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霞
摘要:我國供電企業的資本來源主要包括國家支持和電費收入。隨著電力工業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電力企業面臨的生存挑戰不斷增加。特別是我國電力工業改革中引入"電廠與電網分離、電網出讓招標"的政策,進一步增加了供電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供電企業能否實現電價的高效回收和優質核算,不僅關系到其正常運行,而且直接影響到區域供電的安全穩定。
關鍵詞:電費回收;電費核算;供電企業;優化策略
1.電費回收及核算分析
1.1電費回收管理問題
1.1.1電費代收制度
電費收費制度的初衷是服務市民。它可以通過銀行、社區、郵局和其他中介組織支付。然而,這一制度必然導致電費回收緩慢,管理過程復雜。部分資金將始終留在中介收貨機構,這必然會降低供電企業的資金周轉效率。同時,電力收集系統本身也嚴重滯后。很容易看到用戶已經交了電費,但代理商沒有及時交。在此時差中,用戶的被動拖欠導致電源故障。
1.1.2售后服務機制不完善
供電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通信僅限于收取和支付電費。一旦拖欠電費,員工在上門支付方面缺乏靈活性和技巧,容易引起雙方對立,導致嚴重沖突甚至法律糾紛。
1.1.3電費回收管理制度尚存不足
我國電力行業體制改革時間相對較短,在電價回收環節中仍存在一些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如“權力電”“置換電”“尋租電”等,特別是一些地方龍頭企業和政府部門長期拖欠電費。受歷史原因影響,資金難以迅速收回,而且此類用戶的欠款也多,數額往往較大。
1.1.4電費回收難題處處存在
如流動人口用電問題、拖欠電費、找不到收費對象的情況,或企業搬遷和居民搬遷問題,作為土地、住房等固定資產的"附屬品",一旦內在支付過程中斷,就很容易發現成本難以收回的現象。又如業務拓展服務不完善、標準規范,供電企業缺乏用戶真實、詳細的信息,導致供電企業服務過程中信息偏差,如電表和用戶不能按數量就座,或者存在人工錯誤,導致用戶拒絕支付電費。
1.2電費核算問題
電費核算屬于供電企業內部管理范疇,根據核算類型差異劃分,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3個方面。
1.2.1電費收入類算問題
一方面,電力收入核算只能反映應收電費總額,不能滿足價格稅分離的要求。另一方面,電力收入本身相對復雜,如違約、電表檢查費、押金利息等,不在電源收入范圍內。
1.2.2銀行存款類核算問題
供電企業的內部營銷和融資有不同的銀行存款確認方式。營銷中采用"見票進賬"原則,要求對銀行存款主體進行二次核算。只有到本月底,才能形成存款。但財務管理的過程比較簡單,可以及時了解銀行存款轉帳的情況。因此,電費核算的信息不對稱是由內部造成的。
1.2.3電費資金流核算問題
對于供電企業來說,電費資金流會計對自身的影響最大。一般來說,供電企業采取"收入實現核算、上交電費核算、月末結帳核算"等步驟。不難看出,這種資本流動會計以預收為流動工具,明顯違背了會計的客觀性和監督性原則。
2.加強電費回收管理策略
2.1核算體系電費回收管理優化策略
2.1.1加強供電企業內部管理
從企業組織的角度來看,電費回收管理屬于內部管理范疇,關系到供電企業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因此,為了優化電費回收管理,我們應該從內部做起,把電費回收任務落實到具體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一方面,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在手人員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績效制度、獎懲機制,調動職工積極性。
2.1.2建立健全供電企業營銷服務機制
一方面,電力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在營銷過程中需要強調“人與人”的接觸,而不是"費用與用戶"的單一關系,以體現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用戶對企業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任何一種商品營銷都需要售后服務。供電企業還應有強烈的服務意識,努力為用戶在電費回收管理過程中提供方便。例如,在拖欠款后應預留緩沖期,以避免被動拖欠。
2.1.3構建詳細完整的用戶信息系統(UIS)
該系統主要面向企業、政府和相關社會組織。這些用戶不僅是電力的大消費者,而且容易演變成"欠費大戶"。通過對用電信息、支付情況、風險概率等的綜合評價。通過用戶信息系統,建立用戶信用評價機制,形成分層服務模式。例如,對于信用良好的用戶,在短期拖欠電費的情況下,可以取消逾期的罰款,并保留足夠的余額。對于信用不良的用戶,可采取某些懲罰性措施。
2.1.4搭建“互聯網+電費回收管理”體系
事實上,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絕大多數地區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約束預存電費。此外,網上銀行、電話等平臺還可以滿足預購需求,從而很好地避免了"先用電、后付費"的問題。同時,電費征收制度可以完全避免中介收費機構資金沉淀率高,企業資金周轉率高
2.2電費核算優化策略
2.2.1制定統一的電費核算規則
供電企業要促進營銷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統一。根據營銷業務的實際情況,應收賬款的財務核算和應收賬款的預收可以更真實地反映電費回收的余額。同時,在銀行存款會計方面要相互跟上,在財務上也遵循"見票進賬"的原則。
此外,對于一些用電大客戶,供電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向收費機構收取電費。一旦業務發生,應立即反映在賬面上。
2.2.2提高電費核算指標科學性
在電力企業改革背景下,一些不合理的電費核算指標應及時更新,如《國家電網公司營業抄核收工作管理規定》要求,本月25日之后,超標量不得低于月銷售額的70%,但還規定,每月24:00的超標量不得低于月銷售額的35%。從用戶電價核算的實際來看,月底24:00的超標量不得低于月銷售額的35%的規定明顯不合理。原因是 24:00 后是下個月的 1 號,并且跨時間段后無法獲取發票,從而影響自身當月成本核算。
2.2.3促成電費核算自動集成化
供電企業內部營銷系統可以導出支付數據,但在電價核算方面需要建立統一的流程。通過營銷系統的數據處理,可以減少會計過程中人工操作的誤差。
2.2.4加強電費回收管理
優化會計制度,提高資金周轉效率,是維護供電企業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電價回收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實施電費核算優化策略。通過整體規劃和合理分配,實現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財政資源的最大效益。
3.結語
總之,供電企業要進一步提高電費支付的重要性,通過構建精細化管理理念和管理體系,加強基于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的電費回收管理,提高電費回收效率,為電費核算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智寧.電費回收管理及核算策略分析[J].科技風,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