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對文字編輯的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文字編輯只有不斷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才能快速適應融合出版模式以及數字出版環境,為出版行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文字編輯;素養;能力;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212-02
2015年4月,為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出版行業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影響力、傳播力和競爭實力,推動出版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推動傳統出版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實現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務、闡明了路徑、提供了遵循。這預示著,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媒體的產生,傳統出版社的發展正式進入融媒體時代。
2018年12月底,中宣部印發《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強調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價值取向,聚焦內容生產,鼓勵多出精品,提高出版質量。在評價考核中,“圖書質量”的考核分值占了一半,即50分,其中“內容質量”占42分、“編校印裝質量”占8分。由此可見,國家對出版質量的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上兩份重要文件昭示了新時期出版社的發展方向,以及國家對出版社的發展要求。眾所周知,圖書質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線,而文字編輯工作是確保圖書質量的中心環節。出版社只有擁有一支知識型、創新型的文字編輯隊伍,出版社的發展才會擁有堅實的基礎,才能加快融合發展的步伐。而面對新的形勢、新的要求,傳統文字編輯亟須提升自身的素養和能力,以快速適應全媒體數字出版環境。
一、文字編輯需具備的素養
(一)政治素養
政治素養是文字編輯應該具備的首要素養,也是核心素養。新時期,隨著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流入,社會環境變得十分復雜,各種輿論充斥著網絡和媒體,從而導致某些人的思想、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反映在稿件中,就是極有可能出現政治問題。此類問題可能在大段的內容中出現,也可能僅僅表現為一兩句話,甚至某個詞、某個字。文字編輯只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才能在編輯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傳播正能量;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度、識別力,準確無誤地發現書稿中的政治、民族、宗教等問題,對作者的觀點和言論進行正確的判斷以及適當的修改。[1]所以,文字編輯應該認真學習黨的有關文件和精神,用正確的思想武裝自己,提升政治素養,進而將自身的政治素養融入編輯工作中,促進編輯工作質量的提升。
(二)學術素養
在信息社會,豐富易得的數字資源為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各種抄襲現象時有發生。但豐富易得的數字資源也為查證抄襲等不端行為提供了便捷的手段。新時期,文字編輯應該更加注意遵循學術規范,準確鑒別抄襲與借鑒、挪用與引用,嚴格按照學術規范從事編輯活動,自覺抵制來自自由而開放的網絡空間的各種誘惑。因此,文字編輯的學術素養對于建立規范的學術秩序至關重要。文字編輯只有不斷提高學術素養,不斷增強學術規范意識,才能增強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辨別能力和處置能力。
(三)文化素養
新時期,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對文字編輯的文化素養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首先,文字編輯是某一學科的編輯,擁有本學科的基本知識,但是新時期文字編輯要不斷跟上學科知識更新的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學科知識,甚至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其次,文字編輯還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即不僅要了解本學科的知識,不再局限于某一學科,還要盡可能地吸收其他學科的知識。對多學科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有助于文字編輯突破學科限制,拓展眼界,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形成綜合性的文化素養,以更好地審視他人的研究成果。[2]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文字編輯不僅是個“專才”,還應成為“全才”。一個文字編輯的知識面越廣,專業功底越深厚,對書稿內容的處理也就越得心應手,并且可以游刃有余地應對文字編輯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工作方式、工作機制等方面的新調整和新變化,促進文字編輯工作的優化。
二、文字編輯需具備的能力
(一)業務能力
