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瓊華
摘 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都在積極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方式,希望能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工作,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瓶頸,不斷優化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吧俳潭鄬W”教學理念與我國教學改革的思想相符合,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不錯的教學成效。如何在中學生物課堂中踐行“少教多學”教學理念,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值得廣大生物教育工作者進行深思和探究。
關鍵詞:少教多學;中學生物;課堂教學;實踐
“少教多學”是一種源于新加坡的教學理念,該理念倡導“教師少交,學生多學”,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應用“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來指導中學生物課堂教學,是對傳統“滿堂灌”教學模式的革新,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生物教學更具活力和有效性。
一、啟發式教學,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在傳統的中學生物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為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絕大多數教師都會采取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在灌輸式模式下,教師自然教的多,學生學的少。為實踐“少教多學”教學理念,教師必須轉變灌輸式教學,通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讓學生受到啟發,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深化對生物知識的認知與理解,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比如在教學“基因在染色體上”這部分內容時,在引導學生找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證據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通過設疑的方式對學生加以啟發:①Morgan將果蠅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是什么?②根據實驗是否可以對果蠅白眼和紅眼這一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進行判斷?③果蠅白眼性狀有什么樣的遺傳特點?④你是如何對果蠅白眼性狀的遺傳進行解釋呢?⑤如果用W表示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并且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你可以將Morgan兩組果蠅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用W和X表示出來嗎?⑥關于你的解釋,是否需要設計測交實驗進行驗證嗎?原因是什么?你會怎樣設計這個實驗?
這種啟發式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具自主性和深度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生物知識的探索中,在減輕教師教學負擔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加強課堂互動,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少教多學”教學理念下,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從根本上轉變傳統被動式的學習方式。比如在教學“病毒”知識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時間以小組為單位或者自主學習的方式查詢SARS病毒的繁殖過程、遺傳物質、化學組成和結構特點等信息資料,在此基礎上對病毒知識進行自主構建,并且在課堂上將自己的經驗與體會進行交流和分享,從而深化自主學習的體驗。
“少教多學”是中學生物互動課堂的創建前提,為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任務,通過巧妙設疑,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激發,進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增進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
比如教學“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不同植物的細胞、人體的血液細胞結構用圖片的方式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體會到細胞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要求學生對圖片中細胞的結構進行仔細觀察,并且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細胞有哪些共同的結構?你可以舉例說明造成細胞不同形態結構的原因嗎?
在互動教學中,教師的“講”變少了,更多的是對學生的一種引導,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可以自主地對知識進行建構,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
三、優化教學語言,加強對學生的點撥
“少教多學”教學理念并不是不讓教師講,而是要讓教師對知識進行精講,注重對學生的點撥。教師應當采取多元而靈活的點撥方法,以此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構建高效生物課堂。
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趣味性,通過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將難以理解的生物知識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比如在“細胞膜的結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細胞膜”比喻成“花生糕”,將ATP比喻為口袋中的現金。這種比喻化的教學語言不僅實現了“少講”,而且使學生的生物學習更富有趣味性,有助于構建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少講”除了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而且對教師的文學素養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用一些詩詞和經典使生物教學更富有文學意味。比如說,教師可以用“飛流直下三千尺”對“自由擴散”現象進行形象化的詮釋,激發學生想象,為生物教學增彩添色。此外,生物教材中的部分知識點比較難以理解和記憶,為使學生能夠有效記憶這部分知識點,教師可以采用簡易的口訣或者精簡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一支細線籃子”來記憶“原核生物”,“衣原體”用諧音“一”來代替;“支原體”的簡稱為“支”,“細”代表“細菌”,“線”代表“放線菌”,“籃”代表“藍藻”。
四、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革新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空間,加強課堂互動,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進而構建高效化的中學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朱媛媛.“少教多學”讓高中生物課堂邁向高效[J].新課程·中旬,2016,(6):65-65.
[2]熊亞雯.”少教多學”讓高中生物課堂變得更高效[J].魅力中國,2016,(33):86.
[3]丁晶.高中生物學“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初探[J].生物學教學,2014,39(12):18-19.
[4]張瑞霞.淺談"少教多學"讓高中生物課堂變得生動有趣[J].讀與寫(上,下旬),2015,(2):2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