的應用對比研究[J].公路,2017,62(01):215-219.
[5]李江新,相微微,蔡國江.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病害處治技術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7):
5661-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