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日輝
摘 要:微元法是指從事物的極小部分入手,以實現解決事物整體的方法,在解答高中物理試題中應用廣泛。授課中注重微元法在解題中的講解,不僅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知識,而且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應注重優選經典的試題,與學生講解微元法的具體應用,使其掌握這一重要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微元法;解題;應用
微元法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授課中應注重講解微元法相關理論,使其積累微元法知識,提高應用微元法解答物理問題的意識,并通過創設相關的問題情景對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學生應用微元法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
一、妙用微元法,巧解做功試題
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對于恒力做功直接應用教材中的公式就即可求解。但對于變力做功,無法直接套用公式。這里需要另辟蹊徑,采用微元法進行求解。為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微元法解答變力做功問題,授課中可為學生講解以下例題,使學生體會微元法的具體應用,掌握相關的應用技巧與方法,給其以后解答類似問題帶來良好啟發。
例1,一個可視為質點的物體質量為m,假設其從地球表面開始運動至無限遠處,(地球的半徑、質量分別為R、M)則其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為多少(萬有引力常數為G)?
物體運動時和地球的距離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因此,其受到的萬有引力也相應變化。使用微元法解題的過程為:將物體運動的過程劃分為很多微元。第一個微元中物體受到的萬有引力F1=GMm/R2,物體運動的位移位R1-R。因其移動的位移非常小,R2可近似等于RR1,因此在移動的過程中受到了萬有引力可看成為恒力,則其做的功W1=GMm(R1-R)/R2=GMm(1/R-1/R1)。同理在第2、第3個微元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W2=GMm(1/R1-1/R2)、W3=GMm(1/R2-1/R3),····,則從整個運動過程來看,W=W1+W2+W3+···=GMm(1/R-0)=GMm/R。
二、妙用微元法,巧解運動學試題
解答高中物理運動學相關試題通常運用相關的運動學公式。但遇到與流體相關的試題時無法將物體看作整體,則需要運用微元法進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個微元中仍可使用運動學公式。為提高學生解題的靈活性,能夠運用微元法解答相關試題,授課中可為學生創設以下問題情境,與學生一起分析作答,使其掌握運用微元法解答相關試題的思路。
例2,一旅游景點設計一噴泉。噴泉的出水流量為0.28m3/min,水和水平面呈60度夾角噴出,噴出的速度為16m/s。不考慮水在運動中受到的空氣阻力。求噴出水的高度以及在空中的水量。
分析該問題時可選取剛噴出的水為微元。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其做斜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速度分量為v豎=vsin60°=16m/s×=24m/s。其到達最高點所用的時間以及高度由運動學公式不能求出。時間t=v豎/g=2.4s。h==28.8m。由題設條件可知,噴水的流量為Q=0.28m3/min=0.0047m3/s。則V=Qt=0.0047m3/s×2.4s=1.12×10-2m3。通過該題目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使用微元法解答運動學試題時,對于每一微元而言,其仍遵循相關物理規律。
三、用微元法,巧解電學試題
電勢是電學的重要概念之一。有關電勢的求解在高中物理中非常常見。但對于一些特殊情景下的電勢計算,如點電荷的電勢計算,需要運用到微元法進行求解。為加深學生對電勢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微元法解答電學試題的能力。授課中既要為學生灌輸電學中微元法相關理論,又要圍繞學生所學,講解代表性的例題,體會微元法的妙用。
例3,兩個同心球面半徑分別為r1、r2(r1 該題目創設的情景較為抽象。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可知,導電體表面為等勢面。其內部場強為零,且各點的電勢和球面的電勢相等。設半徑r1球面上的一微元,帶電量為ΔQ。根據已知條件可知其在球心處產生的電勢為Δφ=kΔQ/r1。則整個球面在球星處產生的電勢φ1===k/r1=kQ1/r1。同理,半徑r2的球面在球心處產生的電勢為φ2=kQ2/r2。綜上所述在球心處產生的電勢為φ=φ1+φ2=k(Q1/r1+Q2/r2),則在球面內部距離球心r處的電勢為k(Q1/r1+Q2/r2)。通過該題目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應用微元法解答電學試題時,不僅要提高微元法的應用意識,更要注重夯實所學的電學基礎。 四、總結 高中物理試題多變,部分試題常采用常規解法,很難找到解題思路,而使用微元法則可順利求解,因此授課中應注重為學生講解微元法相關知識,并結合具體例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運用微元法解題的便捷之處,不斷提高其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崔克梅.微元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20):4-5. [2]溫繼明.高中物理“微元法”在解題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8(11):33-34. [3]葉顯龍.高中物理解題中“微元法”的運用實踐分析[J].物理通報,2018(0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