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代浪漫喜劇電影中,新女性主義元素通常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社會的需求、經濟的發展而持續存在和演變。電影中的新女性主義者多為接受過一定教育的女性,她們在電影中以脫離父權思想的形象出現,為當代女性意識的覺醒提供啟示及反思。本文主要討論兩部著名的女性題材電影,即本·揚格在2005年執導的《春心蕩漾》和南茜·邁耶斯在2006年執導的《戀愛假期》,并結合女性主義運動浪潮的變化與時代的需求討論當代浪漫喜劇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職業、經濟獨立及個人生活選擇權方面所享有的平等權利。
關鍵詞:浪漫喜劇電影;新女性主義;職業;經濟獨立;個人生活;平等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23-0129-03
一、女性主義形象依托現代社會發展不斷演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人們注意到電影的劇情發生了變化,其模式逐漸從情節劇轉變為浪漫喜劇,并且這一變化逐漸形成了以女性主義為基礎的混合敘事題材。因為在第二波女性運動中,新女性主義的加入創造了一些成就,具體表現在強調個人權利和個人選擇權方面,這促進了女性主義消費文化的進一步發展[1]。莫亞強調說,這些電影通常發生在國際大都市中,且以女性為主題,旨在鼓勵女性維護其獨立性和保持個性。電影中的這類女性將追求自己的幸福視為她們的個人責任,具體體現在追求獨立人格的自由[2]。這些電影展示了女性角色由保守型逐漸到開放型的演變過程,在變化中逐漸更多地體現出女性自身的優越感和其占有優勢的地位。其中,《漂亮女人》是新女性主義電影的一個范例,具有典型的象征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開始需要職業女性,并且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對獨立女性的尊重變得日益重要。獨立女性的形象逐漸深化,她們需要通過社會證明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尋找到快樂,并且能用足夠富裕的個人賬戶來證明自己的成功。每個女人都有權利為自己的生活下定義,正如伊梅爾達·惠勒漢所說的,“在社會變革之上,強調個體的變革”,其中的個體是以基于有權去討論平等、種族和性別身份為基礎的。女性作為個體代表,有能力用其獨立的精神擁有自己的自由選擇權,并在社會中尋求一席之地。然而,女性主義者中的友誼,以及工作與女性之間的關系,這些在新女性主義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時,現代社會中女性演員和女性明星通過其自身社會地位的晉升又促進了新女性主義觀點的定位,其進一步證明了實現女性自我價值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個人成就達成的。所以同一時期,它導致了電影中出現固定的演員類型,即總是使用一些金發碧眼的白人女性飾演成功女性角色。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付費電視的發展,女性觀眾成為家庭觀眾和購買觀眾中穩定的觀眾群體,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反映女性友誼的電影。與此同時,消費主義逐漸興起,人們開始要求自我修養,當代文化開始以“成為女性”作為消費行業的目標。它強調將女性主義商品化,簡而言之是指通過正確的購買方式來實現對一個人身體、外貌及自我的控制和所有權,這可以促使一個人在工作和家庭中的價值最大化。這時女性主義的消費文化開始獨立顯現出來,并且以雜志、廣告和電視節目的形式向具有獨立經濟能力的女性傳播[1]。這些都為當代電影中新女性主義形象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二、新女性主義形象在職業生活中的價值體現