文字編輯的工作主要與文字有關,因此寫作和文字處理能力是文字編輯應該具備的基本業務能力,這也是文字編輯的基本功。新時期,許多熱點話題的延續時間可能很短,從而導致圖書問世速度加快。為了趕上熱度,作者急于寫稿,編輯急于催稿。速成類書稿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就導致書稿質量存在很多隱患,如字詞、標點符號等“硬傷”、邏輯不清、前后文重復等等。對質量參差不齊、不符合要求的稿件進行修改潤色,需要文字編輯把好語言文字關。文字編輯只有具備豐富、深厚的語言文字知識和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在編輯加工過程中才能合理運用語法、詞匯、修辭等寫作技能,才能保證編輯的稿件邏輯性強,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正確,修辭得當,語法通順,語言準確、鮮明、生動。[3]此外,文字編輯還要熟練掌握國家出版法律、法規、規范,隨時關注國家有關規定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使出版物的內容規范化。
(二)人際交往能力
新時期,文字編輯的工作不再是“低頭看稿,抬頭看天”“閉門造車”“兩耳不聞窗外事”。工作中,文字編輯可能與方方面面的人員打交道。例如,與策劃編輯溝通,交流稿件中的版式、體例等問題;與作者溝通,對書稿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提出后續的改稿要求,減少時間的浪費;與讀者溝通,收集讀者反饋的信息,了解讀者的需要,以滿足讀者的需求;與各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書稿的出版進度,增強團隊協作力和凝聚力;等等。這些溝通交流都需要文字編輯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助于文字編輯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出版更受歡迎的高質量圖書。[4]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
與傳統出版不同,融合出版需要通過有效整合各類資源、要素,使內容、技術、終端、人員互聯互通,實現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一體化思維、系統化構造、多元化脫產。所以,融媒體時代,文字編輯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掌握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法,根據各種媒體的不同特性,對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各種形式的內容進行編輯加工,對資源進行合理使用,讓單一的內容生產方式發展為多媒體生產方式,使內容產品的表現形式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位的融合,實現跨界運作。由此可見,文字編輯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僅能夠保證其借助對現代辦公軟件的應用開展編輯工作,還能夠真正發揮出現代文字編輯人員的重要作用,為文字編輯事業的發展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文字編輯提升素養和能力的途徑
(一)政府培訓
培訓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在國家層面,為了提升編輯的素質,要求編輯每年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不少于72小時,并不定期在全國各地組織不同主題的編輯培訓班。政府機構組織的培訓班中,授課專家往往水平較高、知識技術較新、政策指導性較強。此類培訓可以優化文字編輯的知識結構,提升文字編輯的綜合素養和自我價值,使廣大文字編輯受益匪淺。
(二)同行交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出版發行有關的微信公眾號不斷涌現,它們為文字編輯提供了很好的與同行交流的平臺。公眾號內刊發的各種業內時事新聞有助于文字編輯緊跟行業動態,學習新知識、新方法;行業內編校經驗豐富的老編輯通過公眾號可以傳播經驗,分享心得;新編輯也可以通過公眾號的問答欄目提出疑問,請求解答。而在出版社內部,可以通過實行“導師制”,讓老編輯以“傳幫帶”的方式培養下一代新人。
(三)個人自學
無論是編輯素養還是編校能力,都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擁有和提高。出版物常用標準規范等工具書都是文字編輯工作的好幫手。文字編輯應該將其置于案頭,時常翻看。文字編輯只有持之以恒,在平時的編輯工作中多質疑,多請教,多學習,時刻不忘提高自己,喜歡編輯工作,專研編輯工作,才能根據工作的需求有針對性地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與能力。[5]
四、結語
文字編輯的素養和能力不僅影響著個人的職業生涯,也影響著我國出版行業的發展。融媒體的發展要求文字編輯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和能力。因此,新時期,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對文字編輯的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文字編輯只有不斷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才能快速適應融合出版模式和數字出版環境,為出版行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齊琳.淺析文字編輯的核心素質與職業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8(08):209-232.
[2] 甘艷.新時代文字編輯的素養和能力探究[J].傳播與版權,2015(01):57-58.
[3] 趙明地.談新時期文字編輯應具備的素質[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5):119-120.
[4] 祝維寧.現代文字編輯的素養與能力探究[J].老區建設,2017(04):76-78.
[5] 楊楷.跨界融合背景下出版編輯的素質與能力建設[J].新媒體研究,2017(18):90-92.
作者簡介:戴軼(1981—),女,遼寧人,研究生,副編審,研究方向: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