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成
摘 要:混凝土在公路工程建設領域取得廣泛的應用,其具有強度高、穩定性好等特點。同時,混凝土施工也是公路工程項目中的重點施工環節,公路的整體通行服務水平均與其施工質量息息相關。鑒于此,文章以公路施工為背景,重點圍繞混凝土施工期間的主要管理措施展開探討,包含原材料質量、運輸、攤鋪、養護等環節,希望所提內容可作為同行的參考。
關鍵詞:公路;混凝土;施工;管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U415.1 文獻標識碼:A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公路工程的建設提供了全新契機,與此同時也對公路的整體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公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為關鍵環節,且對公路整體質量具有顯著的影響。因此,需在混凝土施工期間加強管理,精準把控施工要點,從源頭上規避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問題,給車輛的通行提供安全且舒適的環境。
1 公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則
1.1 全過程原則
公路工程建設規模較大,對混凝土施工全流程中的各項工作水平均提出較高的要求。具體而言,混凝土施工集原材料的采購、混合料的拌制、轉運、攤鋪、養護等環節于一體,因此需要由專業人員根據各環節的施工特點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例如保證原材料的質量、提高配合比的合理性等。在管理過程中需加強監督,及時發現質量問題或安全隱患,從源頭上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給混凝土施工創設良好的條件。
1.2 全面性原則
施工管理人員需形成準確的認識,明確管理工作對于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同時掌握施工規范,以合理的方式有序開展各項工作。混凝土施工管理需具有全面性,不遺留任何細微的環節,否則在某處施工效果不達標的情況下均容易對最終的混凝土施工質量造成影響。全面管理原則要求施工企業在開展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時,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工程施工管理規劃方案,明確工程施工過程中涉及到的內容和要求,然后圍繞任務管理構建完善的管理責任制度,才能達到促進施工管理效果穩步提升的目的。
1.3 動態性原則
公路工程的建設具有流動性,不同標段所遇到的施工環境各異,且還存在材料、人員等方面的差異化現象,在此背景下,始終采取相同的管理方法顯然缺乏可行性。作為管理人員,應以實際情況為立足點,動態化調整管理方法,提高針對性,保證管理工作可以落到實處并取得成效。以混凝土的攤鋪環節為例,需要考慮到所在施工區域的氣候條件,如溫度、濕度等,根據天氣情況合理采取防護措施,遇極端環境時需暫停作業,以便在安全的環境下有序開展工作。試想,若缺乏及時的管理或是管理方法不合理,在雨天氣下將明顯加大施工難度,甚至易出現資源投入增加而質量欠佳的局面,不利于公路工程的順利開展。
2 公路工程中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因素
2.1 配合比
混凝土的工程性能易受到配合比的影響,因此需要在工程施工前便采取管理措施,確保配合比的可行性。組織工藝性試驗,根據實際質量情況判斷配合比的可行性,從而確定最佳施工狀態下的配合比,將其作為原材料用量的控制標準。后續大面積施工中,則依據既定的配合比展開,精準稱量物料,發揮出原材料間的相互作用特性,共同組成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給攤鋪等工作的開展創設堅實的基礎。
2.2 現場施工因素
公路工程項目的建設離不開各個建設、勘察、設計、監理等眾多單位之間的相互協作。特別是在公路工程進入施工環節后,由于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因素較多,所以,各個單位必須加強混凝土攪拌、運輸、澆筑、振搗等各個環節質量控制的力度,才能促進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有效提升。
2.3 養護管理
混凝土施工全流程中,經過澆筑、攤鋪及振搗作業后,則進入養護環節,經過養護后以便提高混凝土的質量。經驗表明,混凝土對溫度和水分較為敏感。在養護過程中,若溫度在5℃以內,則不宜采取灑水養護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溫度并在常規方式的基礎上延長養護時間,直至混凝土可有效成型為止。根據混凝土的特性,其養護階段的溫度應穩定在5℃~35℃,同時可覆蓋塑料布,以免出現水分蒸發量過大的情況。管理人員在發現溫度超出合理區間后,需采取動態化控制措施,減小溫度對混凝土成型質量的不良影響。
3 公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管理的要點
3.1 原材料的質量管理
原材料是組成公路實體結構的基礎要素,在混凝土施工中,其包含水泥(為主要膠凝材料,用于結合其他材料,組成混合料)、砂、石子等,各類原材料的質量均會對最終的施工質量帶來影響。因此,若要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則需將原材料的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到位。施工企業需以施工需求為導向,合理采購質量達標的原材料,加強進場時的質量檢驗,在滿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水泥具有膠凝作用,在生產混凝土時需重點加強對水泥材料的質量控制,例如水化熱、強度等均要滿足要求,有效抑制水泥水化熱現象,以免在投入使用后加大裂縫的發生概率。此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業的經濟效益對其發展具有較明顯的影響,而與原材料有關的成本投入較大,因此除了保證水泥材料的質量外,還需合理控制采購、運輸等環節的成本,實現集約化發展的目標。
3.2 混凝土配比的管理
根據前述分析,配合比是影響混凝土工程性能的關鍵指標,首先需保證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再按照該標準選取適量質量達標的材料,利用科學的拌和工藝,保證生產所得的混凝土具有較好的工程性能。除了合理的配合比外,還需在使用前標定儀器,保證稱量所得的結果具有精準性,以免因材料用量不合理而影響混凝土的工程性能。
3.3 混凝土運輸的管理
經拌制作業后,若滿足要求則及時裝車外運,在較短時間內將混凝土運輸至指定施工場所。一方面,需提前選擇運輸設備,根據施工現場對于混凝土的用量需求選擇合適噸位的運輸車,并保證數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合理規劃運輸路線,需具有運距短、平穩性好的特點,以便快速將混凝土轉移至現場,及時用于攤鋪作業,避免出現混凝土尚未攤鋪便初凝的情況。
3.4 混凝土攤鋪的管理
攤鋪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點環節,加強質量控制極具必要性。混凝土攤鋪施工的規模較大,需要根據各項工作的作業需求配置人員,協調好材料、機械設備、人員等生產要素的關系,形成流水化作業模式,使攤鋪作業具有連續性。攤鋪期間,管理人員應當采取有效的質量管理措施,保證混凝土面層的平整性、密實性等,對于存在異常狀況的,需及時處理,將不良影響降到最小,使最終成型的混凝土在各方面均可滿足要求。
3.5 混凝土養護的管理
養護是混凝土施工中的收尾環節,但同時也易對混凝土的質量帶來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養護環節的管理。在混凝土養護期間,應保證路面可有效凝結硬化,為達到此要求,則需加強對溫度和濕度的檢測與控制,視實際情況合理調整養護方法,以免出現裂縫問題。如果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發現路面出現干裂問題,施工人員必須及時地采取灑水的方式予以處理。養護過程中還需減小外界因素所帶來的影響,例如加強交通管制,無關車輛不宜進入現場等,從而營造良好的養護環境,提高混凝土的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是公路工程項目中的重點環節,做好混凝土施工作業對于提高公路整體質量而言大有裨益。在工程實踐中,施工企業需要結合實際作業條件,合理應用混凝土施工技術,將材料質量的控制、攤鋪工藝的優化、養護方法的調整等方面作為著力點,精準把控管理要點,從細微之處做起,全面確保公路的施工質量,實現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智慧.公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管理要點探討[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0,4(08):53-56.
[2]蔣玉飛,李倩,樊曉剛.公路水泥混凝土的路面施工常見的問題及控制分析[J].公路工程,2017,42(0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