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麗


摘 要:作為公路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路線設計的合理性會對道路行車安全性與穩定性產生極大影響,加強其優化設計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在對公路路線設計要點進行闡述的基礎上,重點提出一些有助于確保交通安全的設計措施,以期確保公路行車的安全性。
關鍵詞:公路工程;路線設計;交通安全;設計措施
中圖分類號:U492.8;412.3 文獻標識碼:A
作為拉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公路工程建設及運營管理至關重要。特別是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的蓬勃發展,公路工程建設在安全、質量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路線設計是公路工程設計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其設計的合理性與否關系最終公路行車的安全性。因此,如何科學開展公路路線設計值得深入討論。
1 公路路線設計中的要點
1.1 直線路線設計要點
直線路線是現階段公路路線設計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線形形式,具有線形選擇便捷、路線距離有效性強等應用優勢。一般在公路路線設計期間,如果相應現場的地形、地勢等條件滿足需求,可以應用直線路線線形形式。但是在實際的公路路線設計中采用長直線期間,需要綜合慎重考慮與優化設計工作。特別是要避免長直線與陡坡之間形成路線組合,同時按照一定的比例來相互協調直線線形與曲線線形,避免過長的直線線形公路而使道路駕駛人員因為單調路面而產生視覺疲勞感,否則容易增加行車安全事故發生概率。因此,只有在擁有明確道路指示標識,且地形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才能夠選擇采用長直線公路路線設計形式。與此同時,過短的直線型路線也會使得整個公路路線的連續性與圓滑性帶不利影響,尤其是同向曲線之間所形成的直線必然不能夠太短,否則會使得道路駕駛人員突然感覺到過于突然的線形變化,影響他們道路行車的舒適度。從安全角度來講,公路直線線形設計過程中,最舒適的直線長度適宜控制在6V≤L≤20V。
1.2 曲線路線設計要點
針對公路曲線路線設計,主要分成平曲線與豎曲線兩種類型,對應的設計要點如下:
(1)平曲線形式的路線設計要點。在設計平曲線形式的路線期間,首先需要精確計算和科學布設平曲線形式路線的半徑,這會對道路車輛在曲線上行駛階段的離心力大小產生極大影響。通常而言,在行車速度保持一定的條件下,越小的平曲線半徑就會使道路車輛擁有更大的車輛離心力,反之車輛離心力則越小。大多數交通事故多發于小半徑曲線路段,所以在實際的平曲線形式的路線設計中需要適當地對相應的平曲線半徑進行適當擴大。如果實際的道路設計中所涉及區域本身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對平曲線的半徑值進行擴大時,相應公路設計人員可以采取如下幾個設計手段:①要盡量降低平曲線路區域中道路行車的最大行駛速度,保證可以對該區域中車輛的離心力進行有效控制,避免車輛出現側滑問題。②要盡可能地縮減大轉角或大曲率的公路路線設計,并且要根據不同的設計時速將對應的所需最小曲線半徑值控制在規范值之內,以下表為例:
例如設計速度100 km/h的公路,一般設計時采用視距對應的平曲線半徑R=1 279以內的值,如條件受限可采用一般值和極限值,以此可以對道路行車的安全進行有效防護。③可以結合公路設計實際情況,靈活地設計緩和曲線段,如圖1中箭頭所夾中間區段就是緩和曲線。
(2)豎曲線形式的路線設計要點。該種公路路線形式的主要設計是基于線路縱斷面的設計,力求可以盡可能地拓展道路行車人員的視距,確保他們行車的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出現。在對豎曲線形式的公路路線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對豎曲線的半徑與長度等方面的設計規定與要求進行有效把控,具體要點如下:其一,在那些具有較大豎曲線坡的公路路段當中,需要結合行車視距來確定豎曲線半徑,并要盡可能地擴大一些,以此可以確??v面線上道路行車的安全性。其二,依據規定的設計標準來對豎曲線的長度進行科學設計,制定適合項目的設計原則,避免公路設計中頻繁對豎曲線進行更換,為道路行車人員創設更加安全的行車環境,減少道路行車事故的發生次數。
1.3 路線縱坡設計要點
