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現有的超文本以及超鏈接等屬于新媒體的獨特傳播方式已經完全顛覆了過去傳統的傳播方式。它呈現的是點對點模式的關系鏈,并實現快速傳播。這就對當前的新聞記者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戰,最直接的就是要求新聞記者獲得新聞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快、更新、更實。本文以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的發展現狀為切入點,探討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如何做好新聞傳播工作。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記者;新聞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4-0142-02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同時也迎來了機遇。就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工作而言,從開始的采編到最終的傳播方式,這一系列過程都需要實行徹底的改革。例如,新聞記者選擇需要呈現的新聞內容,新聞的編采模式,甚至新聞的傳播方式實現多元化等,這些都是傳統媒體為迎合新媒體必須變革的關鍵性內容。新聞記者一直是新聞傳播的先遣兵,他們的工作模式對新聞的內容、傳播形式、傳播效果三方面產生直接影響[1]。也就是說,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工作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新聞傳播的效果直接受這個群體的影響。本文從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的發展狀況著手,探究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開展新聞傳播工作需要采取的有效策略。
一、新媒體發展狀況
網絡通信技術空前繁榮,并得以大量應用,促進了新媒體的迅猛發展,較之傳統媒體,其傳播方式既現代又多元。新媒體主要采取超鏈接與超文本這種前所未見的方式來達到傳播新聞信息的目的。所謂超鏈接,其本質屬于一種關系鏈,以點對點的模式連接,并通過這種方式形成一個擁有超強容量的信息網[2]。傳統方式的信息傳播則采用的是與之完全不同的兩種方式,即線性傳播和順序性傳播,它們無一例外受到時空的限制。顯然,新媒體直接打破了時空限制,打破了傳統媒體無法突破的瓶頸,運用信息交換與儲存技術實現傳播。它可以采用交叉聯想的技術手段從一個地方快速抵達另一個地方,甚至多個地方,并且快捷而便利。
新媒體呈現出來的超文本鏈接方式,功能十分強大,具有快速而便捷的特色。它具備容量足夠大的網狀信息結構,根據千差萬別的查詢條件來呈現鏈接狀態,體現出網絡媒體所具備的強大的檢索功能。與此同時,新媒體擁有眾多的編輯窗口,使網絡編輯功能實現了多元化。總體來看,網絡媒體呈現出以下幾點優勢:
(一)獲得政策扶持
信息技術與新媒體技術得以空前發展,暴露出傳統媒體的諸多弊端。中央及各地黨委、政府開始號召有關部門和單位探求媒體領域新的傳播方式。如今,主流新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獲得了各級政府政策上的支持,為其長足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二)傳播對象更為具象化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當前的新媒體,新聞信息傳播的基本立足點與落腳點都是受眾,吸引盡可能多的受眾去關注它。新媒體以海量的網絡資源優勢,凸顯出多元化的特色,同時還不乏趣味性,從而吸引了大批受眾。新媒體的受眾都極具個性,因為新媒體本身強大的功能可以滿足各類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個性化需求[3],這恰恰表明新媒體讓傳播對象更加具象化。因此,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要善于借助計算機技術盡可能將新聞作圖像化處理,讓新聞呈現可視狀態。
(三)呈現強技術性與互動性
新媒體模式讓新聞交互有了依托,電視媒體在匹配H5、Flash等軟件程序之后,實現了信息傳播的便捷與迅速。其多元化的傳播方式吸引了大批受眾,受到熱捧。同時,較之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多元化特點,使其有更強的選擇性、參與性以及互動性,受眾除了能接收到多元的新聞信息外,還能滿足實時互動的個性化需求,邊看新聞邊發表自己的觀點或看法,留言呈現在新聞的下方,人人可參與,人人可見。
二、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伴隨著網絡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環境隨之改變,新聞記者傳播新聞的模式也產生了巨變。這給新聞記者的新聞傳播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同時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強調要提升新聞記者的素養;另一方面對新聞傳播工作的整體性提出了高要求,新聞傳播工作的調整必然依托于新聞記者本身。
(一)對新聞記者自身發展的要求
新媒體時代主要是指媒體借助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時代,因而對傳播新聞信息的記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實際上,即使新聞記者有超強的采寫能力、觀點獨到的新聞報道能力等,也可能無法完全滿足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對信息的需求。具體而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其一,新聞記者必須具備過硬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因為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手段主要依賴于互聯網技術,能夠達到效果與效率雙提升,更好地傳播新聞。其二,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發展的主流方向是受眾的需求,這就需要新聞記者準確了解受眾關注的焦點,站在受眾的角度開展新聞采編與傳播工作[4]。
