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站 劉宇云
摘 要:隨著文化旅游業不斷發展,人們的旅游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原來的景點式旅游也逐漸向全域旅游轉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鄉村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6年《“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交旅融合是促進旅游業轉型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本文分析了基于交旅融合的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從規劃、轉型、開發、制度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幾點措施。
關鍵詞:鄉村旅游;交旅融合;措施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旅游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加愿意選擇在周末或者節假日通過自駕的形式來到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業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然而,部分地區雖然具備非常優秀的旅游資源,但因為交通的各種不便利,導致游客體驗不佳甚至流量不足。因此,只有不斷推進交通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才能為鄉村旅游業賦予新動能,才能有助于地方旅游資源的充分開發以及游客體驗的不斷提升,才能真正做到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1 交旅融合發展現狀
1.1 國家政策層面
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并提出在旅游規劃中要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題,以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為主線,還提出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以及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挖掘公路沿線的旅游資源,交旅融合發展必將產生新的動能,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進融合發展,推動旅游與交通的融合發展,打造與交通相關的特色旅游產品,豐富旅游出行方式。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形成廣覆蓋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促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村旅游資源開發融合發展,加強具備特色農產品和優勢旅游資源的農村地區的交通建設。
目前,交旅融合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不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運用都還不夠成熟,但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顯然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是加速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是提升交通運輸業在促進農村旅游經濟發展方面效能的必然途徑,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勢在必行。
1.2 鄉村旅游中存在的問題及交旅融合現狀
1.2.1 鄉村旅游中存在的問題
旅游產品單一,特色不突出。目前,我國許多鄉村旅游產品缺乏個性和特點,存在非常嚴重的雷同現象,如:扎堆經營農家樂。與地方人文、環境等資源結合不夠是導致旅游產品單一的主要原因,許多地區為快速響應基于鄉村旅游業的鄉村振興政策,開發項目時硬性上馬,簡單地模仿甚至照搬周邊地區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沒有充分考慮旅游產品與當地人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旅游產品的單一降低了旅游產品地競爭力,進而影響當地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交通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鄉村交通基礎設施不健全,交通網絡不夠完善[1],影響鄉村旅游景點的可通達率,自駕出行體驗較差,在節假日出行高峰時期擁堵嚴重,道路通行能力無法滿足出行者的出行需求。
1.2.2 交旅融合現狀
全國各省各地區的旅游產業都在積極向高品質旅游、全域旅游轉型,要實現這一目標,顯然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是一項重要抓手,但目前在實施交旅融合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為:
旅游和交通在規劃中未能有效銜接。許多地區旅游規劃和交通運輸規劃各自成體系,未能有機結合,甚至存在沖突。旅游規劃僅僅從旅游產品開發角度出發,未能充分考慮景點客流量與道路通行能力的供需平衡,導致節假日高峰期道路擁堵嚴重,游客體驗不佳,或因交通不便,導致客流不足。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中未能充分考慮景點布局與交通網絡的關系,無法真正形成“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網絡,增加了游客規劃線路的難度以及出行時間,也不利于打造完整的旅游路線和相互協作的旅游產品。
旅游交通發展不協調。不論是旅游業還是交通業的發展都需要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尤其是交通行業,主要以公益性質為主,如何實現旅游與交通的投資平衡還需要長期的摸索實踐。有些地區花費巨資盲目推進旅游公路建設,而當地景區因各類原因游客稀少,導致建成后的旅游公路車流量遠低于預期。而有些地區旅游企業積極開發旅游景點,提升當地旅游業服務水平和競爭力,但交通運輸業供給不足。尤其是鄉村旅游業,農家樂、民宿等旅游產品的開發往往由個體戶承擔,開發者不具備投資交通基礎設施的資質與能力,導致旅游與交通發展不協調。
2 基于交旅融合的鄉村旅游業發展措施
2.1 旅游規劃與交通運輸規劃“多規合一”
所謂“多規合一”是指在政府主導下,以公共利益和國家及地方長遠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文化旅游等各類規劃的有效協調和銜接,保證各類規劃控制線的一致性,實現一個地區一本規劃、一張藍圖,避免各類規劃自成體系、內容沖突、銜接不暢等問題。
旅游業的發展提高了交通需求,而交通的便利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多規合一”要求站在同一戰略定位上以及朝向同一的目標進行旅游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規劃,使規劃在多方面達成共識,最終實現旅游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協調發展,實現二者間良性作用的最大化。
2.2 推進交通運輸業轉型升級
交通運輸業作為實現鄉村旅游業高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應當不斷完善旅游交通網絡體系,提升旅游交通服務質量,創新旅游交通產品。要注重旅游資源與交通資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地方旅游資源,建成優質、成功的示范性旅游公路,尤其是著力改善具備良好旅游資源的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建立“快進漫游”的交通網絡,推動“交通+旅游”的扶貧模式。
2.3 突出特色、合理開發
避免旅游產品簡單復制式、盲目過度開發,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必須堅持“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2],依托地方優勢旅游資源,突出旅游產品的特色,實現各旅游產品之間相互合作和互補。布局合理的旅游景點有利于形成固定的旅游環線,優化旅游交通資源的利用,提升效能,節約成本。
2.4 完善政策制度
建設以政府為主導的,交通、旅游、國土資源等部門協調合作工作機制,共同研究和制定交旅融合發展策略。完善市場管理機制,創造良好的投資與經營環境,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交旅融合項目的投資和開發。
3 總結
目前,我國旅游行業正處在從“景點模式旅游”向“全域模式旅游”轉變的階段,鄉村旅游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游客對于該地區的旅游意愿和滿意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深化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3],這也充分說明旅游+交通的未來發展可能性巨大。應加快實現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形成交旅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達到“近期交通支持旅游,遠期旅游反哺交通”[4]的協調發展關系。
參考文獻:
[1]李一斌.太原市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探索實踐[J].城鄉建設,2020,65(07):63-65.
[2]彭順生.中國鄉村旅游現狀與發展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20(01):94-98.
[3]中共中央、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EB].交通運輸部,2019.
[4]高嘉蔚,劉杰,吳睿,等.我國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政策研究與機制建議[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9,
15(05):3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