通常而言,公路縱坡出現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情況和曲線路段的半徑之間具有緊密聯系,一般曲線路段半徑越小,那么就越容易出現道路行車安全事故。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道路上的車輛在上坡或下坡的時候會使行車速度發生改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們出現行車安全事故的概率。為了有效規避上述這種情況,有關的公路設計人員需要對公路路線進行優化設計,期間需要高度重視路線的縱坡,并可以采取如下幾個方面的優化設計策略:①對公路路線的縱坡坡度需針對地形的起伏、汽車動力特性、道路等級等因素,通過綜合分析研究確定,并應考慮車輛行駛安全及工程和運營經濟等因素,來確定公路的最大縱坡。②要對公路路線的縱坡長度進行嚴格控制,保證它們控制在合理范圍當中,以此才能更便于車輛上坡或下坡,避免因為下坡速度過快造成車輛追尾,或者車輛上坡困難等有關道路行車事故。③在坡道比較長的公路路段上要科學設置上下緩坡段,且需要盡可能地避開隧道、橋涵等相關基礎設施。④根據公路自然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路線的最小縱坡,并在縱坡坡道位置處科學地設計路面排水系統,避免雨季時節道路上面堆積大量的雨水,否則會對道路行車帶來比較大的干擾,增加了道路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1.4 組合線形設計要點
除了上述單一線型公路路線設計之外,由于公路建設區域的地質條件、地勢等方面情況比較復雜,所以常常遇到某些無法采取單一線型的公路路線設計方式,這時就需要有機結合多種公路路線形式,以組合線形設計形式來滿足實際的設計需求。以直線和平曲線形式路線組合設計為例,設計中要盡可能地規避下坡公路路段長直線的末端部位和小半徑平曲線之間的連接,否則容易對道路行駛人員行車中的判斷帶來干擾,增加了他們出現誤操作而出現碰撞或翻車等事故。與此同時,在對該種組合形式公路路線進行設計期間,要盡量增加其平曲線半徑值,讓豎曲線在相應的平曲線范圍內過度;減少長度比行車速度更小的直線段在兩段同向平曲線之間進行插入,否則容易因為視覺誤差而誘導錯誤行車判斷。
2 公路交通安全的設計措施
在公路路線設計中,還要考慮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減少道路安全事故的出現次數,具體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著手努力:
(1)要在路線設計中有效考慮路標的設計。標志標牌是公路行車指引的重要依據,可以為駕駛人員在陌生道路上行走提供可靠指導,是減少異常行車事故出現,確保公路交通安全的一個重要舉措。其中標志標牌設計中需要結合公路的級別、類型等,靈活地設計面向于路況、特殊區域或建筑等的指導方向,力求可以為道路行車人員提供可靠、充足的導向信息,確保駕駛人員可以更加規范地行車。比如,每逢遇到陰雨、大風等惡劣天氣中,可以增加減速慢行標志等,保證道路行車人員提高警惕性;針對急轉彎等一些特殊的危險路段,可以針對性設置減速和限速標志標牌,警惕他們及時躲避危險路段;在車流量比較大的區段,可以設置紅綠燈來調控車流量,減少道路行車安全事故的出現概率;針對某些特殊路段,可以設置連續彎路提醒標志等來提醒駕駛人員及時減速。
(2)做好路線設計中安全基礎防護措施設計,如可以做好道路護欄設計,以及道路上各種引導線的科學繪制等等,以此同樣可以確保整體公路線形設計效果,確保行車安全。
3 結束語
總之,路線設計是公路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設計環節,加強其優化設計是確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公路路線設計中,要結合實際的設計情況,靈活地選擇直線形式、曲線形式、路線縱坡、組合形式等幾種類型路線設計,同時還要做好道路標志標牌、道路安全防護設施等的設計工作,保障最大程度確保公路交通安全。
參考文獻:
[1]范書勇.關于公路設計方面的問題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9,34(09):267-268.
[2]臘潤濤.影響公路設計中的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與策略研究[J].人民交通,2018,12(07):64-65.
[3]王雪力.基于可靠度理論的公路線形安全性分析[D].安徽理工大學,2012.
[4]鄭麗環.公路規劃設計與交通安全探析[J].門窗,2016,
10(04):97-98.
[5]方海東.公路路線設計的規劃因素研析[J].智能城市,
2019,5(0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