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潔宜
摘 要:轉折融入階段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學校時期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在專業學習、時間管理、師生關系等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本文以問卷研究為依托,探討高職院校大學生在轉折融入階段的培育重點,以及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育人策略:提高教師在學生當中的影響力;提高專業興趣感,提升學習積極性;提高時間的管理能力;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挖掘企業育人資源,提升職業素養。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度過這個時期。
關鍵詞:大學生;轉折融入;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6-0096-02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重點課題“閉環理念運用于高校大學生全過程育人的實踐研究”(FJJKCGZ18-841)
2019年,全國高職擴招100萬,高職院校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高職學生在大學時期各個階段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探索合適的育人策略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關于高職院校大學生轉折融入階段問題的研究非常少,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入學適應階段和畢業離校階段,這就為本文留下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轉折融入階段問題分析
轉折融入階段是大學生在經過新生入學適應階段后經歷的第二個階段,一般從大一下學期持續到大二上學期,在這個階段大部分學生已經適應了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對于未來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規劃,同時倦怠、迷茫、消極等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本次通過問卷調查了解轉折融入階段高職院校大學生存在的問題,采用隨機抽樣和不記名的方法在泉州各高職院校發放問卷,針對大一、大二的同學,共發放509份,回收509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509份,效率為100%。問卷內容包含大學生活狀態、學習狀態、社團活動情況、師生關系、對學校的期望等方面,共計18題。
(一)專業的興趣度有所降低
在進入大學以前,大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興趣學科并沒有科學的認識,對自己所選專業知之甚少,導致在度過了大學新鮮期后,當專業和自己的期望值不一致時,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度呈現下滑趨勢。在“你現在對專業的態度是什么”一題中,48.13%的同學選擇了“一般”,還有少部分同學選擇了“不喜歡”。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教學內容和實際工作脫軌,均導致了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度降低。
(二)高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較低
在“你認為你和輔導員、專業老師的關系怎樣”一題中,56.58%的學生選擇了“只有在有事時才聯系”,18.07%的學生選擇了“基本不聯系”,這意味著有近五分之一的學生和教師之間幾乎不存在互動,而超過一半的學生和教師之間屬于被動互動。在“進入大學至今,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么”一題中,選擇“輔導員”“專業教師”“思政教師”的分別只有11.2%、16.9%、2.95%,而選擇“同學”的高達45.78%。在“當你在大學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更愿意向誰尋求幫助”一題中,選擇“輔導員”“專業教師”“思政教師”的僅有14.93%、8.06%、2.36%,而選擇“同學”的有45.19%。高校教師不同于中小學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較少,加之大學生思想獨立、個性突出、不受約束,與教師存在明顯的觀念代溝,因此高校教師在學生當中的影響力明顯低于朋輩的影響力。
(三)學生的學習狀態較差
在“你現在的學習狀態是什么”一題中,55.21%的學生選擇了“有目標,但不夠努力”。在“你認為在大學里面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一題中,只有36.74%的學生選擇了學習。大學相對高中,學習環境比較寬松,主要依賴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生度過了大學新鮮期后,因缺少監管和督促,學習狀態呈現明顯的松懈,整體學習氛圍不佳。在“你認為當前哪種壓力對你困擾最深”一題中,43.22%的同學選擇了“學業壓力”,這意味著近一半的同學并未放棄學習,只是缺乏正確的引導。
(四)對時間的管理能力較低
在“你是如何利用你的課余時間”一題中,學生的選擇較為平均,“社團活動”“學習”“兼職”“鍛煉身體”“業余愛好”“游戲玩樂”“宅在宿舍”等七個選項均有較多學生選擇,這意味著大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需要或愿意做許多事情。而在“你認為自己的時間管理得合理嗎”一題中,分別有59.92%和15.13%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和“很不好”,這表示大部分學生無法平衡和合理分配學習、工作、生活等時間。在大學的轉折融入期,是大學生參與社團、兼職等各類活動的高峰期,學習也由起初的基礎學習轉為更深層次的專業學習,而在進入大學前已經習慣由他人來分配作息時間的大學生們,顯然還無法適應自由支配時間的狀況,提升大學生對時間管理的能力,是這一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轉折融入階段培育重點和育人監測指標
(一)掌握自主學習能力
在轉折融入階段,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也是大學期間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大學的學習模式決定了學生必須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自覺地參與學習,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同時掌握了這項技能,才能保證學生將來步入職場后,也能不斷獲取、學習最新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育情況,監測主體為學生和學校,主要監測點為學生的學習成績、第二課堂參與情況、技能證書獲取情況、技能競賽獲獎情況等,監測方法為根據實際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二)重視早期職業認知
