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媛
【摘要】目的:分析急診科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法,分析兩組患者的應用效果。結果:研究組60例患者采用的人性化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60例患者采用的常規護理效果,兩組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科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有著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值得全面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急診科;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1
經濟的常態化發展,促使人們對護理服務要求在不斷的提升,所以醫院需要從多個方面提高自身服務質量,進而最大化滿足患者需求。當前,護理管理水平的高低能夠反映一個醫院管理能力,所以醫院在開展護理工作時,始終需要圍繞患者,從護理技巧、服務意識等多個方面為患者提供優質的人性化護理服務,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由于急診科是醫院與患者接觸最多的窗口,患者的病情大多比較嚴重,并且相對復雜,若處理不及早將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而在急診科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不僅可以激發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基于此,本文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有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區間在22歲~75歲;研究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區間在21歲~80歲。本次研究所有參加患者均為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分析對比發現,不存在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6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其中包含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實時動態檢測,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1.2.2研究組
研究組60例患者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方式,主要包含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心理護理、舒適護理等,具體如下。
1.2.2.1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
護理工作人員需要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保持手術室的干凈整潔,溫度應要保持在23oC,濕度應要控制在50%左右。此外,患者病房需要擁有足夠的陽光,并定期打掃衛生,進行消毒工作,從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疾病的發生。同時,也需要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主,進而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醫護工作人員應要始終保持著裝整潔,以飽滿的熱情和耐心解決患者的疑惑,促使患者滿意度提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此同時,還可以為患者提供報紙、書籍等,幫助患者放松心情。
1.2.2.2心理護理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患者心理能力會對疾病的治療產生一定的影響。若患者持有積極健康心情,則會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反之,若患者存在不良情緒,則會影響疾病恢復,甚至會出現加重的情況。所以,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對患者采取一定的心理護理措施,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根據患者心理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心理護理措施。同時,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講,消除患者心理壓力,并指導患者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還需要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積極向上的好心情,告知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危害[1]。與此同時,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患之間需要加強溝通與交流,不僅可以使得護理工作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在護患溝通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需要采用溫和的語氣,增加患者的信賴感,進而促使患者護理滿意度不斷提升。
1.2.2.3舒適護理
醫護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合作與交流,嚴格遵循相關規章制度。對患者提供優質的藥物護理,叮囑患者定時服藥,不能擅自增加或減少藥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監督,并建立檔案日記。若患者發現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2]。
1.2.2.4加強護患溝通
由于急診科具有病情變化快速、不易掌握等特點,所以在實際患者病情恢復過程中,會出現病情恢復緩慢、病情惡化等情況,患者家屬由于心急,會對護理工作人員產生不滿,很有可能引發嚴重的護患糾紛。因此,這就需要護理工作人員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學會換位思考,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同時,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及時向患者家屬分享患者的病情和恢復情況,給予患者和患者家屬心理安慰[3]。若患者病情發生惡化,需要及時與患者進行解釋,進而有效防止由于溝通不當,而引發不必要的麻煩。除此之外,護理工作人員也需要及時解決患者的問題,消除患者恐懼感。
1.2.2.5提升護理工作人員人性化服務質量
由于急診科具有病情急、病情重等特點,需要護理工作人員能夠掌握一定的知識,并且擁有加強的臨床診治能力。同時也需要護理人員擁有豐富的人文關懷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技能水平。為不斷提升患者的人性化護理滿意度,醫院需要不斷提升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除此之外,需要為護理工作人員安排護理美學、護患交流技巧等方面課程,最大化發揮人性化護理的作用,使得患者感受到人性關懷,獲得良好的安全感。
1.3評價指標
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心理評分和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有數據信息均采用SPSS23.0軟件開展,其中計數資料使用x2校驗,計量資料使用t,P<0.05兩者存在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心理評分
對照組6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在干預前焦慮心理評分區間在43.52分~43.54分,干預后焦慮心理評分區間在37.65分~56.23分;研究組60例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在干預前焦慮心理評分區間在40.26分~65.98分,干預后焦慮心理評分區間在35.63分~48.07分。兩組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分析兩組患者滿意度
對照組60例患者中,滿意患者23例,比較滿意患者22例,不滿意患者15,滿意度為75%;研究組60例患者中,滿意患者36例,比較滿意患者21例,不滿意患者3例,滿意度為95%。兩組患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人性化護理就是始終圍繞患者為主的護理模式,不僅可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使得患者充分體驗到人文關懷,進而保障醫護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后續的治療夯實基礎。因此,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做好人性化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具體而言:(1)護理工作人員學會換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看待問題,樹立良好的“以人為本”服務觀念[4]。(2)在患者入院之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評估,包含疾病類型、病情程度,尤其是患者的心理情況。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提供確切的人性化護理方案。(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整個護理工作中需要加強溝通與交流,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滿意度。與此同時,也需要注重細節護理,進而保障個性化服務的全面性,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信心,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效率,提高生活質量,進而促進患者早日恢復身體健康[5]。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在急診科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不僅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而且還可以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滿意度。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60例患者采用的人性化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60例患者采用的常規護理效果,兩組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急診科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有著良好的效果,可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促使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為后續的治療提供幫助和支持,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顧偉鵬,寧兆惠,桑秀艷,陳冬梅.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09):163-165.
[2]褚鈞舒.人性化護理管理在急診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9):117+119.
[3]劉玉嫻,曾冬菊.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管理的應用和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08):132-133.
[4]劉弦,許連生.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效果觀察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0):168.
[5]張金慧,郭婕姝,李雅微.人性化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療效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2):98.
作者單位: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濮陽? 4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