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下,新媒體融入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及習慣。新媒體的發展與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關系到國家的發展。新媒體的發展推動了捷克電視、體制及藝術等多方面的革新,進一步提升了捷克整個國家的數字化水平,但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正視新媒體發展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對策,謀求新媒體的創新發展之路。本文介紹捷克新媒體在電視廣播、體制及新媒體藝術領域的發展概況,淺析捷克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捷克;新媒體;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0-0119-03
一、捷克新媒體發展概況
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應運而生,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現已成為當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捷克新媒體迅速發展,推動了傳統媒體的改革。新媒體以其獨特的優勢迅速占領市場,滲透到各行各業,給整個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就捷克新媒體在電視廣播、體制及藝術領域的發展進行簡單的介紹。
(一)新媒體的概念
英國著名的媒體理論家馬丁·李斯特在其著作《新媒體批判導論》中定義了新媒體的五項原則,也可視為新媒體具有的五大特征,即數字化、互動性、超文本性、分散性和虛擬性。
新媒體是允許雙向移動的媒體,新媒體的“新”體現在人們交流的方式和邏輯上。信息既從媒體流向用戶,又在虛擬空間中從用戶流向媒體,用戶不再僅僅只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創作者和傳播者。信息的形式也在不斷優化,YouTube(油管)和其他類似的視頻網站,使信息具有了視聽形式,借助Facebook(臉書)和Twitter(推特),信息傳播變得高效快速,使得全球的新聞機構都開始使用新媒體,可以說新媒體激活了整個世界[1]。
(二)電視廣播與新媒體
馬歇爾·麥克盧漢曾預測未來電視觀眾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他在只有少數人在辦公室有計算機且沒有互聯網的情況下就預測了交互式的新媒體[2]。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捷克電視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之前,模擬廣播在技術上一直受到限制,以現有的模擬頻率只能廣播數量有限的電視臺,一旦增加電視臺,其頻譜就會受到干擾。2006年是捷克電視廣播數字化的轉折點,即電視信號傳輸方式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轉變,捷克信息部和文化部共同制定文件,明確了捷克電視從模擬廣播向數字廣播過渡的條件和原則,規范了捷克電視廣播的數字化進程。截至2012年6月30日,捷克共和國已完全轉換為了數字廣播。
互聯網的普及給電視廣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傳統電視產業革新的契機。以捷克電視臺和諾瓦電視臺為例,捷克電視臺是捷克國家公共電視臺,該電視臺使用移動應用程序iVysraní.cz在網絡和手機上為大眾提供服務,且可以免費訪問,觀眾可以實時收看直播,也可以在互聯網上觀看存檔內容。2016年捷克電視臺在網站ctsport.cz上第一次播送的足球比賽有近1萬名粉絲收聽,隨后的曲棍球、籃球、冬季兩項等節目也都有相當數量的聽眾。2018年4月,捷克電視臺開始發布新聞,捷克馬薩里克大學媒體研究與新聞學系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之間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充分證明了捷克電視臺的公信力,調查發現56.6%的受訪者認為捷克電視臺是完全或相當可信的[3]。諾瓦電視臺是捷克私人商業電視臺,于2011年初啟動了互聯網門戶網站Voyo[4]。2012年Voyo開始收費,諾瓦電視臺是第一個在互聯網上對其內容收費的電視臺,初始Voyo的收費行為引起了觀眾的極大反感,內容收費后用戶數量直接下降了80%,但漸漸地訂閱用戶數量開始回升,平均每月增長10%,并在2013年6月增至3萬[5]。
捷克國家電視臺和諾瓦電視臺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了數字化,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成功地拓展了服務范圍,提升了服務質量,在新媒體時代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并通過與新媒體的融合,最終贏得了觀眾的信任和支持,保持了其在捷克媒體市場的獨特地位。
(三)體制與新媒體