電影《春心蕩漾》和《戀愛假期》有很多共同點。現代社會中單身女性的法則包括在不需要依賴他人的同時保持個人財務獨立,擁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職業、興趣點以及屬于個人的獨立住所,還有絕對自我認同的外表。在任何時候,這些可以被自己完全掌控的內部和外部條件都是自我價值實現所必備的,且需要確保它們完全獨立存在,這也是新女性主義者所提倡的。如上所述,這兩部電影中涉及的4個重要女性角色都存在一定的共通之處。在《春心蕩漾》中,拉菲是一位獨立的單身女性,擁有屬于自己的現代住所,一份高收入、有趣并具備社會認同感的職業,這些特點都促使她成為一位迷人的成功女性。而另一個女性角色麗莎即使已婚,但仍不妨礙她獨立、成功女性角色的屬性。她作為心理醫師,側面證明其擁有較高的學歷,且已經有屬于自己的工作和獨立工作場所,這份工作可以實現她的社會價值和地位,同時還奠定了她擁有一個和諧家庭的基礎,即通過自身努力可以為家庭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電影中的女性都擁有屬于自己的職業并享受自己的生活,再加上完全獨立的經濟基礎和自由選擇權,這些都是新女性主義者的特征。
新女性主義不同于其他女性主義運動,這是對女性主義和女性運動第二波浪潮的反應,新女性主義者關注個人的選擇和重視獨立個體。新女性主義渴望擁有自己的權利實現自我價值,這與新自由主義一致。新女性主義關注的是個性化的女性,她們是自由的人,為個人平等權益而努力,并極力優化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這類電影主角多為追求女性平等的優秀單身女性[3]。新女性主義關注女性的個人價值,為女性提供了一種更成功的方式來面對現代社會的復雜性。它激發并增強了女性逐步完善和評價自己的能力,使她們能夠學會保護自己的個性,同時利用其個性獲得職業和物質上的成功。新女性主義并不要求女性放棄其女性氣質,它主張保持和增強女性氣質是振興女性主義的標志。布朗將新女性主義的核心定義為“愛”,她認為工作是女性幸福的必要來源,但這并不影響對“愛”的定義。因此,好萊塢電影開始逐漸強調女性主義消費文化,用以促進新女性主義形象的發展[4]。
三、經濟獨立對新女性主義形象尋求平等價值的幫助
在當代浪漫喜劇電影中,往往都將焦點對準擁有經濟獨立且事業成功的白人中產階級女性身上。經濟獨立對于她們來說是作為一種表達獨立形式的自我體現。這兩部電影中的4名女性,討論點都聚焦在通過自我發展追求個人滿意度。尤其是在理想的單身女性類型中,單身女性不需要通過婚姻就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同,如《戀愛假期》中的阿曼達和艾瑞斯,她們既迷人又可愛,且完全保持自己的經濟獨立性。她們的工作因為別人的崇拜而顯得更加成功且具有價值,可供隨意支配的獨立經濟條件更凸顯了其個人價值被社會肯定,因此無論是在外表還是在實現個人價值上,她們都有選擇幸福生活的權利。從這一點可以反映出,作為女性消費主義文化,她們需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可供自由支配的經濟條件以及個人被社會認同的工作能力,同時這些消費主義文化特征又不應完全放棄其女性特征,就如生育能力?!洞盒氖幯分械膬晌慌跃褪堑湫偷睦?。他們與《戀愛假期》中的女性一樣,是獨立女性的代表。但同時,她們也有自己的獨特特征。一位已經成為母親,而另一位渴望成為母親。兩位成功女性享受著屬于自己的關系,并且代表著不同的特性,一位是站在母親的立場,另一位則代表了女人對于個人生活選擇權的欲望,這些都是屬于女性的獨有特征。這些觀點與新女性主義者的主張相符,即維護自己的獨立性而不放棄女性特征,享有追求愛情和個人生活選擇自由的權利[4]。最后,麗莎在自己的傳統猶太人家庭問題和職業道德中選擇了職業道德。新女性主義者的幸福意味著“工作”和“愛”都是必需品,但有時“工作”可能比“愛”更重要,可這并不影響對“愛”的定義,這些代表新女性主義者特性的權利都是建立在擁有獨立經濟基礎之上的。
新女性主義者還認為,個人的選擇和發展可以被定義為女性身份認同的基礎原則,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上使“自我”具有“話語,物質或政治效力”[5]。這些觀點在兩部電影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春心蕩漾》中,拉菲是一位年輕且富有的白人女性,她在離婚后尋找愛情,同時想彌補缺失的部分情感。她的朋友都具有不同的社會背景,她生活在非常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如美術館、高級時裝拍攝地以及擁有自由性向選擇權的朋友。但是,由于對大衛的愛,讓她不僅要受到年齡差距的壓力,還有來自宗教差異的壓力。