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崛起,新媒體時代全面到來,使得傳統的廣播媒體遭受到了巨大沖擊。處于這種時代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早已經發生了飛躍性的變化。多種媒體終端的出現,使信息途徑拓寬,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用戶通過互聯網客戶端以及手機等多種方式就能夠隨時隨地發布與接收信息。這給電臺的編輯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與巨大壓力,電臺編輯人員必須及時調整傳播策略,改變傳統工作模式與傳播形式才能夠與時俱進,主動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代特點,擔負時代使命,積極傳播正能量。本文具體分析新媒體時代的含義、廣播電臺編輯工作現狀以及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的角色轉型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轉型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191-02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現代化電子傳媒技術不斷發展更新,在重新創建信息傳播方式的同時,也對廣播電臺編輯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雖然給傳統廣播媒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帶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電臺編輯必須深入思考和探索,不斷優化創新,完善電視節目,改變自身的定位,積極進行轉型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立足市場、參與競爭。
一、新媒體時代的含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科技水平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媒體時代全面到來。首先,新媒體作為新的傳播方式與形態,是基于網絡技術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數字傳播媒體,它包含所有的以數字傳播形式為主的媒體,它主要是利用電腦、手機以及數字電視等方式進行的。[1]新媒體時代具有鮮明的新特點,例如全方位的數字化、互動性以及個性化特征。其次,新媒體時代與傳統媒體時代之間存在較大差別,最為顯著的差別就是傳播速度。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技術迅速普及,用戶獲得信息的渠道趨于多樣化,各種媒體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同一個信息能夠在同一時間從不同的途徑傳播擴散。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信息傳播所需要的成本比傳統媒體時代低。傳統媒體時代,人們使用的傳播方式基本都是電視、報紙以及廣播電臺,傳播成本較高。新媒體時代,廣告形式不斷創新,能夠實現精準化、智能化的推送,以最小的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二、廣播電臺編輯工作現狀
新媒體時代大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與渠道越來越多,信息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的媒體正經受著巨大的挑戰。電臺也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電臺編輯則面臨著更多的困境和挑戰。要想全面發揮廣播電臺的輿論導向作用,提升廣播電臺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新形勢下,電臺編輯必須根據觀眾的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一)電臺編輯創作速度不快
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傳播,都能夠成為信息的發布者與傳播者。各類自媒體平臺給大量的自媒體人提供了發布信息的機會。對于突發事件,自媒體人就會第一時間編輯、創作內容,分享到平臺。傳統的廣播媒體對于突發事件的捕捉能力較弱,而且收到信息之后需要電臺編輯進行收集、整理以及制作之后才能發布,使得信息的時效性較差,有效性較弱。[2]
(二)專業編輯人才較為缺乏
在競爭激烈的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要想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狀態,就必須要有一支綜合素養高、專業能力強的編輯人才隊伍。但是,現如今,我國廣播電臺的專業編輯人才較為缺乏,大多數電臺編輯一個人負責多個崗位的工作,嚴重影響了編輯的工作效率與質量。此外,有些電臺編輯故步自封,不與時俱進,一直沿用傳統的思想和理念進行編輯工作,更沒有積極地優化和革新電視節目內容;不僅無法較好地引導受眾群體,而且工作效率也比較低,從而導致傳統廣播媒體的缺陷與弊端不斷被放大。這最終使受眾對電臺節目的關注越來越少,廣播電臺媒體的收聽率越來越低,影響力越來越小。
三、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的角色轉型策略
(一)準確定位電臺編輯角色
其一,電臺編輯應該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和先進的工作理念,堅持站在觀眾立場看待節目的傳播效果,積極調查受眾喜歡收聽的節目內容和類型,盡可能地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在實際工作過程當中,電臺編輯人員必須明確我國主流文化的內涵與傳播方向,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大眾文化朝著更有益社會建設的方向不斷發展。其二,編輯要積極履行普通公民的職責。廣播電臺編輯工作較為特殊,電臺編輯必須要明確自己的公民身份,在規定的法律范圍內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準則,加強行業自律,履行社會責任。比如,在收集和撰寫新聞的時候,必須要以客觀事實為主,不能有意歪曲新聞事實,或者夸大其詞。其三,具備較強的判斷能力。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工作的職業就是把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整理、加工、播報。所以,電臺編輯在采集信息的時候,需要具備較強的取舍與分辨能力,才能不斷引導社會主義正能量,弘揚時代主旋律,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
(二)增強電臺編輯的創新思維能力
電臺編輯人員在轉變角色的時候必須要有一種危機意識,在工作當中不斷提升與完善自己,增強創新意識,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新思考能力,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時代淘汰。首先,重視對電臺欄目的創新。廣播電臺欄目內容直接影響著其生存和發展,唯有欄目內容不斷更新,豐富且充滿趣味,才能真正促進廣播電臺的發展。[3]如果廣播電臺一直沿用傳統的單一的播報方式,且內容缺少前瞻性、新穎性,這樣就會降低節目收聽率和節目質量,從而大大地限制廣播電臺的發展。其次,廣播電臺編輯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會直接影響欄目內容的編輯效果,因此電臺編輯應該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大膽、積極、主動地吸收和接納新知識,改革創新,創新電臺欄目,創作最具特色的廣播節目,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最后,廣播電臺編輯也應該不斷創新廣播形式。在新媒體時代,形式多樣的廣播形式已經成為廣播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廣播電臺編輯應該盡快更新觀念,創新播報形式,在策劃節目的時候采取有效措施,把傳統的單一聲源轉化成為豐富多樣的聲源。只有這樣才能大幅度提升節目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推動廣播電臺的更新,促使廣播電臺行業的長遠發展。
(三)增強電臺編輯的評論能力
在媒體行業快速發展的時代,新聞評論是吸引讀者注意力的重要途徑。而廣播電臺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傳達實時信息,同時傳達一些普遍化的評論。所以,必須要增強廣播電臺編輯的評論能力,使其能夠具備獨特的評論視角,尊重客觀事實,評論事實。編輯應該站在群眾的立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論,不能為了博取眼球而歪曲事實;要了解群眾的意見,盡量使自己的評論可以滿足廣大民眾的不同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不斷促進廣播電臺編輯的轉型,推動廣播事業健康穩定地朝前發展。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時代來臨,媒介信息環節發生了巨大變化,信息傳播手段日趨多樣化,傳統廣播媒體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新形勢下,廣播電臺節目編輯工作的內容與形式不斷拓展,電臺編輯應該增強自身的適應能力,主動適應媒體競爭轉型的新要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工作水平,立足時代,跟上時代,從而打造富有生機、活力以及特色的廣播節目。
參考文獻:
[1] 徐奇林.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的轉型探討[J].文藝生活(中),2018(8):277.
[2] 張婷婷.對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轉型的探討[J].記者觀察,2018(33):100.
[3] 唐業棋.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轉型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8(15):134+136.
作者簡介:李萍(1982—),女,河北泊頭人,本科,編輯職稱,山西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編輯、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