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玲
摘要:隨著新型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和積極應用,教育領域的相關問題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個領域的教學方式都需要在原先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革新。尤其是幼兒教育階段的工作內容,更加需要教師進行精細化的思考,讓幼兒能夠在啟蒙教育階段就享受到更加優質的美工教育體驗,幼兒的綜合素養能夠在此基礎上得到穩步提升。為了能夠讓幼兒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動手實操能力獲得根本性的提升,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進行多角度的考慮,將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多種形式的自然資源進行有機融合,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美工課程的實際質量,讓幼兒可以深切領悟到美工區域對自己未來發展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自然資源;美工區;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本身就具有著極強的綜合性,教師在執行各項教學任務的時候都需要充分站在幼兒的角度上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讓幼兒能夠在學習美工領域知識的時候具有更加強烈的探究意識,幼兒也能夠對美術領域的相關知識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由于幼兒本身并不具備更多的生活經驗,對于美術課程中的很多內容并不能夠深刻領悟,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利用自然資源,將文字方面的內容利用具象化的事物展現出來,讓幼兒能夠意識到美術就存在于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讓幼兒可以對自然景物以及美學知識富有更加強烈的探究精神。本文對現階段幼兒教師創建美工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自然資源利用途徑,讓教師能夠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構建美術課堂。
一、利用自然資源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美工區的建立對于幼兒的成長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幼兒教師能夠其中多種資源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內容,讓幼兒可以借此機會享受到更多美工課程的樂趣。這樣不僅能夠讓幼兒的生活更加充實,也可以讓幼兒對于生活充滿更多的熱愛。為了能夠讓幼兒能夠享受到優質的美工教學體驗,同時幫助幼兒及時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生活資源組織幼兒參與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切實促進幼兒創新思維的應用。這對于幼兒的未來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比如,教師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讓幼兒能夠積極利用美工區發現大自然中各種資源的創造價值,教師能夠在美工區放置一些秋葉制作成的植物標本,給予幼兒足夠的視覺沖擊力,讓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切身感受體會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隨后,教師應該讓每個幼兒將自己的內心感受闡釋出來,這樣,教師才能夠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更好地和幼兒進行交流,指導其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讓幼兒利用凋零的花朵或者飄落的樹葉制作植物標本,并且引導幼兒利用自己的智慧將植物資源進行組合,讓標本能夠具有藝術的美感。只有這樣,幼兒在今后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夠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幼兒美工區也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幼兒能夠及時 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利用自然資源激發幼兒想象思維
為了能夠讓幼兒在學習各項知識的時候都能夠具有更加多元化的創新思維,教師需要積極應用自然資源為幼兒解釋自然環境中的深刻內涵,讓幼兒能夠在理解各項自然知識的時候都能夠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這對于幼兒未來學習各種知識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幼兒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更多學習領域的相關內容,只有這樣,幼兒在今后的各個學習階段都能夠積極在生活中和自然中尋找能夠給予自身幫助的學習資源,幼兒能夠主動將接觸到的各種知識點利用自己的智慧轉換為具象化的內容,并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能夠利用自然資源將自己的各種奇思妙想付諸于實踐,幫助自身更好地領悟所學知識的深刻內涵。為此,教師需要積極利用好美工區這一教學角落,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沙土制作成為沙畫作品。在幼兒的基本認知中,沙土本身并不具有更多的價值,但是當教師將其制作成為藝術作品的時候,即便是沒有生命甚至沒有固定形態的沙土也會具有美的價值。幼兒在這樣美工區影響下也會積極利用自然中看似沒有價值物品制作藝術作品,幼兒的思維方式能夠借此機會更加開闊,在看待周邊事物的時候也會學會變換多種角度,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模式能夠借此機會得以建立。幼兒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都會對各項知識點給予更多的理解,并且嘗試以不同的視角理解知識點。這對于幼兒的未來發展而言是受益終身的。教師需要將具有前瞻性的教學眼光,充分利用好美術區的資源,讓幼兒能夠在啟蒙教育階段更好地領悟自然資源中的深刻價值,讓幼兒從小就可以建立起多角度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利用自然資源提升輔助教育能力
現階段的幼兒教育工作在實施的時候需要進行多角度的思考,應該讓幼兒能夠在各個學習階段中積極利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各個領域的學習問題,讓幼兒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感受到自然資源對于成長的重要價值。因此,教師的授課方式不能僅局限于書面上的知識,教育環境也需要進行多角度的拓展,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展現自身的聰明才智。只有這樣,幼兒的綜合能力才能夠憑多種學習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教師能夠利用的輔助教學資源也會借此機會更加多樣化。為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美工區這一嶄新的教學環境,積極帶領學生進入到大自然中,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搜尋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生活用品或者是藝術作品,將幼兒放置在課堂的主要地位,讓幼兒能夠利用自己創新思維豐富美工區的內容。只有這樣,幼兒的課堂參與度才會借此機會得到提神,班級內部也會形成更好的學習風氣,教師也能夠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下不斷探索出更加適合幼兒發展的教學思路,切實提升每個幼兒教師的實際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幼兒美術教師在執行各項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進行多角度的思考,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及時進行教學手段的革新。教師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上思考教學問題,將自己的教學眼光放得長遠一些,積極利用生活中的諸多自然資源構建更加適合的美工區,讓幼兒能夠在更加豐富充盈的學習環境中充分了解到美術課程的重要價值,激發幼兒的創作潛能,這對于幼兒未來發展而言是受益終身的,讓幼兒能夠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參考文獻:
[1]郭素彤. 大班美工區低結構材料投放促進幼兒創造活動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9.
[2]蔣燕芬. 自然材料在農村幼兒園美工區中的運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3]吳建娟.回歸自然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