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豪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教學簡單說就是寓教以樂,讓學生快樂學習。本文對此種教學法教學重要性作出分析的基礎上,對如何在小學低年級的應用也進行了進一步探討,旨在引發教師們思考,并積極行動起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
一、趣味性教學法應用的必要性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思維屬于一種抽象式思維模式,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探究,來逐漸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數學思維優秀,學習數學知識能力就好。而現階段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普遍較低,整體水平不夠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趣味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激發低年級學生興趣的同時,不斷提升數學思維能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因此趣味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老師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當積極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趣味數學教學模式。
2、 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舞臺。而活躍的課堂氛圍則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方法。所以要求老師要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趣味教學正是針對這一方面,對教學進行了創新。趣味教學的最低作用就是活躍課堂氣氛,它通過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孩子產生共鳴,使孩子們發自內心地去學數學,去感知數學,愉悅地接受數學,主動地去交流數學。因此為了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學習精神興奮起來,趣味性教學是重要手段。
3、 促進教學創新
趣味教學作為一種處在摸索階段的教育模式,它在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同時,在教學方式上也大膽變革,積極應用在現階段的小學低年級教學中。同時,教師將在日常中使用頻率高的一些教學方式進行融合,從而保證課堂效率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不斷提升。因此趣味教學必定會吹起小學現階段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之風,小學從而迎來數學教學質量的新躍升。
二、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中的應用
1、 在課堂中引入游戲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強調最多的是將數學知識單元化,類別化,這樣下去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不到任何作用,模式化的教學更容易損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學數學將出現“學習疲勞癥”。為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中的興趣,北師大的數學教材中有針對性地增設了“數學好玩”這個活動,其目的也是為了增加數學的趣味性。所以如果我們在課堂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小游戲,通過此種辦法,將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可以幫助小學生消除對數學的陌生感甚至恐懼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在快樂學習同時,領會到數學奧妙和神奇,從而慢慢養成主動學習良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人民幣課堂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小組,分工合作,模擬真實場景,讓學生親歷購物過程。通過角色扮演,體會購物的樂趣,在消費的同時不斷思考“怎樣買更實惠”這個數學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被帶到了數學場景中,他們根據問題要求會主動的去思考,去探究,最終選擇購買的店鋪。這就是一個思維能力得到培養的真實的課堂,教師在觀看學生游戲時,可以適當進行指導,及時發散學生思維,最后對此次游戲進行總結,同時合理將本堂教學內容進行引入,最終完成教學目標。總之,趣味性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讓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得到展現,同時能夠提升學生動腦動手和溝通對話能力,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進而養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2、 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學生學數學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將“問號”變 成“句號”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數學問題被解決,數學能力得到提高,數學思維得到發展。在趣味性教學模式中,學生積極主動得去解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后學生會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會更濃厚,在學習循環的趨勢下,學生成績將不斷提高。這時教師可以適時進行引導,鼓勵學生發揮學習主體作用,積極的探索新的知識,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進而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旋轉與角”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制作活動角入手。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角的產生、角的構成等概念。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去探究角各部分的名稱,角的類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數學知識,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的創新,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是趣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去獲取數學知識就是數學課堂的成功所在。
3、 讓學生享受到動腦的樂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并且注意力不易集中,只有想方設法讓課堂內容生動起來,充滿誘惑力,才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同時小學生的記憶不牢,所以加強對課堂知識的鞏固也是十分重要的。練習的設計也要突出趣味行動特點,形式可以是闖關、挑戰之類的,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戰勝困難的勇氣,增強自信心。可以將學生在掌握了新的知識后將分散的注意力進行重新收攏。例如在聯系環節設計一些獎品,完成快的同學、表現好的同學可以獲獎,由此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集中注意力。或者是講練習題以游戲的方式出現,在愉悅的游戲中學生不知不覺學到了知識,同時也充分體會到了 數學的樂趣 ,變得更加熱愛數學的學習。
4、 營造趣味化情境
低年級的數學課堂內容必須適合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低年級學生年齡相對來說要小,愛動愛玩,要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長時間保持高度注意力,穩定的學習態度,就要從教學手段上多下功夫,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將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喜歡的故事情節、難忘的童話故事編排到課堂教學中來,讓他們引領孩子們去探索數學王國的秘密,這和北師大教材中設計的一系列人物:淘氣、智慧老人、笑笑、奇思、妙想有同樣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小樹有多少棵》時,引入笨笨熊種樹的故事情節,讓學生來幫助它數一數小樹有多少棵,作為故事的旁觀者,學生會隨著情節的發展,幫助小熊找最快的方法解決問題,將數學知識充分運用到了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功感,充分認識到了數學知識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在今后學習中,學習數學會更積極主動,培養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5、 多開展合作學習
現階段在小學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力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實際上是通過這種辦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不斷推進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發展。趣味性教學在課堂上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開展組與組、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不僅提升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培養了團隊合作能力。使他們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每個人的數學素養得到了提升,數學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由不同長度的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存異的情況下產生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去討論討論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動手動口動腦齊頭并進,有生有色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使用趣味性教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級學生心理具有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性強等特點,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開展趣味性教學無疑可大大刺激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將平淡無奇的學習過程轉變成了充滿刺激的心理大冒險。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出現是教育改革創新的又一亮點,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研發,積極地應用,適時地改進,爭取課堂效率的最高化,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智娜 .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J].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 ,2015,12(10):216~216.
[2]李興民 .趣味性教學法在低年級數學課中的應用 [J].考試周刊,2015(46):86.
[3] 王瑞霞 .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趣味數學 [J]. 教育教學論壇,2013(50).
河南省許昌市南關村小學? 河南許昌? 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