(二)對新聞傳播工作的要求
新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傳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一,要求媒體的傳播渠道更具多樣性,即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開辟多樣化的新聞傳播渠道。當前,影響力較大的新聞媒體已經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新聞傳播模式。其二,經濟越發達,公眾對信息的依賴性就越強,由此引發大批新聞傳播媒體出現,加劇了新聞傳播領域的競爭,由此推動新聞傳播行業優化內部管理,提升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提升新聞傳播效率。其三,新聞媒體要精準定位自身的發展方向,制定戰略計劃,推動整個行業的人力資源、資金等方面朝著一個方向使勁,實現新聞傳播工作的整體性與有效性的目標[5]。
三、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有效傳播新聞的策略
(一)提高自身的職業綜合素養
新媒體時代全面到來,并迅速代表著行業主流方向。新聞記者作為這個領域的直接執行者,當務之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職業綜合素養,促進新聞傳播工作的高效性。在新聞傳播工作中,記者的情感傳遞十分重要,但表達尺度要拿捏得當,情感的過度釋放或缺失都是失敗的,達不到新聞傳播的效果。由此,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要秉持信息真實的原則,新聞內容要真實可靠,傳播要公正客觀。同時,新聞記者要思維敏捷,思路清晰。因為在網絡時代,信息龐大,內容多樣,新聞記者更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新聞要點,并借助網絡傳播的多元化模式與平臺實時傳播。新聞記者要思路清晰,及時把控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并具備創新思維,抓住受眾的關注點,進行深入報道。例如,山東濟南出現的“高鐵坐霸”事件,迅速成為網絡熱點,新聞記者對事件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
(二)新聞傳播方式必須多元化及技術現代化
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承擔著新聞采訪、編輯以及傳播三大責任,這要求新聞記者具備突出的采編、語言表達、內容選擇等方面的能力,有較高的職業綜合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播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信息。并且,新聞傳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只是一個方面,還需要新聞記者關注新聞傳播的方式,依托網絡媒體方式,不斷創新思維,充分借助現代傳播技術,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傳播新聞信息。新聞記者要提升自身的綜合業務能力,精準感知與把控新媒體的競爭勢頭,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及多元化的傳播方式處理新聞傳播中的疑難問題。當前,媒體競爭激烈,新聞記者要熟練操作媒體融合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充分運用微博、今日頭條、騰訊以及APP客戶端等各種自媒體平臺傳播新聞信息,實現互動效果。
(三)開發新聞移動端,拓展傳播渠道
新媒體報道新聞的優勢盡顯,吸引了廣大媒體決策層以及媒體工作者的極大關注與重視。一些電視臺陸續進行了財經新聞的數據搜集與解析,同時開展了大數據信息平臺運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訓,以提升新聞工作者的新媒體運作技能。同時,更加重視新聞的受眾體驗,新聞傳播平臺也從傳統PC端轉戰至移動端[6]。
四、結語
新媒體的空前繁榮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新聞記者應該順應潮流,提高自身的職業綜合素養,媒體單位也要配合新聞記者的工作需要,加強對記者網絡媒體傳播技術的培訓,讓新聞記者做好新聞傳播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新慧.新聞記者應如何正確看待和利用新媒體[J].新聞傳播,2018(11):67-68.
[2] 汪小覃.基于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J].傳播力研究,2018,2(09):75.
[3] 范久紅.新媒體語境下數據新聞的傳播現狀及傳播策略[J].今傳媒,2018(02):25-27.
[4] 李棟.新媒體環境下記者做好新聞傳播工作的對策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08):118-119.
[5] 錢晶.淺議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記者如何做好新聞傳播工作[J].新聞研究導刊,2015(21):109.
[6] 韓冰.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廣播新聞發展困境與突破[J].中國報業,2014(06):57-58.
作者簡介:葉國(1979—),男,江蘇南通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