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媒體的沖擊非常大,無論是報紙、雜志,還是廣播、電視。新媒體的傳播速度之快、傳播方式之多樣,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為此,黨中央敏銳地提出新聞單位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面對媒體的融合發展,電視民生新聞編輯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與素養以適應新形勢?
關鍵詞:新時期;電視民生新聞;編輯;素質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5-0133-02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人們獲取民生新聞的途徑也越來越多,這給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為了博人眼球,獲得更多點擊與關注,很多新媒體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虛假民生新聞,對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建設造成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在這種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編輯需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通過不斷地學習知識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專業素養,從而在保證新聞客觀真實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新聞內容創新,提升新聞吸引力,進而獲得更多受眾的歡迎,擴大自身的影響范圍,更加高效地完成輿論引導工作,為我國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電視民生新聞編輯的含義
電視民生新聞是以百姓的視角,報道平常百姓的生存空間、生活狀況,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反映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更通俗一點就是關注老百姓的家長里短。
電視民生新聞編輯的工作就是通過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按照電視新聞的邏輯,有機融合畫面、聲音、文字、圖片等,然后制作成電視新聞傳播出來,讓人們了解新聞信息。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就是在記者采寫的新聞素材或者通訊員采寫的素材的基礎上,通過對新聞素材的加工,使主題更加突出,文字更加通俗易懂,內容更加精煉,畫面更加到位。
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分為視頻制作編輯與文字編輯。無論是文字編輯還是視頻制作編輯,在某種程度上都決定了電視民生新聞的質量。這是因為,電視新聞存在采編播的流程,記者負責的是第一道流程——采寫新聞稿,編輯負責的第二道流程——文字編輯與視頻后期制作。如果把完成一條新聞比作一次烹飪的話,記者采寫素材就是準備菜的工作,編輯就是負責烹飪的廚師。這說明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很重要,新聞編輯工作者的能力決定新聞的質量。提高電視民生新聞質量是當前電視新聞編輯的首要任務,要求我們重視與培養編輯工作者,以滿足新時期人們對電視民生新聞的需求。
二、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意義
(一)準確把握引導輿論導向
近些年來,電視民生新聞不時出現虛假報道、失實新聞,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1]究其原因,就是記者報道民生新聞時出現角度的錯位和越權干預,個別記者在新聞稿件中直接站出來說話,對新聞當事人指手畫腳,或者越權干預司法、執法。要杜絕這種現象,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就要當好把關人。只有電視民生新聞編輯把好關后,才不會出現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現象,才不會出現記者對新聞事件妄加判斷的情況。
(二)語言通俗易懂,畫面精準
電視民生新聞報道與電視時政新聞報道相比,語言上沒有那么正規、嚴肅,更多的是口語化、通俗化;新聞播報的方式也沒有時政新聞報道那么僵化,而是更加“接地氣”,因此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在修改稿件時也往往要盡量簡單化和口語化。另外,要怎樣才能突出現場感、使用什么特技、配什么音樂,這些都是電視民生新聞后期編輯時要考慮的事。
(三)抓住有效信息,巧妙編排節目
新聞工作主要職能是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因此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在對民生新聞稿件把關時,要看新聞在報道百姓身邊事、反映百姓喜怒哀樂的時候,提供了多少有效信息含量,受眾究竟能夠得到多少幫助。[2]同時,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做好每天的新聞節目編排,也是一種再創作。新聞節目編排得好,會使新聞更加出彩。
三、新時期電視民生新聞編輯應該具備的素養
(一)新聞素養
電視行業擁有非常強的綜合性,對電視民生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講,新聞素養是其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民生新聞編輯屬于承上啟下的重要崗位,編輯工作者必須可以迅速準確地完成對新聞事件的價值判斷。[3]特別是在當前這個新時期,電視民生新聞編輯更需要擁有較高的新聞理論素質、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獨特的認知能力以及良好的實踐能力,充分了解新聞的重要作用,準確把握受眾心理,并在選題時重視知識性與趣味性,在不違背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前提下大膽創新,這樣才可以編輯出更具吸引力的民生新聞,獲得受眾的認可與青睞。
(二)政治素養
對電視新聞編輯來講,必須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民生新聞編輯同樣如此。這主要是因為電視新聞傳播廣泛性極強,并且電視新聞工作擁有很強的紀律性、政策性和政治性,正確的輿論導向是其必須堅持的原則。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必須擁有優秀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度,保證自身政治立場正確,在客觀報道里面適當融入主觀傾向,熟練使用黨的政策方針為群眾答疑解惑,從而為我國民生事業發展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三)創新意識
