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源江
摘 要:湘江戰役體現了紅軍將士“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在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要從湘江戰役精神中吸取養分,發揚紅軍突圍湘江的革命精神,凝聚起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引領的磅礴之力,不斷提升自我職業素養,更好地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新人。基于此,本文闡述了新時代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挑戰,分析了湘江戰役與輔導員職業素養養成的內在聯系,提出新時代輔導員應養成的職業素養,至少要做到“四個一”,即樹立一種職業意識、構建一種知識體系、把握一個時代特點、養成一種習慣,旨在為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新人提供參考。
關鍵詞:湘江戰役;輔導員;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120-02
基金項目:桂林理工大學輔導員專項研究課題資助項目“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GUT19FB13)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中最為壯烈、最為關鍵的一仗,以巨大的代價,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1]。它關系到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決定了長征前途命運,是長征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體現了紅軍將士們排除萬難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這是湘江戰役給人們留下的一筆偉大的精神財富。作為輔導員,當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決勝時期,如何從湘江戰役中吸取強大精神動力,養成良好的輔導員職業素養,為培養一批又紅又專、德才兼備,肩負起時代重托的青年,為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本質工作,為把祖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時代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挑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我國走過了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歷程。改革開放打破了舊體制的束縛、激發了市場活力、融入了全球發展、文化得到了交融。“然而,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一些西方敵對勢力擔心喪失他們的國際優勢地位,開始在貿易、科技合作等領域挑起摩擦,國際國內的形勢環境的深刻變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嚴峻挑戰”[2] 。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對當代大學生的沖擊,導致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這就對新時代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雖然湘江戰役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引領的形式和內容不盡相同,但它留下的 “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的湘江戰役精神卻是人們戰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動力。這是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人們能從中吸取養分,指導輔導員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成長成才,幫助他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
二、湘江戰役與輔導員職業素養養成的內在聯系
如果說湘江戰役是紅軍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征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鍵一仗,那么在青少年成長的拔節孕穗期,克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四個正確認識”,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也是非常關鍵。作為輔導員走在這條新時代“長征”路的關鍵時刻更不能忘了湘江戰役精神,從中吸取養分,不斷提升輔導員的職業素養,把握青年“三觀”形成的關鍵時刻,對學生進行深刻地人格教育。
(一)以“勇于勝利”精神為底氣,理直氣壯開展學生思政教育
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的支柱和靈魂,是不竭力量的源泉。中央紅軍1934年那場壯烈的戰役之所以能克服千難險阻,打不垮拖不散,敢于和裝備精良、數倍與己的敵人做殊死搏斗,粉碎敵人的合圍,最終突破湘江,就是因為具備這種“勇于勝利”的精神,有著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今天,輔導員開展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同樣面臨許多無法避免的社會問題和熱點矛盾。當這些矛盾還沒有得到充分解決的時候,輔導員要以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勇于勝利的精神,通過豐富的理論和生動光輝的歷史發展事實為依據,堅定地對學生講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講透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講通講懂“四個自信”,理直氣壯做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
(二)以“勇于突破”精神為驅動,創新學生工作方式、方法
湘江戰役中將士們被敵軍圍追堵截,又面臨惡劣的自然條件,缺衣少彈的困難,每一種困難在當時都是關乎于生死的威脅,然而紅軍將士英勇頑強,突破了生理和心理的極限、環境的惡劣,在與國民黨苦戰五晝夜后成功突圍[2]9。輔導員工作的性質就決定了其與繁瑣的事務性工作分不開,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獎助勤貸以及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壓力大、任務重,自己的時間少,長期處于這種高壓狀態,身心疲憊,難免就會出現工作消極、職業倦怠等問題。輔導員要走出這樣的困境就需要勇于突破的精神,創新學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其實教育也是一種藝術,而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新,有了創新才有新的生命力,才會出現新的機會,從而改變現狀。輔導員要把握工作規律,不斷總結經驗,將工作品牌化、模式化,科學合理地統籌安排,才能真正擺脫“大學保姆”的束縛,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抽出身,更好地實現輔導員在教育事業中的自我人生價值,突破自身局限。
(三)以“勇于犧牲”精神為感召,增強職業責任感、使命感
