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陳燕 李自華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化學板書將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知識生成的同時,對所學內容進行系統建構,促進其理解和記憶。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化學板書
當前大多課堂,老師們喜歡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它的優點是擴大了教學容量,豐富了課堂,讓抽象的內容更直觀。但也因為課堂上信息量過多,一部分同學無法跟上教學進度,給記憶和復習帶來困難,嚴重影響學習效果。課堂的這一缺憾唯有板書可以彌補。這里的板書不是傳統的教學標題和幾個知識點的簡單羅列,而是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是輔助教師教與學生學雙邊活動的聯接點;是雙方思維精華的提煉和呈現;是學生運用化學語言對當堂內容的系統建構和升華。科學、有效的板書設計,常常具備以下的功能:
一、以動制靜,構建知識體系
認知心理學關于知覺的整體性規律表明:人們對事物個別屬性的知覺依賴于事物的整體特性,心理學實驗表明如果部分離開了整體,那么部分就失去了它確定的意義,叫人難以把握和記憶它的含義。所以,課堂學習既要重視知識的生成,更要引導學生對知識整體性建構。元素化合物的特點是內容瑣碎,不易記憶。如能引導學生思考,找出該元素不同物質間的轉化關系,理清各反應的特點,利用板書對該元素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則將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習《鐵的重要化合物》時,老師可以在黑板上豎列出學習對象:鐵的氧化物、鐵鹽和亞鐵鹽及氫氧化物,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鐵的化合物之間的轉化為線索展開探究學習,師生合作,最終在黑板上形成板書(圖1):
圖1中鐵元素反應規律:“豎向復分解價不變,橫向氧化還原二三轉。”
以動態物質,動態思考,形成靜態“梯子式”的構圖,將鐵的重要化合物系統化,以一副簡潔、完整的畫面印入學生的腦海。縱橫交錯間既突出了同類別物質的共性,又加深學生對變價鐵的特性的認識。
二、以靜促動,邁向化學世界
化學是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并用化學語言記錄這一切。所以化學語言是通向化學世界的橋梁,是記憶、理解、思維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中介。學生習得的物質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文字里,而應能運用化學語言進行規范、熟練、準確的記錄、思考。利用板書進行這種能力的訓練再好不過了,如上述案例,板書的主體是用化學符號表示的鐵的重要化合物,并以此來形成整體構圖。圖中將物質的組成及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一一呈現、放大、聚焦在黑板上,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進而觸發學生依據板書中靜態的符號及相互聯系的構圖形成聯想,產生關于各物質間相互轉化的動態思考,這樣學生就可以駕駛著化學語言,沿著合理的飛行路徑遨游于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
三、以悅成形,活化抽象思維
化學中一些概念較抽象,需要在直觀現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由表及里,探尋事物內在聯系,如能巧妙的構思板書,將師生分析出的抽象規律以形象的手法表現出來,助于學生有意記憶、理解。例如《原電池》,通過實驗學生得到3個重要現象:①電流表指針偏向銅(為正極);②銅片上有氣泡;③鋅片溶解了。緊扣現象,引導學生分析電流是如何產生的?筆者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大圈表示電流,然后提問另兩個現象與電流的形成之間有哪些必然聯系?在圈內圖中位置寫下負極鋅片的現象和正極銅片的現象作為思維的起點,整幅圖(圖2)猶如一個思維花園,牽引著同學們思考,憑借可愛的構圖建立抽象的概念。牢牢記住原電池工作原理--將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拆分到電池的兩極,同時、不同地的進行,迫使電子由負極向正極作定向移動,產生電流。
可見,板書它可以是一種創意思維的產物,以其獨特的外形吸引人們的眼球,在快樂中構建抽象內容的有型體系,活化了思維,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抽象的概念。
四、以形達悅,展現化學藝術美
化學板書還可以具有藝術美。例如學習《乙醇》的化學性質時,學生經常會忘記催化氧化這條性質。針對這一問題,設計如左圖那樣的板書。它形如乙醇的俗名--酒,將乙醇的重要化學性質與俗稱聯系起來,以外在形狀展現了化學世界的藝術美感,愉悅學生的身心,幫助學生解決了記憶難題。使學生的化學學習越來越輕松、有趣!并提升藝術素養。
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板書,擔負著開啟思維、發散思維、對比思維,和運用化學語言整合建構等系列活動的重任。以精煉、概括、圖文并茂、且形態多樣構圖,給化學課堂一個完美的“點睛”。它凝聚了師生的思維精華,促進了理解和記憶。兼顧學生情感、技能、思維及審美等多方面素養的形成和提升,讓學生獲得更佳的課堂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孫敏.數學課堂的‘點睛’之舉[J].小學教學參考,2012,(7)
[3]徐欣嫻.畫龍還需“點睛”----高中化學教學板書的藝術化設計[J].青春歲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