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的品牌形象塑造問題以及如何形成城市品牌形象的傳播力。本文通過對城市公共形象的改善,提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結論。
關鍵詞:城市形象;品牌;傳播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2-0038-01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19年度阜新市社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文化創意產品提升轉型城市品牌形象的文化價值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Fs11x016
一個城市的發展,除了需要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還應該有獨具特色的社會資源,“酒香也怕巷子深”,說的就是打造產品或地方品牌形象的問題,塑造城市形象要有核心的理念定位,可以通過政府門戶網站、網絡新聞、微電影等傳播途徑,還要有符合城市形象傳播的策略,從而塑造城市獨特的品牌形象。
一、城市品牌形象
城市形象是以城市的功能為基礎,將城市的歷史語境、建筑形式、經濟支柱、市民風格、生態環境等要素濃縮為感官表證和精神內涵。[1]它是對城市的各種內在資源和外部特征的挖掘、細化和整合,通過城市視覺識別系統的獨特塑造,城市可以在全國乃至世界城市的“森林”中獨樹一幟,實現對整個城市的推廣和發展的目標。
品牌能夠給擁有者帶來無形的資產,品牌包括用來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品牌能夠帶來無限的增值,其增值的源泉來自公眾心中形成的關于其載體的印象。品牌能使公眾形成統一的價值觀。
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意義
(一)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品牌是公眾對產品和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是無形資產,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一般是聯系在一起的。想要讓公眾認可一個城市,首先需要讓他知道這個城市的存在,這就是建立知名度。內容上可以從某個產品、某個歷史元素或者某種新型的企業形態為出發點,進而輻射擴散,形成城市統一的形象標識。
比如郎酒在央視打響了品牌后,四川這個小鎮二郎鎮的名聲越來越大,聲譽也越來越高。一個有特色的產品能形成品牌效應,也會使它所在的地域提升知名度。
(二)提升市民素質和凝聚力
一個產品形成一個品牌,一個品牌帶動其他經濟發展,整個城市的人的積極性就能夠調動起來。茅臺集團引導當地鄉鎮農民種植有機高粱,加快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的轉變,加強訂單農業管理,保證農民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有了這樣的經濟發展態勢,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都會有更高的忠誠度,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產生思想上的變化,在人際傳播上提高素養,以口碑傳播的方式影響外來人員,形成核心文化軟實力。品牌定位越牢固,對品牌美譽度的提升就越大,品牌的忠誠度也會隨之而來。
(三)吸引外來資源投資、建廠、置業,促進經濟發展
城市有了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就有了自己的品牌效應,就有了核心的文化競爭力,也就有了口碑,自然就會有企業或大型的商家來這個城市發展。
三、城市品牌形象的建構策略
(一)定位城市品牌形象目標
建立品牌知名度,首先要對品牌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這個定位要在第一時間進入公眾的認知,使公眾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印象,這樣品牌傳播才能建立起知名度。
一個城市的目標定位要結合城市本身的特色,同時也要有新的元素,目標要一句話就能概況出來,比如“小城市,大內涵”等類似的標志性語言,突出城市與時俱進的特色。資源很重要,概念也很重要,詞語的不同組合能夠煥發一種積極的正能量。城市有目標定位,有城市的核心品牌形象,城市就有統一的標識,就是一個城市核心的CI形象。它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交流力。
城市形象定位可以“打舊牌”,如歷史文化元素,也可以“打新牌”,如新的經濟圈、高鐵的建成、新的景觀。杭州將“生活品質之城”作為杭州市品牌的核心定位。每個城市就如每個人,都可以挖掘出自己的特色,凝練成一句話,概括出內涵。
(二)策劃媒體活動
媒體活動的策劃是一個有意識、有目的和有計劃的活動,根據新聞活動的特點來宣傳組織形象的活動,以吸引媒體廣泛報道,并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
成功的媒介活動通常比一般的新聞發布會有更好的宣傳效果。策劃過程中要選擇公眾的興趣點。公眾的興趣點,也就是社會熱門話題。策劃媒體活動必須貼近熱門話題,容易引起公眾的注意,以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成功的媒體活動應充分利用名人效應,注意將某些權威人士或名人與新聞事件聯系起來,使其影響最大化。如邀請名人參加,請名人題詞、簽名、演講、寫書、拍照等。
媒體活動的策劃,可與傳統的盛大節日或紀念日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更大的影響。在選擇時機時,要善于捕捉隨機事件,也就是要善于“借勢”,借某種社會性的熱點活動來擴大本組織的影響。
充分調動新聞記者參與的積極性。策劃媒體活動,關鍵在于引起新聞界的報道,同時輸出正能量,引導媒體進行正面的積極的報道,形成有利于城市發展的合力。需要吸引記者的參與,或與新聞機構共同主持,或邀請記者參與策劃媒體活動。
杭州當地媒體對“最美麗的母親”“最美麗的司機”等典型人物進行了深入連續報道,“最美麗的杭州”的形象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城市可以結合自己的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特色、產品特色策劃媒介事件,比如舉辦西瓜狀元大賽、食品文化節或者五彩雜糧特賣會,傳播城市經濟發展的信息,在市民群體中形成正面的輿論,對外來資源產生積極的傳播效應。只有好的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經常開展一些傳播城市形象的文化活動,然后把活動拍成微電影,將視頻投放在網絡上傳播,增加點擊量,可以吸引外來資源。[2]
(三)政務公開
市政府應該實現政務公開。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不能停留在報紙、廣播、電視階段,要把地方政府網充分利用起來。如今的網絡傳播價值不可限量,網絡傳播一定要做大做強。城市在人才引進上,應該增加網絡人才的引進,因為這個時代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公共關系傳播,都需要強大的網絡媒介。通過網絡實現政務公開,能夠塑造開明、民主、智慧、服務人民的政府形象,從而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
例如在上海市政府網站上,在首頁有一網通辦、要聞動態、政務公開、政民互動、公眾服務、走進上海。在走進上海頁面,有上海概覽、上海年鑒、上海百科。在營商環境頁面有上海的政策法規原文、經濟數據原文、招標公示原文。一切政務都是公開的,經商的能找到政策依據,做研究的能找到數據依據,有城市名片介紹,也有產業基地介紹,非常明了地展示了上海的政府形象。其中的一網通辦頁面,有按個人、按法人、按部門的分類。按個人分類下面分為證件辦理等30多個分項內容,涉及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按法人分類下面分為招標拍賣等30多個分項內容,涉及法人工作的方方面面;按部門分類下面分為上海市公安局等90多個分項內容,涉及的辦事部門非常全面。可以說是一鍵點擊,就可以辦成很多事情,辦事能夠明確方向、明確部門,居民安居樂業,政府政通人和。可謂“一鍵在手,信息都有”。
四、結語
城市品牌形象需要塑造,也需要緊緊抓住當前的互聯網發展特點,挖掘城市人文的、社會的、民族的、地域的資源,不斷地總結、分析、整合,用好的理念打造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創建政通人和的服務環境,與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不斷共通融合,助力城市發展,提升城市的凝聚力、競爭力,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楊惠,戴海波.城市形象網絡傳播及其建構策略[J].新聞知識,2012(11):23-24.
[2] 姜小凌,吳敏.微電影助力城市品牌推廣[J].當代電視,2016(3):78-79.
作者簡介:趙金萍(1975—),女,遼寧法庫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