犧牲是一種奉獻,更是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在湘江戰役中面對數倍于己的強大敵人,沒有一位將士退縮,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指揮官立馬補上,正是這種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大無私精神才使得將士們無所畏懼,勇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中央縱隊和后續部隊順利過江而筑起了一道道屏障,這就是湘江戰役中的“勇于犧牲”的精神。如今,作為為祖國培養思想水平高、政治覺悟強、道德素養好、文化素質棒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輔導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就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思想境界,堅定的政治立場,更不能忘記這種“勇于犧牲”的精神,要以高度的責任感肩負起時代使命,為學生健康成長奉獻自己。畢竟教育是事業,而事業的意義就在于獻身。
三、新時代輔導員應養成的職業素養
做好輔導員工作,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到“四個一”,即樹立一種職業意識、構建一種知識體系、把握一個時代特點、養成一種習慣。
(一)樹立輔導員職業化意識,投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
湘江戰役是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現實寫照,正是他們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有這樣的前赴后繼,不畏生死,勇往直前,最后取得勝利。輔導員的工作要取得勝利,同樣需要崇高的理想信念,投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樹立輔導員職業化意識,堅定走輔導員專家化道路。但從事輔導員工作的群體專業來源多樣化,大多并未經過思想教育專業的系統學習,也沒有承擔輔導員工作的經驗。因此,首先要樹立輔導員職業化、專家化的意識,將其視為一種穩定的可長期從事的職業,并將這一職業作為一項可終身奮斗的事業去努力時,才會讓這份職業獲得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也就有了從事這份工作 “從零開始的”決心、信心和勇氣。當以職業化、專業化為目標去潛下心積累工作經驗,創新、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時,輔導員就能更好地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終得到長足發展的機會,實現工作上的突破。
(二)構建輔導員知識體系,理直氣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湘江戰役的勝利源于勇于勝利的決心,逆風條件下,堅持到底。新入職輔導員專業背景多樣化,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的工作經驗,要克服工作困境、就要下決心構建輔導員知識體系,提高輔導員工作認知水平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克服學生工作困難,培養勇于勝利的底氣。輔導員主要工作職責是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這就要求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相關理論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務相關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知識。這些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是輔導員的立身之本,只有掌握了這些原理和理論,他們才能更好地結合原知識體系,站在輔導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理直氣壯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將之培養為理想信念堅定、家國情懷深厚、德智體美勞“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特點,創新拓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特點,了解學生成長規律和時代背景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關鍵。輔導員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工作實效就體現在學生的思想狀況上。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時必須了解學生成長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當今在校大學生的主力軍逐漸向00后推進,他們與90后或是95后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接受信息的方式、表達情感的方式、受挫的應對方式以及他們的需求和三觀都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出生在21世紀、成長在21世紀,是時代新人。新時代的人就要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對其進行思想價值引導,靈活運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進行體驗式教育;搭建社會實踐平臺,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
(四)養成記錄工作的習慣,凝練升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經驗
養成記錄日常工作的習慣,時常總結、歸納、反思工作開展情況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重要一環。輔導員工作繁雜,既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也要對黨團和班級建設進行指導,還要從事學生日常事務的管理,容易在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迷失自我。因此,做一個善于記錄日常工作、列清單的輔導員,將使其條例清晰,主次分明,找準問題,精準發力,實現工作成果精品化、項目化、品牌化,最終上升至理論高度。
四、結語
輔導員工作任重而道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挑戰時,不妨想想1934年那場在湘江之畔打響的戰役,在天時、地利、人和都處于“逆風”狀態下的紅軍將士堅韌頑強,他們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的精神,把慘烈的戰場轉變成勝利的起點。這場戰役所留下的精神值得人們永遠銘記。總結過往歷史經驗,把握新時代特點,要繼承弘揚傳播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吸取當中的精神養分,形成強大的價值引領、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將湘江戰役精神融入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以更好的姿態、更專業的水平,“以紅養紅”,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新人。
參考文獻:
[1]李蓉.中央紅軍的湘江之戰[J].百年潮,2015(2):35-39.
[2]周紅,蔣明燦.紅色印跡永放光芒——桂北國省干線公路網鋪就紅色坦途[J].西部交通科技,2016(10):8-10.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