2014年關于“媒體,日常生活,參與”的抽樣調查發現,2014年底有78%的捷克成年人在使用互聯網。而互聯網中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序之一是在線社交網絡,臉書是捷克目前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允許用戶以政治家、政黨、公民或團體的身份創建相關聯的個人資料,從而既可以將消息分發給其他連接的參與者,又可以建立與這些傳播消息相關的交流互動小組。
2010年眾議院選舉之前,臉書在捷克政治交流中的使用更廣泛,一些政黨不斷呼吁其候選人使用在線社交網絡進行交流,而且越來越多的政客在臉書或推特上擁有了個人資料或專頁。2010年,捷克的TOP09黨面向年輕選民和初次投票的選民,率先使用臉書個人資料照片上的“標記自己”應用,支持者將其個人資料照片涂成了綠色,隨后其他政黨及團體紛紛效仿。臉書漸漸成為了競選活動象征,在2016年秋季的地區和參議院選舉活動中,當時的捷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不僅呼吁候選人加強在線社交網絡的使用,還呼吁使用自拍照,成為政黨視覺形象的基礎[6]。自2013年大選以來,非專業的或家庭視頻在政界人士中越來越受歡迎,特別是在競選期間,以便以非正式的方式接觸選民,以此宣傳政治理念,吸引選民。
新媒體拉近了政治家與民眾的距離,在線社交網絡也不僅僅是人們在線上交流日常瑣碎的場所,還是人們掌握時事新聞、了解政治政策以及表達自我訴求的媒介。新媒體的互動性有助于政黨更好地了解民意、改善民生;新媒體的時效性使民眾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新媒體的快速傳播與大范圍覆蓋有利于提升民眾的政治素養,促進政務公開透明。
(四)藝術與新媒體
在20世紀下半葉,新媒體已經出現,但直到1989年才更廣泛地傳播到捷克共和國。盡管新媒體藝術理論在學術界和藝術界長期存在,但直到近幾年才為公眾所熟知。捷克媒體藝術的先驅茲德涅克·佩沙內克因“彩色鋼琴”而聞名,捷克畫家茲德涅克·斯克拉在20世紀60年代根據計算機生成的模型繪畫,他是使用計算機創作藝術品的世界先驅之一,亞歷山大·哈肯施米參與了第一部IMAX(圖像最大化)電影的創作,是捷克電影和攝影前衛藝術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時期的一代編劇與導演也可視為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者,如薇拉·齊蒂洛娃、米洛什·福爾曼、亞洛米·涅爾斯、伊利·曼佐、楊·卡達爾、楊·涅麥茨等,他們使捷克電影產業走向繁榮,同時極大地推動了捷克電影拍攝技術的發展。1958年在世博會上展出的Latena Magika(拉丁魔術)令世界為之震驚,它是一個實驗性多媒體劇院,由導演阿爾弗雷德·拉多克和布景設計師約瑟夫·斯沃博達共同創立。第67屆世博會上展出的另一個革命性項目是捷克編劇兼導演拉杜茲·勤切拉的自動化電影,根據世界上第一部互動電影進行了改編,由觀眾在劇場中通過使用按鈕來決定故事情節的發展。
近年來,有不少捷克新媒體藝術家活躍在國際舞臺上,如捷克藝術家邁克爾·比利克里致力于視頻通信系統和虛擬現實技術研究,伍迪·瓦蘇爾卡是音視頻技術的開拓者和實驗者之一,也是電子視聽藝術和視頻藝術的創始人之一,其與妻子通過電子音頻、頻閃燈和視頻的試驗,為視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對新一代的年輕藝術家有十分重要的影響。2018年在捷克布爾諾成立的新媒體藝術中心就以伍迪·瓦蘇爾卡的名字命名,旨在回顧伍迪·瓦蘇爾卡夫婦的作品,同時激勵當代藝術家。邁克爾·比利克里也表示,瓦蘇爾卡夫婦嘗試了一種當今多媒體藝術家幾乎無法想象的技術,對世界視頻藝術的意義非同尋常[7]。另一位重要的捷克新媒體藝術家是佩特拉·瓦爾戈瓦,她通過新媒體技術指出人造與自然、機器人與有機之間的對比,如1996年的作品Socha s lidskym jádrem(具有人類核心的雕像)和1999年用計算機制作的3D對象Stumps(樹樁)。費德里科·迪亞茲是捷克當代最重要的新媒體藝術家之一,其以人和自然與技術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使用計算機程序為對象建模,然后借助3D打印來實現這些對象,如2004年的作品Sakura(櫻花)。
二、捷克新媒體發展面臨的問題
信息傳播的快和新是新媒體迅速獲得人們青睞的主要原因,但一味追求速度而降低質量標準,導致新媒體發展問題頻現,困難重重。新媒體在捷克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信息混雜、版權問題日益嚴峻、個人信息安全性不足、公信力低等問題,唯有正視問題,才能實現發展。
(一)混雜的信息
在信息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傳播者及創造者。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大量的信息得以共享,但同時降低了信息市場的準入標準,各種身份背景的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互聯網,利用新媒體搜集或傳播信息,不乏有人制造或傳播虛假、低俗的信息。新媒體自身所具有的匿名性及追逐利益的特性,導致新媒體背景下虛假內容成堆、低俗信息泛濫,虛假內容的大范圍傳播極易誤導民眾,不利于社會穩定,而低俗信息的廣泛傳播則嚴重侵蝕了新媒體廣大受眾的精神世界,不利于個人的成長及社會的發展。
(二)日益嚴峻的版權問題
