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和推進,當前我國教育教學體系迎來了全新的改革和變化。特別是在聾啞學生特殊教育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如何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設計了多種教學模式與多種教學思路,且應用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將之融入到課堂中,在這一教學環境下,聾啞學生的學科知識學習素養和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和發展,同時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建設。在這一背景下,研究工作的開展將重點結合聾啞學生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方法的應用探索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會結合相關問題提出有效的意見和看法,為后續教學工作深度開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特殊教育;聾啞學生;小學語文;教學實踐
一、引言
結合當前特殊教育教學的開展現實狀況來分析,雖然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以及教育現代化思維的應用與理念支撐中得到了深度發展和有效建設,且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向好向上的發展態勢,但是其中依然有部分問題值得教師商榷與研究,且個別問題亟待解決。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有:第一是教師如何基于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育,以此來提升聾啞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第二是教師如何結合語文簡單寫作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深度教學,并在這一過程中重點開發學生的思維,應用觀察和分析的方法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第三是教師如何應用感情引導和素養建設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個人價值的樹立和明確,通過該方法的應用改變聾啞學生對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將來的學習中不再自卑,不再孤僻。
二、應用基礎語文知識,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在進行聾啞學生語文知識教學的時候,需要在明確教學主題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創設與開發,借此突出教育教學開展的深度,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與引導,建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思維、學習素養以及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突出對元音的講解、對詞匯的分析、對語句的闡述、對交流的解讀、對短文的閱讀與分析等。通過這一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的應用,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必然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提升和發展,且會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主動的應用語言、參與交流、積極分享、樂于閱讀。同時,教師還需要通過詞匯教學的對聾兒進行語句教學的引導與培養,借此突出動詞、形容詞以及名詞的應用方法,實現對語句的組合與搭配,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與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教師需要基于對話方式對學生進行語句成分的分析與研究,通過不斷溝通的方法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三、基于語文寫作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聾啞學生雖然無法正常的聽,也無法正常的說,但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并不會因為身體的缺陷而又太大的缺失,因此教師可以應用觀察的方法鼓勵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將之寫出來。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特別是對于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來說,其本身并不具備高效學習的能力與水平。但是教師若能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其進行引導,那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是可以在后期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設計一個“問路”的學習主題活動,教師需要將學生帶領到班級外面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挑選出一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然后然這名學生將向他人問路的對話寫下來。同時,教師需要要求學生通過寫作文的方式來寫。此時,學生可能會寫到:“我想去學校的花園,但是我找不到路了。剛好遇到了對面班級的大哥哥,便問他‘哥哥,你知道怎么從這里去花園嗎?’后來哥哥告訴我說‘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在路的盡頭有一片美麗的牽牛花。向左轉彎就到啦’。”然后,教師再帶領所有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并且深入了解文章中所寫的“牽牛花左拐之后的花園”在哪里。經過觀察,所有的學生都會對其產生一種全新的理解。
四、基于情感教學思路,端正學生價值取向
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教師要重點突出學生個人價值的體現。讓學生認識到其中的道理,發現自身的價值,并且能夠正確的評價自身。教師要以鼓勵作為引導,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讓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特長。可以從簡單的課堂問答做起,讓學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問學生相應的問題,但是切記問題要簡單易懂,保證學生能夠答得上來。在提問過后,學生能夠及時的給出正確答案。這時候,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情感調動,鼓勵其他學到對該學生進行表揚和積極的評價。因為根據學生的內心想法來看,他們急需要他人的認可和肯定,而且學生內心長期處于沉默和壓抑的環境中,因此急切的需求被他人認可、感知和被接。因此,在面對缺陷的時候,不要和它較勁,而是要通過發現自身其他的優點,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又是不完美的。世界因為形形色色的人而精彩,不同的人,可以創造不同的價值。
五、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方法為其設計相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案。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務必要融合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則、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案創設全新的教學空間,實現學生學習素養的高效發展和學習能力的穩定提升。通過該方法的應用,能夠輔助學生在未來的語文知識學習中實現對個人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轉變,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自己構建其科學合理的語文知識學習思維和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夏敏杰,汪利軍.校際合作促進資源教室發展的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7(34):79-80.
[2]彭艷君,鄒捷.普通小學資源教室建設現狀與反思——以廣州市白云區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17(19):36-38.
[3]張巧,周淑靜,黃循棱.小學適齡殘障兒童融合體育教育支持體系構建[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2):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