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由古代勞動人民結合漢字基本蘊意、結構造型等創造的一種藝術形式。現如今隨著信息多元化、網絡虛擬化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書法課堂教育學關系更加密切,書法圖形化給學生更高的識別度和更加強烈視覺沖擊。尤其是中職學校書法課堂教學中,不僅可實現陶冶學生情操的功能,同時能夠起到傳承國粹的作用,因此對書法課堂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中職學校書法教學為例,重點闡述書法課堂中教與學的實踐內容,期望能夠給同領域教師提供一定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職;書法課堂;教與學;實踐
隨著我國書法申遺成功,書法課堂的創建逐步興起,書法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相互結合,促進了書法課堂的可持續性發展。書法藝術的發展以字體結構、筆畫為基礎,結合歷史文化背景、時代變遷等現實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滿足社會文明發展的基本需求[1]。但是隨著社會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書法課堂教與學的關系逐步被隔離,書法教學往往被當做選修開展,教學體系及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因此,為解決中職書法課堂中教與學的關系,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至關重要。
一、書法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一)傳遞人類情感
書法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的演變是人類文化的渲染、是人類文明的積淀,在幾千年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書法教學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滌蕩,伴隨漢字發展,傳遞人類情感的書法表現藝術更具代表性,是我國文明的象征。
我國傳統文化底蘊豐厚,書法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融合了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體現民族特質、文化特性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促進作用。同樣,書法字體的圖形化創新發展需要通過構建人類情感共同體,包容各地區傳統文化,展現出獨特的文字字體魅力。因此,書法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能夠打破地域局限,通過實現書法審美需求,保障書法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2]。
(二)貼近社會文明發展,促進文化交流
書法經過千年變遷與發展,在不間斷的演變中創造出新的表現形式,書法的發展是開放的,同時也需要更加貼近社會文明的發展,為流逝的歷史文化提供更強的生命力。書法藝術的發展是開放性的,在日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與社會文明中的歷史文化產生碰撞與交融,要積極分析和領會書法字體圖形化藝術的視覺享受,了解其賦予的社會文明發展意義,并結合藝術精神的發展內涵,將社會文明、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同時,也要借鑒別國書法字體圖形化藝術發展的創新思路,融會貫通,去其糟粕。
二、中職書法課堂教與學的實踐應用
(一)加強課堂引導,優化課程教學程序
書法教學效果的呈現是遞進、循序漸進的過程,再加上中職學校書法課堂教學自身要求較高,課時量大、教學任務重,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將教學重點放于書法常識與書寫技巧上,側重實踐與體驗[3]。
首先,教師要針對中職學生對書法課的興趣,課前做好備課環節,制定規范化教學目標、教學流程、課堂考核模式等,并在課前與學生展開互動,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其次,在課前5分鐘,教師應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重點提醒學生要檢查好書寫筆、墨、紙和硯及洗筆水等書寫器具、材料是否齊備,在課中學生書寫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教室內的走動,對觀察到的學生書寫問題要及時提出,并督促改正,并對完成書寫的學生,進行書法練習質量的打分,作出課后評價,促進學生積極反思,對書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梳理,形成良好的書法寫作習慣。
最后,教師要用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生,對于書法入門慢、書寫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學的過程中,要耐心講解,抓好基本功教學,同時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調動中職學生書法學習的興趣[4]。
(二)以硬筆書法為主要教學內容,培養嚴謹書寫習慣
硬筆書法反應藝術與實用性的相互融合,對書寫基礎要求較高,不僅能夠指導學生書寫字體更加規范,同時也更美觀。如郭沫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曾提出,“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并寫好字,不一定要都培養成為書法家,而是要端正書法學習的態度,字體寫作更加合乎規范,便于認清。”通過學習硬筆書法,能夠培養中職生自主練習、穩健、淡定、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處事作風,并在日后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5]。
(三)加強書法寫作實踐指導,提高中職生就業本領
書法寫作水平主要以段位晉級模式為主,共包含6個段位,隨著段位數的不斷升高,書法的寫作難度也不斷加大,以大于90分為最高段位。作為中職學校而言,要加大對書法教學力度,提倡“三個一”的教學理念,即建立“寫一手好字、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練一項專長能力”,強化制定針對中職生的書法寫作水平考核模式,如只有書法考核過關或者及格,才有資格領取畢業證等措施。
結束語:書法不僅是中職生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傳承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教學手段,在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中職學校中,加強書法教學,促進教與學的一體化發展,對于提高中職生書法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書法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為提高中職生書法寫作水平,提升書法教學效率,本文重點對中職書法教與學的創新融合模式進行探索,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理論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馮雅文.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從書法教學談起[J].品位經典,2020(05):108-109.
[2]姚其友.中職書法信息化教學實踐——以廣西華僑學校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9):89-90+93.
[3]呂婧.中職開展書法教育的意義和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213-214.
[4]吳國雄.淺論素質教育下中職書法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9):391-392.
[5]韓學龍.傳統文化視角下的中職書法微課實踐例談[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18.
作者簡介:何禮新(1987.11-),男,漢族,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學校,講師。本文系“安順市職業教育內涵建設項目精品課程建設——《學前繪畫與書法》”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安順 5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