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偉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城市化進程也出現了深入建設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性開始凸顯,施工單位應當針對這一部分的應用技術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達到理想的建設目標。軟土路基屬于市政道路建設中常見的問題之一,通過對其施工技術進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工程的基礎質量。本文首先分析軟土路基的工程概念,隨后闡述其建設特征,最后深入研究相關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市政道路;軟土路基;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規劃大量的道路施工項目。而軟土路基屬于道路建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之一,因此需要針對這一現象采取特殊施工技術,盡可能提高整體通行效果,避免出現不良現象,如裂縫、坍塌等。在這一過程中,施工單位需要明確軟土路基的對應概念,并根據其建設特征,采取有效的施工技術與處理措施,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為以后的車輛通行打下堅實基礎。
1 軟土路基的工程概念
軟土路基本身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特殊地質類型,其需要在工程建設前采取針對性技術進行處理,才能夠達到較為穩固的通行效果。通常情況下,軟土路基分布于江、河或海洋沿岸區域,部分內陸的湖泊或降雨規模較大的洼地也能夠發現軟土路基區域。在施工過程中,由于軟土路基本身含水量較高、滲透性較差,因此強度普遍存在不理想的問題,導致工程建設的難度較大。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沒有注重軟土路基的高度問題,便有可能導致結構穩定性下降,進而引起各式各樣的施工問題,不利于后續的進一步建設[1]。
2 軟土路基的建設特征
2.1 結構不均勻
在軟土路基的建設過程中,由于土壤條件的差異,導致不同地區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硬度與強度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采取統一的建設方式,便有可能出現結構不均勻的問題,影響道路通行的穩定性。部分地基的密度以及強度可能較高,在施工過程中受到外力擠壓便會引起內部結構改變,進而出現不均勻現象。這種問題不僅會降低施工的效果,同時也會影響建設的工程量,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
2.2 穩定性不足
由于軟土路基的土壤條件原因,其結構普遍具有孔隙較多、整體含水量高的問題。因此,軟土路基的市政道路建設普遍存在穩定性不足的情況,強度效果達不到通行的理想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采取針對性技術方案進行處理,便有可能導致后續通行過程中道路區域出現塌陷,或在暴雨的影響下引起邊緣坍塌等問題。此類問題屬于軟土路基較為常見的缺陷,因此施工單位不能忽視加固策略,應當進一步拓展施工技術,使軟土路基能夠達到理想的強度效果,達到市政道路施工的目標。
2.3 吸水性較弱
軟土路基具有吸水性較差的特征,如果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相關區域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便有可能引起土質密度進一步上升,引起地面重量負荷加大,最終導致沉降、流塑等問題。
2.4 耐受力不佳
由于軟土路基內部含水量較高,因此容易產生孔隙數量過多的問題。在這種條件的影響下,軟土路基的耐受力會受到嚴重削弱,進而降低市政道路的應用壽命。此外,含水量上升引起的空隙問題會導致路面潮濕,進而在重型車輛駛過的情況下出現壓縮現象。這一問題會降低路基的承受力,導致道路出現變形問題,不利于通行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3 市政道路工程應用的軟土路基施工技術
3.1 強夯施工技術
為了達到理想的軟土路基建設目標,施工單位應當采用強夯技術進行施工。這一方式需要采用重量高達10~40噸的鐵錘從固定高度砸下,使路基能夠借助巨大的重力實現強度提升的目標。通常情況下,施工單位可以將高度設置為10~40米,盡可能提高動力固結的效果。在應用這一措施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針對實施強夯的區域、隔段、次序等內容進行深入規劃,盡可能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有效提高軟土路基的穩定程度與飽和程度。如果軟土路基的土壤條件包括黏土、碎石或濕陷泥土,則需要合理運用強夯技術,實現良好的建設目標,為以后的車輛通行打下堅實基礎[2]。強夯技術對施工單位的材料需求較小,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但是,施工人員需要注意強夯技術無法適用于所有情況,例如針對高飽和的黏土條件應用這一方法便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結合施工的區域狀態,選擇合適的應用技術,盡可能提高市政道路的通車效果。
3.2 排水固結施工技術
排水固結技術對軟土路基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義,其需要施工單位在開始工程前進行加荷的預壓處理,使軟土路基的水分能夠得到有效排出,達到理想的建設目標。在黏性較強的軟土地基條件下,施工單位可以利用排水柱裝置強化其承載效果與抗性級別。同時,這一方式也可以顯著降低地基的含水量,使其能夠達到緊實效果,為后續的施工建設提供有力條件。通常情況下,排水固結技術需要進行搭配應用,如結合加壓處理技術等。如果條件允許,施工單位還應當在加壓處理前針對軟土路基的承載情況進行分析,盡可能明確其狀態與質量,達到良好的施工目標,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
3.3 回填施工技術
回填土施工技術屬于置換方式的一種,其可以處理軟土路基內部較為松軟的土質,使整體區域能夠達到建設標準,避免出現意外情況。在應用這一技術進行建設時,施工單位需要首先鏟除軟土路基的松軟區域,并利用強度較高的材料進行回填處理。通常情況下,高強度材料包含砂石、素土、礦渣等,這些原料不僅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基礎強度,同時還應當保持穩定效果,降低受到腐蝕的概率。回填土施工技術相對于其他方法,具有較為良好的適用性。其可以應用在低洼區域,達到良好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目標。施工單位需要注重軟土路基的回填處理流程,盡可能降低其出現變形的概率,保障通行的穩定性。在應用這一技術進行回填操作時,施工單位需要合理規劃施工的需求標準以及對應的計劃層次,降低出現不良問題的可能性,實現優秀的回填處理效果[3]。在常規道路鋪設過程中,需要確保土虛鋪層厚度<30厘米以下才可以進行碾壓操作。施工人員可以采取反復碾壓的方式,確保路面處于平整狀態,提高施工效果。針對材料進行篩選時,則可以應用特殊的抗壓縮類型,確保工期能夠處于正常范圍內,避免出現延長施工的問題,提高經濟效益。由于回填土施工技術具有效果較為良好、適用范圍廣等特征,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可以深入應用這一技術形式,為后續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3.4 化學固結施工技術
在施工技術中,還存在化學固結這一建設方法。其能夠有效解決軟土路基土壤較為松軟的問題,并預防結合緊密導致的沉降現象。施工單位需要應用化學固化劑進行操作,使其能夠滲入到軟土路基的土壤縫隙內。通過對應的反應方式,達到提升凝固度的效果。這一方案能夠顯著增強軟土路基的強度與硬度級別,有利于后續工程的進一步建設。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針對軟土路基進行施工需要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方案,盡可能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為以后的車輛通行創設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林海峰.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路基的施工技術探析[J].江西建材,2016,36(18):152-153.
[2]翟曉攀.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路基的施工技術探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5(28):1222.
[3]徐麗.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路基的施工技術探析[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8(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