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江月
【摘 要】識字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當中的基礎內容,也是今后學好語文學科的前提條件。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識字教學之前合理運用預習對策,能提升學生們熟悉文本的程度,也可以使學生們加深理解教學內容,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在課堂中參與的積極性。此外,老師也能有效掌握教學方向,安排適合的教學內容,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打下堅實基礎。本文針對統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統編版、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和寫字分別是閱讀和寫作的前提條件,是小學學段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點內容,還是貫穿義務教育時期的重點教學部分。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學期間側重于培養學生們預習的習慣,該習慣有助于培養小學生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們能主動識字、主動閱讀的興趣。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低年級識字教學經驗,來談統編版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一、創建情境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規劃和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相適應的識字教學方法,搭建較符合的教學情境,可以促進小學生學習識字的興趣。比如運用導入情境的方法,利用講繪本故事、猜詞、寫歌謠等方法,幫助學生記憶;運用繪畫和多媒體技術課件,把生字和事物進行相互結合,實現識字的目的,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識字水平。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需要運用不同教學的形式,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做到趣味性教學。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的識字內容主要集中在單元識字和“識字加油站”以及課文內。在單元識字與課文中,要求小學生在一堂課內識別的生子至少有8個,最多有14個。在每一個“識字加油站”中可以認識7至8個生字。在識字加油站和單元識字里的生字,使用多種形式的強化識字學習。對課文中新的生字,在課文中使用識字,用課文教寫作。識字課文意味著學生在認識到生詞背誦后立即返回課文。在剛開始朗讀課文時期,主要目的是掌握生字的讀音,滲透生字的意思和結構,理解課文的階段主要是理解生字的結構和鞏固讀音;這三步識字的方法,經過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使新生字能得到及時的復習和鞏固,并且在反復閱讀中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在研究語文課文的同時,還要逐漸去滲透和運用生字的特征來學習生字,比如相似字和同音字,都是從同樣的偏旁擴展到其他生字,或者還能用了解字形的含義來記憶字體的結構。在識字的教學中,特別是對于二類生字,不宜分析過多的字形結構,重點主要強調整體的記憶,有規律的生字可以視情況來進行分析。另外,比如“對韻歌”里的“減一減和加一加”,這些都能展現出合體生字的結構和特征。在小學生進行預習的基礎之上,可以讓小學生充當成小老師,也能進一步制造集體學生對識字教學的學習興趣。
一、將識字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一)采用多媒體技術課件和生字卡的方式來累積生字。識字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小學生能在生活中學會靈活去運用。老師可以用生字卡或是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幫學生在課上或課下多積累一些生字。并鼓勵小學生們用學到的生字進行填空、組詞、造句等,在應用中區分出同音字和相似字,對于那些相對難些的生字,拿統編版一年級上冊的“小書包”這課為來說,從詞到兒歌,在為識字而服務,還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的較為緊密,通過在課前預習期間給文具“找出名字”這個方法,搭建生活中的識字橋梁,幫小學生們學會動腦、動手,愉快地進行學習。這還啟示了老師,低年級識字預習需要探究“生活識字”和“生活用字”,要在生活情境當中對識字教學進行探索并要尋找到出口。
(二)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識字的意識
小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也常常會看到識字的資料和材料,比如校園中的宣傳欄、標語以及大街上的廣告牌,這些都可以作為識字的有效資源。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老師需要進行正面的引導,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識字的主動意識。比如,在顯示出一個新生字之后,讓學生主動去認識這個生字。對于學生已經知道的這個字,老師會運用這個情況來問:“你是怎么知道這個字的呢?”“在那里見到過呢”并欣賞學生的識字方法和認字的成就。當小學生受到老師的認可和贊美時,就會激發他們對識字學習的興趣,老師還可以為小學生提供自我展示,互相進行交流的時間。
(三)放眼課堂,建立問題意識
在預習期間要學會有針對性進行提問,這是提升學生獨立學習識字能力的關鍵標志。與其在課堂上進行一問一答的形式學習識字,倒不如幫學生們在預習期間建立問題意識,并試著自我解答,發散思維。田家明“四步八字”的自讀法明確提出“要在讀中找到問題”“在提問時受到啟發”,要讓小學生們利用課前時間自己朗讀課文、自己標問題、自己進行課后練習等,老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們預習期間將對課文的疑問處提出來。
比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這課,文中就呈現了現自問自答的語句:“青蛙為什么沒參加?它在洞里睡著啦!”通過讓學生們獨立預習課文了解“冬眠”的大概含義,并感受文中生動的表述,嘗試獨立自我釋疑:“狗熊為何沒能參加?”以及“小蛇為何沒能參加?”此方式進行預習會給課堂留下語言練習空間,識字的任務也在重復當中完成了。
二、識字要何閱讀進行結合
在小學階段一年級閱讀識字的教學期間,關鍵是引導小學生準確、流利地閱讀課文。教材中的“快樂閱讀”環節不但是課堂內外閱讀與交流的橋梁,也是學生識字閱讀的重要渠道。在教學中,要充運用用課本中“跟大人一起讀”的教學材料,每天按時聽故事和親子閱讀,結合故事的內容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讀寫能力。這樣不僅鞏固生字,還豐富小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真是一舉多得。
四、多元評價教識字
在教學評價期間,評價的主體通常是以老師為主,學生在評價中屬于被動的。統編版教材提倡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其中包括老師評價、小學生自我評價、小組相互評價、學生家長評價等,使評價成為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相互交流的過程。老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學會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老師和學生家長的評價進行結合,進而能起到促進學生識字的目的。
五、結語
總之,識字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當中的基礎內容,也是今后學好語文學科的前提條件。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識字教學之前合理運用預習對策,能提升學生們熟悉文本的程度,也可以使學生們加深理解教學內容,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在課堂中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低年級小學生們的語文素養。進而讓低年級小學生們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甘明流.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初探[J]. 語文課內外, 2019, 000(009):290.
浙江省義烏市春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