在新時期,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民生新聞編輯工作,提升新聞內容吸引力,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必須擁有獨到的思維以及靈活的應變能力,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在不違背真實性原則的前提下,大膽創新節目內容以及形式,使用新的宣傳方式開展工作,以擴大新聞的影響范圍。除此之外,在當前這個互聯網信息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編輯還應該擁有優秀的語言組織表達寫作能力、剪輯能力、社交能力、編輯策劃能力以及審美素養,這樣才可以自主完成優秀民生新聞的采寫編輯工作。
四、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工作的現狀
(一)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安于現狀
一些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家庭、子女、娛樂上,對新聞是否出彩、播出的效果如何、收視情況是否滿意等不管不問。由于大多數市州級以及縣級電視臺沒有收視率考核,電視臺算得上是“鐵飯碗”,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編輯對節目精彩不精彩、觀眾滿意不滿意等情況從不關心。
(二)觀眾互動程度不高
在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播報中,方向是單一的,觀眾只能被動接收,話語權在編輯手上,觀眾如果有想法或者意見,不能與編輯交流互動。
(三)內容單一,缺少大民生視野
目前,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往往根據觀眾的喜好,將題材鎖定在鄰里糾紛、夫妻吵架、婚外情、交通擁堵以及兇殺案等方面,顯得庸俗、膚淺,沒有深度與厚度,不能很好地給予弱勢群體相應的關懷、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輿論導向,也就是缺少大民生視野。
(四)節目傳播方式單一
現階段電視民生新聞的播放時間都是固定的,觀眾必須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才能收看,否則就看不了。目前能夠守在電視機前的大多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電視伴隨著這一代人成長和變老,由于年紀的原因,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觀看電視。
五、新時期電視民生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一)培養編輯工作者的創新意識
目前,新媒體迅猛發展,大家已經習慣通過手機端來獲取信息。這種方式比傳統媒體更加準確、快速、便捷,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在這種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編輯必須進行創新,要創新思維、策劃、編排等方面,才能與時俱進,轉換思路,編輯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優秀新聞作品。
(二)轉變編輯工作者的思維方式
目前,電視民生新聞已經形成相對固化的思維模式,雖然電視民生新聞發展近20年來有很多可喜的經驗,但到了今天,這種固化的思維模式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4]當前電視新聞行業處于融媒體發展的關鍵節點,如果不能做出有效改變和應對,革新運作思維模式,可能最終會被社會發展淘汰。基于此,電視民生新聞編輯要主動轉變思維方式,調整工作方法,積極探尋可行性舉措。
(三)提升編輯工作者的新聞敏銳度
民生新聞編輯工作者的新聞敏銳度直接決定新聞的整體質量。因此,在平時工作的時候,編輯工作者一定要多加強政策理論學習,提升自己發掘新聞的能力,這樣才可以提升新聞的整體質量和價值,使民生新聞內容更加豐富,吸引更多人關注民生新聞,促進電視民生新聞發展。
(四)提高編輯工作者的制作技術
想要提升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質量,就必須提升編輯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編輯工作者只有熟練掌握了全新的技術和知識,才可以快速、較好地完成新聞編輯工作,才能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質量,比如準確剪輯鏡頭、增強現場感、合理運用音樂與特技、制作短視頻、通過新媒體展現深度報道等技術。
(五)運用現代技術傳播新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被運用到了很多的行業中。編輯工作者可以通過微信、抖音等來傳播新聞,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新聞的時效性,促進新聞媒體發展。
(六)增強編輯工作者的責任心
在新時期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編輯工作直接決定新聞內容的質量,而編輯工作的質量是由編輯工作者決定的。因此,現階段隨著電視媒體的發展,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必須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并且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任,因為沒有責任心一切都是空談。
六、結語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電視新聞行業也不斷發展,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平時工作的時候要有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要增強自身的工作意識,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和素質,這樣才可以確保新聞編輯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與此同時,還需要創新電視新聞的業態,使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除了以往電視播出的方法之外,還可以使用新媒體技術和直播來傳播新聞,這樣就可以使民生新聞的覆蓋面更廣,從而有效提升電視民生新聞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促進電視民生新聞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美潔.新時期電視民生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質探討[J].新聞傳播,2017(12):48-49.
[2] 李永清.新時期媒體對電視民生新聞的合理定位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18):186.
[3] 陳海瑛.新時期電視新聞媒體傳播正能量的路徑分析[J].麗水學院學報,2014(06):87-90.
[4] 古麗茹孜·蘇來提.從新聞媒體社會責任的重塑看新疆媒體新時期的角色定位[J].新聞傳播,2014(12):78-79.
作者簡介:黃玉凡(1973—),男,本科,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民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