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要:《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課程對接汽車配件銷售員和汽車配件倉庫管理員兩個崗位,實踐性較強,傳統的理論授課方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本文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突出行動成果的獲得,對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價值。
Abstract: "Auto parts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 docking auto parts salesman and auto parts warehouse manager two positions, strong practicality,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teaching methods lead to students lack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paper uses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 course content and highlight the achievement of action, which is of certain valu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關鍵詞:行動導向;課程改革;應用研究
Key words: action oriented;curriculum reform;applied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0)21-0246-02
0? 引言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明確提出要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再一次掀起新一輪改革浪潮[1]。《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是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核心課程,但在以往的教學改革中并未引起重視。長期以來課程內容枯燥、實訓條件有限、教學方法單調,造成老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局面,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因此,借助行動導向教學法來實施課程改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顯得很有必要。
1?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德國職業教育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根本在于實現學生綜合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姜大源教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認為,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德國將“行動研究”理論和方法在其職業教育的一種創造性運用,即把“教師成為行動研究者”的理論運用于職業教育:學生既是實踐教學的行動者,也是其學習過程的“研究者”,至少是學習過程的“參與研究者”[2]。
結合職業教育領域研究和諸多學者的分析,本文認為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可概括為以學情分析出發,通過分析學生的興趣與既往經驗,結合崗位工作過程梳理教學組織邏輯,以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行動產出為引導,并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與管理。
2? 《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2.1 學生對《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課程期望值高
通過分析160名2019級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學生在新生專業入學教育時的調研發現,最喜歡的課程排名依次是: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44票,27.5%)、汽車性能及商務評價(30票,18.75%)、二手車鑒定與評估(30票,18.75%)、汽車商務禮儀(22票,13.75%)、汽車構造與拆裝(18票,11.25%)、汽車保險與理賠(8票,5%)、其他(8票,5%)。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前對《汽車配件管理與營銷》的好感度最高,認為能從該門課程中學到過硬的汽車配件銷售及管理崗位的職業能力,從課程名稱上感覺課程內容與崗位的融合性高,學習后收獲感強。然而正是由于崗位針對性過強,導致實際教學接觸后學生普遍認為汽車配件倉儲管理員等同于庫管員,崗位薪資低、職業發展空間小、工作內容枯燥;汽車配件銷售人員需要掌握較多技術知識,例如配件通用互換性、汽車配件質量鑒定等內容,學習難度較大。除此之外學生對4S店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等方面認知度和認可度較高,對于非4S店的汽車配件銷售及管理崗位的接受度較低。
2.2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收獲感不明顯
①實訓條件難以滿足真實工作情境,實訓機會少。課程涉及汽車零配件檢索、汽車零配件識別、汽車零配件訂貨管理、汽車零配件倉儲管理、汽車零配件質量鑒別、汽車零配件銷售及售后管理等內容。因此在實訓室建設上投入力度大,既要有硬件設施,例如配件實物、銷售柜臺、檢測工具、電腦等,又有軟件要求,例如汽車配件進銷存系統、汽車配件電子目錄EPC等。而目前開設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學校在滿足教學的同時重點考慮技能大賽的訓練及賽點需要,大多只建有汽車整車銷售實訓室, 難以配套專業化的倉庫管理系統和實戰化的市場營銷環境[3]。②授課形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習興趣。由于實訓條件的限制,本門課程授課形式仍以理論為主,配套資源雖有實操視頻,但更多的是以認知為主,缺乏交互性。尤其是涉及到倉儲管理及配件銷售等內容只能采取工單訓練、角色扮演的形式開展,缺乏真實工作場景的沉浸式體驗。另外本專業的學生性格活潑,喜歡動手實踐,熱衷于及時反饋給與的獲得感,而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缺乏學習耐心和興趣,這也導致課程實施難度大。③缺乏職業技能標準考核,學生的能力獲得不明顯。與《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不同的是,《汽車顧問式銷售》、《二手車鑒定與評估》等課程經過多次改革后已經具備成熟的課程體系,學生學完后能夠完成汽車展廳銷售流程、二手鑒定與評估流程,職業技能有多種成熟的標準進行測評,例如企業展廳銷售流程考核標準、技能大賽汽車銷售、二手鑒定評估標準等,課程結束后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崗位工作流程并獲得技能測評結果反饋。
3? 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的課程體系改革
要想改善目前《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教學現狀,解決學生不愿學的問題,除了加快建設汽車配件實訓室,更關鍵的是重構教學體系,明確行動導向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獲得感。因此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對課程學習目標及行動成果進行模塊式重構(表1)。
4? 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應用實踐——以汽車配件倉儲管理模塊為例
根據行動導向“六步法”,即將“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6個步驟劃為教學組織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
4.1 課前
課前教師通過在線平臺,例如汽車營銷與服務國家教學資源庫發布汽車配件倉儲管理學習任務及學習資源。學生獲得學習資訊后通過小組討論制定校內各校企合作基地配件及工具庫房出入庫流程改善行動計劃和任務分工,通過查看在線學習資源和實地考察校內庫房出入庫實際情況,小組討論初步決策出改善措施,最后上傳出入庫流程優化方案。針對各組決策方案進行組間分享探討,教師查看收集問題調整教學目標。
4.2 課中
教師根據小組提交反饋情況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討論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引出汽車配件出入庫流程規范及執行技巧。學生針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二次決策,教師在課堂上給與指導,調整得出入庫流程優化方案。
4.3 課后
學生根據課上生成的方案前往各基地庫房開展出入庫實際演練,一方面通過具體實施優化后的出入庫流程檢驗方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教師和各小組代表前往各基地庫房檢查實施情況并收集基地負責人的意見反饋,生成小組任務實施評價和反饋意見,最后小組固化學習成果,下次課前進行總結分享。
5? 結語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動起來才有參與感。行動導向教學法明確了學生在學習《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課程過程中能夠完成的具體行動成果,學生在參與學習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既收獲了技能也收獲得了自我能力的肯定。
參考文獻:
[1]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易艷明,石婷.德國行動導向教學理論基礎、組織模式與設計原則再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57-65.
[3]陸超.現代學徒制下企業課堂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以“汽車配件營銷與管理”課程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04):61-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