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由化學平衡移動引起反應體系內(nèi)各物理量變化的考察一直是高考的熱點和難點,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shù)學運算能力。本文著重討論了在有非氣態(tài)物質(zhì)參與情況下的平衡體系中,化學平衡移動對混合氣體平均式量的影響。
本文以mA(s/l)+nB(g)?pC(g)+qD(g)[n
關(guān)鍵詞:平衡移動;氣體平均式量;數(shù)學定量;化學定性
在化學平衡中,當有氣體參加并已達平衡的可逆反應,在外界條件改變而使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時,判斷混合氣體平均式量的變化,讓許多學生倍感困惑[1]。特別是有液體或者固體時,平衡移動過程中混合氣體的總質(zhì)量有增加或者減少,而物質(zhì)的量也相應的增加或者減少,導致混合氣體平均式量的變化就更難以確定。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筆者將從數(shù)學和化學的角度,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進行討論,對問題深度剖析,從而簡化學生思維,求解方便快捷。
如在一定條件下,已達平衡的可逆反應mA(s/l)+nB(g)pC(g)+qD(g),此時平衡混合氣體的平均式量為原,當溫度或壓強這樣的外界條件改變,新平衡建立后混合氣體平均式量為,試判斷原、新的大小關(guān)系。
對于n=p+q和n>p+q時,情況相對比較簡單,結(jié)論單一,討論從略。當n
一、從數(shù)學角度定量分析討論
如果平衡向左移動,換位思考,可以發(fā)現(xiàn)此時的新應為平衡向右移動時的原,原為平衡向右移動時的新,所以原應在新和改之間。
二、從化學角度定性分析討論
假設當體系因溫度或體系的壓強變化而平衡向右移動時,混合氣體增加的質(zhì)量為非氣體物質(zhì)減少的質(zhì)量,可以將此類問題等效于在混合氣體平均式量為原的基礎(chǔ)上加入了一種式量為改=(氣體變化質(zhì)量與混合氣體變化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值)的氣體,據(jù)平均值的觀點可以知道新必在原和改之間[3]。
如果平衡向左移動,可以理解為原混合氣體中取走一部分為改=的氣體,由此可知原必在新和改之間[4]。
例: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C(S)+H2O(g)H2(g)+CO(g),原始投入2molC和2molHH2O(g),體系達到平衡后,各組分均有1mol。若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擴大容器體積,分析混合氣體的平均式量的變化。
解析:體系容器擴大,體系的壓強減小,平衡向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即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此時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增加,且物質(zhì)的量也增加。而此時原==16,而此時改==12。因為原>改,所以新在原和改之間,即原>新>改,新將變小,且16>新>12。
如果加入一種參與反應的氣體而致使平衡移動,新的變化趨勢與反應進行的程度有關(guān),可以推導出一個大致范圍[5],讀者可以自行證明。
參考文獻
[1]楊振東.走出化學平衡移動中平均式量變化的困惑[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5(00):476-477.
[2]張寧云.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對化學平衡判斷的數(shù)學證明[J].化學教與學,2017(10).
[3]柳春麗.關(guān)于平衡移動中混合氣體平均摩爾質(zhì)量的變化分析[J].雅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21(3):91-91.
[4]張平.化學平衡移動中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化的判斷技巧[J].中學化學,2011(9):28-30.
[5]李鳳海.化學平衡移動與混合氣體平均分子量的變化[J].河北理科教學研究,2005(1).
作者簡介:向太平(1976.05-),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本科,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高級中學,化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