新媒體背景下各類內容平臺快速發展,對原創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是內容原創者的發展契機,但在各類平臺上,未經原創作者同意隨意復制其作品的情況屢見不鮮,抄襲成風,原創內容的流失最終會導致平臺流量及用戶的流失。出現侵權泛濫現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利益驅動下,只要能吸引流量,不忌抄襲問題;二是侵權成本低,抄襲者對侵權問題不以為然;三是維權耗時久、成本高,許多原創作者不得不放棄維權;四是對二次創作內容難以界定。種種原因使得新媒體背景下侵權成本低,原創維權艱難,抄襲現象泛濫。
(三)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新媒體產品與服務的升級,新媒體用戶行為被數字化、可追蹤化,隨著個人信息在新媒體產品使用中越來越多地綁定與使用,個人隱私信息泄露的風險急劇增加。大數據背景下,新媒體產品利用算法分發相應內容,將其推送給用戶,過度依賴數據分析的用戶興趣類內容,不利于個人的成長,容易形成“信息偏食”現象[8]。
(四)公信力較低
時效性是新媒體的一大特征,是新媒體能迅速搶占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新媒體彌補了傳統媒體信息播送滯后的問題,但新媒體一味地追求新,在傳播信息時只追求速度,而忽視內容質量,加上新媒體商業化嚴重,以利益為導向,許多信息未經細致的確認就直接播送,以博人眼球,增加流量,導致虛假信息頻出,久而久之,使人對新媒體信息失去信任,導致新媒體公信力低下,始終給人以夸張、劣質、虛假之感。
(五)危及國家安全
新媒體的可訪問性為每個人提供了極大的自由,但同時也方便了黑客和恐怖分子對重要信息的訪問,在一定程度上為其盜取機密信息、煽動民眾、制造暴亂等提供了便利,不利于社會穩定,對國家安全造成了威脅。信息安全如今已成為決定國家發展前途的重要因素[9],應正視網絡空間信息安全問題,制定相應的戰略方針。
三、結語
新媒體的發展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新媒體自身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新媒體的健康發展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國家應重視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充分做好戰略準備;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各類平臺監管機制,嚴格規范行業秩序;平臺要強化自我監管,完善平臺內部機制,加強對各類信息的辨別與篩選,支持原創內容,對抄襲侵權給予相應處罰;個人應增強信息安全意識,保護好個人隱私信息。
參考文獻:
[1] 米蘭·弗里德里希.新媒體可能會改變世界[DB/ OL].捷克新聞媒體網,https://www.mediar.cz/novamedia-asi-zmeni-svet/,2011-04-01.
[2] [加拿大]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體[M].米洛什·卡爾達,譯.布拉格歐德出版社,1991:350.
[3] 盧卡什·比巴.人們最信任公共媒體,調查顯示捷克商業新聞報也極受人們的信賴[DB/OL].捷克即時新聞網,https://domaci.ihned.cz/c1-66743570-lide-nejvice-veri-verejnopravnim-mediim-v-zavesujsou-hospodarske-noviny-vyplyva-z-pruzkumu,2020-03-31.
[4] [捷克]佩特拉·霍夫曼諾瓦.新媒體和它在捷克電視臺及其他全國電視臺扮演的角色[D].布拉格:布拉格經濟大學,2012.
[5] Voyo有三萬訂閱用戶,且呈增長趨勢[DB/OL].捷克媒體網,https://www.mediaguru.cz/clanky/2013/ 11/voyo-ma-30-tis-predplatitelu-rostou-navstevymimo-pc/,2013-11-05.
[6] 約瑟夫·庫卡,彼得·賈尼什,雅羅斯拉夫·斯歐古普.數百名抗議者在布拉格用雞蛋攻擊了政治家伊日·帕魯貝克[DB/OL].捷克新聞網,https:// www.novinky.cz/domaci/clanek/vajickovy-protestvygradoval-v-praze-na-paroubka-jich-letelystovky-22151,2009-05-27.
[7] [捷克]艾蓮娜·麥克瓦.政治交流中的新媒體:政治家、公民及線上社交網絡[D].馬薩里克大學,2016.
[8] 布爾諾成立了新媒體藝術中心,并以伍迪·瓦蘇爾卡的名字命名[DB/OL].捷克國家電視臺網,https://ct24.ceskatelevize.cz/kultura/2637824-vbrne-vzniklo-centrum-umeni-novych-medii-nesejmeno-rodaka-woodyho-vasulky,2018-10-30.
[9] 孟慶峰.新時期新媒體發展問題與引導管理創新策略[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3):216-217.
作者簡介:楊杏初(1995—),女,四川阿壩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捷克區域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