職業認知是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擇就業的前提,在轉折融入階段,學生已經初步了解所學專業的基本情況,因此培養早期的職業認知,不僅有助于提升專業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盡早確立職業方向。針對早期職業認知的培育結果評價,監測主體為學生、學校和企業,主要監測點為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相關職業認知情況、職業生涯規劃的合理性和完整度,監測方法可通過調查問卷、訪談、座談和查閱職業生涯規劃書等形式取得數據。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是育人的重要群體,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主要施教者,師生關系是否和諧直接決定了育人的成效。大學體制的特殊性和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導致了師生關系比較疏離,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學習新思路、采取新方法。評價師生關系是否和諧,監測主體為學生和教師,主要監測點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度、教師和學生的溝通頻率和模式,監測方法為通過調查問卷、訪談、座談等形式獲取數據。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轉折融入階段的育人策略探析
(一)提高教師在學生當中的影響力
大學體制的特殊性和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導致了師生關系比較疏離,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學習新思路、采取新方法。第一,要熱愛教育事業,發自內心愛護學生,這個是教師發揮育人作用的大前提;第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雖然大學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時間較少,但是教師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在校園里的言行談吐都會影響學生,人格魅力高的教師自然能收獲學生更多的回應;第三,要學會換位思考,想學生之所想、思學生之所思,因年齡的差距,教師與學生之間難免存在代溝,教師要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多了解社會上的新鮮事物,多接納學生的新鮮思維,尋找與學生更多的共同語言;第四,要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如QQ、微信、微博、抖音等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時時和學生互動,在新媒體上發布學生喜愛、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實現線上的全過程育人。
(二)提高專業興趣感,提升學習積極性
要加強教育體系建設,遵循教育發展本源規律,厘清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五大基本功能的關系,明確人才培養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的定位[1]。在轉折融入階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教師要將專業建設和學生未來的發展相結合,使學生自發產生學習的需要,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針對專業和學生的特點,創造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學校要努力建設滿足不同專業需求并與企業接軌的實驗實訓場所,讓學生跳出枯燥的理論學習,將教學和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處理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進而豐富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提升專業的學習興趣。在某一學習環節結束時,不能單一地通過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應多角度、多層次科學地制定學習評價機制,使每一位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從而再次調動下一階段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學??蓪I學習同各種活動、競賽相結合,將學生的自尊心、榮譽感轉化為學習的內部動力。
(三)提高時間的管理能力
轉折融入階段也是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養成的關鍵階段,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否充分的提升自己、實現成長成才,關鍵在于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首先要提升大學生自我時間管理的意識,轉變過分依賴他人安排的態度;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指定切實可行的時間安排表;再次要學會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對自己需要做的事進行整理和排序,當事情發生沖突時,優先考慮最重要的事情,壓縮相對不重要事情的分配時間;最后要有效提升學生自我節制的能力,避免沉迷于手機、網絡游戲、娛樂等。
(四)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高職院校要在專業建設發展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關注學生的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需要[2]。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活的始終,不同年級不同階段不同專業要有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和模式。轉折融入期的學生,對自我和職業環境的認識相較于前一階段會更加成熟,要引導他們對之前所確立的目標進行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相應調整大學期間的規劃。因此,在這一階段,除了理論上的指導,還應該引入企業的育人資源,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教育,加強學生對社會工作領域的認知,開展豐富的職業生涯體驗和模擬活動,幫助大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職業理想。
(五)挖掘企業育人資源,提升職業素養
當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模式,高校對人才的培養,除了依托傳統的課堂教學、實驗實訓環節,也讓學生更多地走入企業參與實踐實習,企業育人成為全過程育人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育人具有針對性強、實效性高、吸引力大等優勢,是學校育人的有效補充,有力地彌補了學校育人的不足,避免了學生實習期間出現育人空擋。同時學生通過企業育人可獲得更直觀的職場體驗,接受不一樣的專業熏陶,畢業后能順利過渡為合格的職業人。
參考文獻:
[1]林夢泉,等.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中國特色人才培養成效評價初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4):1-7.
[2]張福強,許芳奎.論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8(2):46-51.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