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獻
摘 要:“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生動的說明了我國經濟與交通相互發展的辯證關系。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作為非常重要的經濟紐帶——公路交通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也對道路的面層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目前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等級路面,文章從工作實踐出發,對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前后場工藝控制及質量管理等多個環節進行了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U416.217 文獻標識碼:A
表面平整、行車舒適、噪聲小、施工及養護維修周期短等是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表現出來的種種優點,在我國各等級公路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質量尤為關鍵。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施工過程中各環節的質量控制,因此,只有對整個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加強質量控制,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的整體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1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要點
1.1 原材料的控制
原材料的品質直接影響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質量的好壞,是路面質量保證的關鍵因素。為了保證路面質量,一定要在原材料的選擇上嚴格按照圖紙及規范要求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控制。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的原材料一般有瀝青、粗集料、細集料、填料四類,近年來為了提高瀝青混合料的均勻性、穩定性以及路面的耐久性和穩定性,有些混合料會摻加纖維穩定劑以達到此目的。對于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嚴格按照規范頻率進行抽檢,并與相應的圖紙及規范標準進行對比,只有滿足要求后方能采用。瀝青作為原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要對其質量進行嚴格控制,把不同規格的瀝青按照日期、檢驗單號進行選擇后分開存放。另外還須保證滿足施工要求所有原材料分類堆放,做好堆放場地的硬化、防雨雪、排水以及其他必要措施。設立材料檢測員對原材料進行動態管理,定期檢驗原材料的質量情況,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保證原材料質量一致性。
1.2 配合比設計
熱拌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是影響成品質量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嚴格根據規范、設計要求以及進場合格原材料通過目標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設計、生產配合比驗證三個階段確定最終生產配合比。馬歇爾試驗是目前瀝青混合料中一項重要的試驗,它的技術指標包括穩定度、空隙率、流值、瀝青飽和度、殘留穩定度等,試驗時應嚴格控制,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代表性。經驗證符合要求的生產配合比不得隨意改動。
1.3 施工機械設備的選用
依據合同以及技術規范選擇熱拌瀝青混合料拌合設備,根據產量以及運距合理安排運輸車輛,考慮設計規范技術要求以及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如寬度、環境等)選用足夠數量、運行良好的攤鋪機以及配套機具,選擇合理的機械組合方式。熱拌瀝青混合料應采用履帶式或輪胎式瀝青攤鋪機,優先考慮履帶式瀝青攤鋪機。所有施工機械設備使用前須完成檢查、保養以及配置應急機具。
1.4 路面下承層的處理
路面下承層的施工質量也是直接影響著熱拌瀝青混合料面層的質量因素之一,因此路面透層或封層施工前,必須對下承層嚴格按施工技術規范進行驗收,對于不符合要求路段采取返工處理或相應補強措施,對于較大的坑槽需在路面施工前用瀝青混合料進行修補處理,保證其平整度。底面層施工前5 h~8 h在下承層上灑透層油或封層油。
2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要點
2.1 拌和和運輸
按照已驗證生產配合比生產合格瀝青混合料,控制混合料的拌和加熱溫度和出場溫度在規定的范圍內,出廠瀝青混合料應均勻一致、無花白料、無結塊。和粗細料離析現象。根據混合料拌合設備產量以及現場施工配備足夠的運料車,運輸車輛車廂板裝料前應噴灑一薄層隔離劑或防黏結劑,運輸中配備蓬布以防雨水以及熱量損失。注意控制好運輸時間,保證到現場混合料溫度不低于攤鋪溫度,無離析、硬化現象。施工中應做到攤鋪機前始終有運料車等候,開始攤鋪前在前方等候的運料車宜在5輛以上。
2.2 路面施工
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盡量采用全寬度攤鋪的方式,以減少縱縫。當采用2臺或多臺攤鋪機梯進式施工時,相鄰兩機前后錯開10 m~20 m,兩幅應有30 mm~60 mm的寬度搭接。施工時,瀝青攤鋪機應緩慢、連續、不間斷勻速行駛,根據料場出料速度盡量保證攤鋪機前一直有料車等候,控制速度在2 m/min~6 m/min,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減少中途停頓。當發現瀝青混合料出現離析、波浪、裂縫以及拖痕時,應立即分析原因,及時消除。如瀝青混合料路面采用分層攤鋪,上下層搭接位置應錯開20 mm以上。混合料碾壓應按照從外層向中心進行初壓,碾壓期間要不斷向碾壓輪噴水,防止混合料黏結。熱拌瀝青混合料每層的碾壓成型厚度應小于10 cm,否則應分層攤鋪及壓實,碾壓過程分為初壓、復壓和終壓三個階段,初壓應緊跟攤鋪機后進行,宜采用鋼輪壓路機靜壓1~2遍,碾壓時應將壓路機的驅動輪面向攤鋪機,初壓后應檢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時應予以適當調整;復壓應緊跟在初壓后進行,采用重型輪式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碾壓4~6遍,碾壓路段總長度不宜超過80 m,碾壓帶應重疊1/3~1/2輪寬,復壓是達到規定密實度的主要階段;終壓緊跟復壓進行,終壓選擇鋼輪壓路機或關閉振動的振動壓路機碾壓不少于2遍,并應消除在碾壓過程中產生的輪跡和確保路面良好的平整度。三種碾壓接茬應設在不同的斷面上,應該橫向錯開1 m以上距離。另外還須注意壓路機不得在未碾壓成型路段上掉頭、轉向、停留及加水、加油。
2.3 開放交通
混合料施工結束后應在溫度下降至50℃~60℃以下,方可允許開放交通,如遇特殊情況急需開放交通時,應在表面灑水冷卻至規定溫度后開放交通。
3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接縫處理的質量控制要點
瀝青混合料的接縫處理處容易造成質量隱患,往往由于壓實不到位,容易產生臺階、裂縫、松散等質量問題,影響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所以接縫處理必須安排專業人員小心操作。
(1)熱拌瀝青混合料接縫處理按照處理工藝一般有兩種:熱接縫和冷接縫。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橫縫一般采用冷接縫處理方式,縱縫采用了熱、冷接縫兩種形式相結合的處理方式。
1)熱接縫。攤鋪機采用梯隊作業的縱縫應采用熱接縫,將已攤鋪混合料部分留下10 cm~20 cm寬暫不碾壓,作為后面攤鋪的高程基準面,待重疊攤鋪完成后立即進行跨縫碾壓,以消除縫跡。
2)冷接縫。當天的攤鋪作業結束或攤鋪過程中停機待料時間較長的橫縫須做冷接縫處理。在混合料完全冷卻之前刨除路面不合格瀝青混合料或采用切縫機將端部不合格的混合料切除掉,切縫應與路面垂直,接縫處應刷粘結油。新料重疊在已鋪層5 cm~10 cm,軟化下層后專人鏟至新舊結合處,再進行跨縫碾壓。
3)接縫處壓實需要注意的是碾壓時先在壓實的路面上行駛,碾壓新鋪層10 cm~15 cm,然后再逐漸移動跨過接縫,將接縫碾壓緊密,確保接縫兩側平整、堅實、表面構造均勻一致。
4 結束語
加強對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全過程控制。不斷提高公路瀝青路面上施工技術水平加強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術及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提高全員質量意識,促使質量意識深入人心,規范施工,嚴格操作,鋪筑出高質量的瀝青混合料路面,從而促進我國瀝青公路工程的長期發展,把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交通部公路規劃設計院.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