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如果依舊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那么所能取得的教學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方法是十分多樣的。教師應該切實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來為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在此,本文也從“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利用生活化教學法,促使學生聯系生活”這幾方面出發,對于小學數學中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策略進行了具體的論述,希望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游戲;分層
教師需要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卻沒有一種是普遍適用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方法所適用的情況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師就必須以現代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根據各種教學方法的特征,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加以運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效果。下面,本文也對于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
一、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游戲化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十分必要的,這是由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所決定的。從小學生的特點來看,大部分小學生十分的活潑好動,他們很難靜下心來去探究枯燥的數學知識,而對于游戲的形式他們通常是十分沒有抵抗力的,因此針對學生的這種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游戲化教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況且,游戲化教學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需要認識到,實行游戲化教學的目的在于寓教于樂,而不是為了玩。為此,數學教師也需要對于游戲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切實將游戲和教學內容相結合,以此發揮游戲化教學的有效作用,避免游戲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紙箱折疊”的游戲為學生營造趣味性的情境。具體地來說,數學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一個長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形,并在六個面上分別畫上兩個太陽、兩個星星與兩個月亮,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嘗試以折疊的方式使得星星、太陽、月亮分別相對。完成這個游戲任務后,學生會得到一個長方體的紙箱。在開展游戲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比一比誰能利用更短的時間完成這個任務。結合這樣的動手實踐游戲,有效激發學生的競爭熱情,促使大部分學生參與到課堂上。又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三)”這節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來到講臺上拖動鼠標然后將多媒體課件中的圖案拼出來。這樣的游戲也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充分發揮游戲的重要作用。
二、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習水平和興趣愛好進行有效的了解,使數學教學能夠適應學生知識學習需求。特別是學生在自身知識積累和思維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個體間的顯著差異,使得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求。為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法,將學生分層,然后結合對于學生的分層來開展教學目標、任務的分層,促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數學教學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從分層教學的實施來看,對于學生的分層是基礎。為了提高學生分層的科學性、合理性,教師應該從多方面來充分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等方面出發,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如將學習基礎好、興趣濃厚的學生分為A層次,將學習基礎一般和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分為B層次,將基礎較差且缺乏興趣的學生分為C層次。之后,結合這樣的分層教師再設計、實施具體的教學。以“分數的加法與減法”一課為例,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運算知識,并讓學生進行數學計算練習。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設計分層探究分數的加法與減法相關的教學任務,保證學生掌握分數的加法與減法計算技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設計學習任務,保證學生教學任務完成度。最后,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提高學生教學任務完成率,強化分層教學效果。
三、利用生活化教學法,促使學生聯系生活
數學本就是從生活中而來的,讓數學面向生活,有助于學生在理解上更加輕松,也可對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予以培養。而且,在長期的教學研究中可以發現,數學學科被許多教師和學生視為所有學科中最難學的科目,受這一思想的影響許多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數學便抱有一種畏難心理,影響著以后的數學課程學習。為了使這一現象得到改變,數學教育生活化勢在必行。在生活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定的生活實踐活動。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這節課的時候,教師不妨在將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可能性事件,如彩票中獎概率,明天下雨的概率等等,以此促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促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去學習數學。又如,教師還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開展一定的數學實踐活動,比如教學完“折線統計圖”這節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來進行統計。具體地,學生可以利用折線統計圖去分析家庭的消費情況變化,自己的成績變化等。這可以讓學生對于知識加以運用,促使學生內化數學。可見,實現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總而言之,對于作為小學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學教學,教師要積極地挖掘游戲資源,使數學游戲化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游戲化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積極進行教學評價,使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能夠得到不斷的豐富和提高。同時,教師也應該結合分層教學來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同時,教師應該充分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運用數學,更好地內化數學知識,從而確保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我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洪彬.論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99.
[2]宋妮.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7(52):120-121.
[3]徐創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變革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7):26.
饒光輝?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沱牌鎮青堤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