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瓊珊
摘要:在新課標教學理念指導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輔導學生學習,因而出現了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合作教法是重要部分。對于合作教法的應用方式和具體細節,教師應作出研究、實踐和思考。本文從“結合學生情況,合理劃分課堂學習小組;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參與學生學習過程;完善評價機制,多種形式客觀評價學生”三個方面對如何利用合作教法提升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質效展開深入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教法;教學實踐
有效解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較為突出的“重形正確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合作學習是將主要角色從教師轉換為學生,將教師的主要角色轉向幫助學生學習。因此,探討如何利用合作教法提升初中學生學習質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結合學生情況,合理劃分課堂學習小組
初中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在合理的分組內,有不同素養的組員進行合作。但是各個小組內部應有明確的分工,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小組都能成為一個整體。合作學習要想取得成功,明確的組員分工是少不了的,因為組員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責任,才能各司其職,互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否則這個合作學習就會成為形式上的合作,雖然熱鬧但沒有合理結構、沒有效率,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例如,教師在考慮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思考同時角色相同外,還考慮了組內的結構問題。教師將每個小組內設定有“小組長”“檢查員”“記錄員”“匯報員”等幾個角色,因此每個小組至少有四位學生。而不同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在同一水平,因此,開始的時候要選擇組織能力強、責任心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負責擔任,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通過教授組員學習、理解知識點,達到高效復習的目的。而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同組員一起學習,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將不同素養學生分到同一小組,這是形式上的第一步。而核心關鍵步驟,則是學生們做好各自的角色。所以,教師在分配好各組員的基礎上,開始培養小組長。教師在小組長選好后還要對他們進行集中的培訓,讓他們盡快掌握合作學習的技能和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等。開始的時候,小組長可能一時達不到要求,這時教師的及時指導和培養,幫助他們逐漸掌握有關的技能。
二、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參與學生學習過程
學生之間水平和層次的差異.他們的知識儲備、心理和技能的特點以及各自的學習需求.都會對學習結果產生深刻的影響。作為指導教學實施的航標.教學目標的設計更要以學情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符合學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增強目標的針對性,同時能提升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度。
例如,教師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方式為主,為每個小組發布的合作學習流程,其中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自學指導”“自主學習”四個部分。教師將學習目標設定為“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特點、主要形式。”“學會把一元二次方程進行簡單的轉化,識別其中的各項屬性。”“根據教學中舉出的實際問題,能夠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舉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重難點包括“能夠根據一元二次方程去正確識別有關字母的值,并能夠明確它們的取值范圍。”“將一元二次方程試著轉化為其一般形式。”等。教師將教學內容“發放”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將“參與教師教學”變成“我自己要學”,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會主動提出問題,并尋求組員和教師的幫助。如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下的自主思考過程中思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為什么規定 a≠0 ?對 b 、 c 有什么要求嗎?”多個小組在自主合作過程中給出各自的解釋。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出現的目的在于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問題中的條件存在即不為零”“如果a=0,那么方程就沒有意義了。”教師也結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給出了合理解釋。
三、完善評價機制,多種形式客觀評價學生
合作學習模式應用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并盡力提升學生讀得學習效率。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重視了形式上的模式應用,而容易忽略對學生評價部分的機制改進。能否科學合理地進行評價關系著能否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所以完善評價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從合作學習模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展開客觀評價。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師評價的同時,還展開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組間互評等。第一,教師評價。這是種傳統的比較常見和重要的評價方式,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做到尊重學生自尊,注重鼓勵性評價,以學生的參與程度、發言次數、求助次數等作為評價的參數,為全班學生做出優秀代表,立出優秀模范。第二,小組互評。學生小組內的成員平時合作互助比較多,互相之間比較了解,所以讓他們互相進行評價,不僅有助于調動起小組成員的參與合作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第三,學生自評,學生自評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可以是組內交談方式,還可以是班內口頭交流方式,還可以采用書面方式,讓學生寫出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感悟。第四,組間互評。開展小組間的互評,以促進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激發起小組成員的積極向上的熱情,增強小組的凝聚力,使全體學生以自己的小組為榮,為了小組利益綁定在一起,互幫互助。教師為了促進組間互評,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公開“點評”,并做出詳細分析。包括“評一評哪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開展得最好”“哪個小組的互幫互助最有效果?”“哪個小組表現得最積極。”“哪個小組最團結”等等,有效不僅了各小組之間的客觀評價進程推進。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要實現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入手,提升教學質效,應對合作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善以合作學習模式為主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實現學習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效率的提升、合作能力的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提升學生學習質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雪梅.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J]. 中國培訓,2016(02):294.
[2]潘良杉. 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化策略[J]. 教育教學論壇,2014(52):195-196.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塔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