這些都說明她在生活中正行使著個人選擇權,她是自由的,特別是在個人的情感方面。她的心理醫師麗莎是一位中年白人猶太女性,她住在上西區。即使接受過開放的文化和教育,但仍然會給想要成為藝術家的兒子施加壓力。即使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麗莎在支持拉菲的愛情的前提下,卻仍然想控制自己的兒子停止這種關系,她的內心也充滿了矛盾[6]。這兩個不同的特征反映了新女性主義通過其獨立的經濟結構,可以控制其不斷變化的男女關系。新女性主義者期望婚姻和工作,同時也呼吁女性更加關注自身的感受和情感選擇權,這使得新女性主義有可能從傳統的父權社會和家庭主體觀念中逐漸分離出來。
在另一部電影中,女性選擇自由的生活方式就沒有那么復雜了。電影中的兩個女主角都剛結束了一段戀愛關系,她們的不同之處在于擁有經濟獨立性的職業女性阿曼達的性格非常強勢,在與男朋友分手后還將其掃地出門;然而艾瑞斯在她的戀愛關系中則處于弱勢,當她知道自己的伴侶已經與另一位女性訂婚后才意識到自己被他人欺騙了,所以決定終止這段戀愛關系。她們兩人在戀愛關系上處于不同的位置,但相似點是她們都享有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而這項權利開始于她們決定換房之時,即在選擇開始新生活時行使了自己的自由選擇權,而這項權利的基礎也是源于其個人的經濟獨立性。這部電影與南茜·邁耶斯的其他電影相似,即女性在選擇獨立后即擺脫了來自父權社會的壓迫,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自身的價值,并在經歷過孤獨和沮喪后,開始變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最終與一位合適的“新人”一起獲得一個輕松愉快的結局[6]。而個人自由選擇權與其最終成為獨立個體都與獨立的經濟結構密不可分,這是其尋求平等社會價值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四、新女性主義者在現代生活中的解放
關于在個人生活方面如何作出自由的選擇,電影中用女性獨立選擇其向往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這也是自由選擇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婦女無所畏懼,并且為自己的職業和最終的選擇感到自豪。在《春心蕩漾》中,拉菲和自己的心理醫師麗莎談論了自己的生活經歷,這是新女性主義者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狀態開放性的體現。即使拉菲的伴侶是麗莎的兒子大衛,麗莎也完全遵守職業道德,允許拉菲有一個可以與別人敞開心扉交流的場所。以前,女性永遠無法無所顧忌地談論個人的戀愛經歷與性生活經驗,但現在已不再如此,她們可以在合適的地點與合適的人暢所欲言,讓自己處于平等的位置上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取悅自己的基礎上達到解放的目的,這也正是新女性主義所提倡的。電影《戀愛假期》則使用了另一種方式來反映新女性主義關于個人生活解放的問題。來自美國洛杉磯的阿曼達,她的新情感過程與以前的情感完全不同,她與新戀情對象首先經歷了身體的解放,開始互相了解,然后才產生了愛。這是阿曼達的個人解放過程,她用這種方式來釋放自己,這在之前是她從未嘗試過的,從而使她獲得了一種新的生活體驗。
在女性運動中,這場性革命為公眾提供了新的行為標準,貞操不再是衡量女性價值的標準,從而使性愛實現“個人合法化”。這為讓人感到輕松愉悅的生活提供了參考樣本[1]。對于單身女性而言,選擇權至關重要,就像工作場所對其具有重要意義一樣。新女性主義的單身女性有選擇權,而且她們不抗拒結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作出適當的選擇,婚姻仍然是新女性主義者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之一,但已經不再是必備條件。個人生活的解放及后續發展的技術強調在控制生育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生活上的愉悅,這對提高單身女性的生活質量是具有新意義的。這讓她們在個人選擇意愿上更強調心理愉悅感,而不再是簡單的以傳宗接代為目的的二人結合,這讓新女性主義者在現代生活中的情感方面更具有主動選擇權,凸顯了其個人生活的解放價值和社會意義。
