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霞
摘 要:伴隨我國中學德育教育改革日益創新,德育教育內容對中學生學習習慣、生活行為、思想道德規范較大影響,基于此,通過近年來大多研究發現,中學生德育內容的創新性與豐富性對德育教學質量、效率提升及學生應對能力培養至關重要。本次研究將對中學生德育內容豐富進行分析研究,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參考。
關鍵詞:德育教育;中職;生活行為;中學生
前言:德育教育內容是當下我國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行為習慣規范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較大的意義影響。然而現階段有關中學生德育內容豐富研究相對較少,基于該問題現狀,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如深度挖掘德育素材、引用傳統文化進行內容豐富、融入紅色文化進行內容豐富等,,本次研究對中學生德育內容豐富進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中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當下素質教育重要核心基礎,德育教育是指以思想道德、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的重要手段。中學階段作為人生重要轉折時期,對學生個人成長尤為關鍵[1]。基于當下中學階段德育工作廣泛開展,本章節對中學生德育教育的意義作用進行闡明,具體如下:第一、對中學生思想道德規范作用,中學生多為思想波動大、自主控制能力差,極易產生道德偏差與行為失控,更對一些弊端思想、腐朽誘惑缺乏抵抗,通過德育教育可以對這種問題現象進行規避,提升中學生思想觀念與道德品質。第二、對素質教育中學階段全面開展打下基礎,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知識應用。而德育內容可以從知識延展、素質提升、能力開發等方面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提升,為中學生核心素養增強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中學生德育內容豐富具體方法
(1)深度挖掘德育素材
在對中學生德育內容進行豐富時需要對德育素材進行挖掘,在大德育背景下如何對優秀德育素材進行挖掘、利用一直是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議題。首先,需要從學科角度入手,對不同學科的德育素材進行挖掘、選擇。例如語文學科中可以對優秀古詩詞進行利用,將歌頌國家、民族、仁義、忠孝內容的古詩詞進行挖掘,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內容,讓學生迅速了解掌握,起到借古喻今、提升品質的實際目的。如化學學科中可以對化學現象、自然科學當中的具體現象進行挖掘利用,將化學科研及實驗當中的“一絲不茍、精度求精”的科學理念進行灌輸,讓學生不僅掌握化學知識,還提升了學生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的思想意識。其次,在德育內容素材挖掘方面應注重結合性,即時代背景結合、社會環境結合、國家發展結合、民族復興結合,這四個結合都是當下中學生德育內容豐富的重要核心。德育素材必須符合時代發展、民族復興及謳歌社會正能量需求,不能盲目進行、肆意開展。最后,德育內容素材挖掘必須符合真實性要求,德育素材挖掘不是單一的簡單流程,而是需要對其真實性、價值性進行明確,并對其進行有效利用的引導過程。通過對正面案例、反面案例進行引用分析,讓學生自己對其進行判斷。如某快遞員在送件過程中發現小偷,則見義勇為與其進行搏斗,英勇負傷。但小伙子無怨無悔。如重慶公家車墜江事件中當事人與司機進行打斗,沒能考慮乘客生命安全,最終釀造慘禍發生。通過對兩個鮮明案例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重新認識到人文素質的重要意義。所以,從實際價值角度出發,中學生德育內容素材必須真實可靠[2]。
(2)引用傳統文化進行內容豐富
我國有其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從文明進化及歷史發展角度來講,在孕育中華文明的同時也形成了華夏根、民族魂。在中學生德育內容豐富中應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將優秀傳統文化屬性及理念進行引用,作為豐富德育內容的重要基礎,具體如下:第一、對儒家文化及理念進行引用,儒家文化對我國發展影響頗大,至今我國依然沿襲著儒家處事理念。在中學德育教育方面應該將儒家文化中的精髓內容“仁義禮智信孝”進行提取,將具體內容以小品文或小故事形式體現出來。將《論語》、《大學》、《中庸》等進行內容引用,強化學生的國學意識與文化思想,從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方面進行全面提升[3]。第二、對優秀典故進行引用,如司馬光砸缸、孟母三遷、將相和、岳母刺字等,將古人事跡制作成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到古人的風范氣節,如文天祥、于謙、岳飛、司馬遷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豐富中學生德育教育內容的主要素材。
(3)融入紅色文化進行內容豐富
紅色文化、革命精神是我國特有的優秀文化內容,中華民族由弱變強屹立世界東方,源于老一輩革命者的奉獻犧牲。因此,在中學生德育內容豐富中需要對
紅色文化、革命精神進行引用,讓學生可以更為直觀、深入的體驗到革命戰爭及民族獨立的震撼性,如下:第一、對相關戰役資料素材進行收集整理,如長沙保衛戰、淞滬會戰、百團大戰、上甘嶺戰役等,將這些戰役情況及英雄事跡整理成章,制作成媒體課件,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根據戰役史料、英雄事跡進行講解,提升學生的愛國思想、民族意識,為服務人民、貢獻社會、忠實祖國打下基礎。第二、進行走訪教育,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紅色文化博物館、軍烈屬、英雄紀念碑等,參觀與體驗紅色文化氛圍,不僅豐富了德育內容,還提升了學生認知層面與道德準則[4]。
結論:綜上所述,通過對中學生德育內容豐富進行分析研究,將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在中學生的重要意義進行闡明。結合實際現狀與發展需求,提出相關內容豐富措施,主要包括深度挖掘德育素材、引用傳統文化進行內容豐富、融入紅色文化進行內容豐富等,為構建中學大德育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紅勃.學校法治教育的階段性目標、內容與方法——基于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語境下的討論[J].現代教學,2019(3):30-35.
[2]王垚.有效利用網絡中的優質德育資源開展中學德育課程建設[J].考試周刊,2019(9):32-32.
[3]朱秀.基于新時代背景下中學德育教育的創新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5).
[4]陳承興.淺談當前中學德育環境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考試周刊,2019(57).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豐富中小學德育內容和創新德育機制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63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