在《春心蕩漾》中,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場景。離婚后的拉菲接受治療時告訴麗莎,她在簽署離婚協議后的一瞬間突然有一種想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的沖動。但在影片即將結尾時,即使大衛愿意與她生育一個孩子,但她仍然拒絕了。這時的拉菲正如布朗所說的那樣,仍然愛著一個男人和期望擁有一個孩子,但她不想通過改變別人的生活來獲得這些,她想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樣才能讓每個人都意識到她最后取得的成功。這種女性的個人生活解放不再僅是一場簡單的革命,它還為新自由主義開辟了道路。
五、當代浪漫喜劇電影中女性角色的價值定位
當代浪漫喜劇電影逐漸比小說更難以理解,無論是獨立的職業女性,還是想控制自己的孩子的母親,還有開放的女性個人生活選擇權,這些都豐富了當代浪漫喜劇電影中關于女性角色的價值定位。通過對這兩部電影和其他同類題材當代浪漫喜劇電影的研究,可以發現它們用相似的方法反映了新女性主義電影所具備的浪漫元素。通常,女主角是其故事的中心,即處于主人公的地位,她有權決定和控制自己的生活,并通過其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解放進一步拒絕或想改變傳統的婚姻觀念。她通常是一個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工作的女性,她選擇通過工作來定義自己的社會價值,并運用社會價值強調其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意義。另一方面,即使已婚女性在家庭中擔當女性和母親的角色,但也不妨礙其獨立的人格特性,即新女性主義者可以為自己的生活選擇權作出合理的決定,這些都與其家庭、生活無關。當代消費文化為浪漫喜劇電影中的女性主義角色提供解決復雜社會問題的能力,并通過明星的魅力再次促進這種消費文化的發展。且女主角通過展示其浪漫的生活、幸福的婚姻和擁有自主選擇權的工作狀態來建立其完美的個人特質。最后,重要的一點是故事的主題均圍繞女主角如何轉變而逐步發展,且故事都發生在國際大都市中,這就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女性主題故事。
六、結語
通過對《春心蕩漾》和《戀愛假期》兩部電影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女性主義者強調女性的獨立和選擇自由的權利,但這不意味著要放棄女性的獨特性。這使得當代浪漫喜劇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在與其他文化碰撞后,最終獲得了理解自我和證明自己的能力。這些鮮明的特征更加清楚地說明了當代浪漫喜劇電影大部分都被描述為新女性主義電影,而這些又與消費文化、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且通過新女性主義形象的進一步傳播促進了現代社會的發展,并豐富了當代浪漫喜劇電影中的女性角色的形象,為新女主主義的研究提供了樣本。
參考文獻:
[1] 希拉里·拉德納.新女性主義電影[M].英國:勞特利奇出版社,2010:1-197.
[2] 喬爾·格溫,納丁·穆勒.后女性主義與當代好萊塢電影[M].英國: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2013:13-26.
[3] 貝蒂·德斯波那·卡克拉瑪尼杜.類型,性別與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新千年好萊塢浪漫主義喜劇電影[M].英國:勞特利奇出版社,2013:1-38.
[4] 羅尼·舍布.降低期望值[J].美國視相,2005(9):45.
[5] 賈斯汀·張.戀愛假期[J].美國視相,2006(3):56.
[6] 凱瑟琳娜·格利特爾.屏幕上的女性[M].英國: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2011:17-30.
作者簡介:劉洋(1991—),女,內蒙古包頭人,碩士,研究方向:電影與電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