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了創新需求的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文明的發展必將取決于人的素質與品格。總體而言,人文素質與文化精神均是社會進步的主要象征,具體表現為對自然科學的認知水平以及社會實踐能力,這在很大上要依賴教育活動。對此,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科學與人文教育并重。
關鍵詞:人文精神;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引言:高中政治教學的最新要求指出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從知識層面到思想價值層面,確保學生始終保持一個健康、積極、進去的心理狀態。高中政治教師肩負著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重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提供人文氛圍,潛移默化地推動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讓每位學生都能擁有健全的人格。
1.在高中政治課堂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1.1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人文精神教育關系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知識經濟社會最偉大的理論研究,便是人類對賴以生存的環境的認知與發現,由此提出了可持續發展這一問題。生活在這個地球,就不能只顧及自身利益,還要顧及到未來后代的利益,要基于全球戰略的角度思考問題。進入到了思維的更深層次,如高尚的品格、精神情操等。
1.2促進國家的興盛發達
人文精神教育是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根本。一個群體在相同的地區歷經相同的經濟生活,使用相同的語言,是心理素質穩定的共同體。沒有人文文化,就沒有國家、沒有民族。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市場不斷開放,國外辦學機構涌入,必然會帶來西方文化思想的浪潮,面對這種演變,要保持本族文化的獨立性,維護完整的意識形態,就要立足本民族人文文化、人文精神的弘揚。
2.政治課堂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切入點
2.1創建人文情景
要促進人文教育活動的開展,就要創造一個個生動的教學情景,為學生提供思考與學習的環境,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根據高中政治素質教育目標,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設備,把生活中的人文知識帶入課堂,引導學生快速融入。例如問題情景創設,帶領學生通過問題來分析生活現象的本質,逐步建立起知識體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2緊扣教材
要善于抓住教材關于人文精神的升華點。政治課堂作為培育學生綜合素養、豐富情感體驗的主陣地,每個單元、每節課時都包含了多元化的精神實質,這些都是教師應當關注的重點,要及時進行點化,達成知識、能力與覺悟的三相統一。例如《經濟生活》一節,就要側重人在進行生產勞動、物質交換、購買消費等活動時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調配下,人作為活動的主體必須是在自愿、平等、公平、誠實的道德理念下約束行為。
2.3確定培養方向
高中政治教育強調加強學生的三觀教育,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要基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堅定政治立場不動搖的前提下,繼續深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揚優秀民族精神,讓學生聯系具體生活,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法制觀念,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努力。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樣性,爭做文化的傳播者和創新者,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文化產業建設中來。
案例分析:《在文化生活中選擇》
1.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理解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內涵,分析兩者存在的原因和建設社會主義體制的必要性。以辯證思維分析問題,培養起重視文化素質提升的意識,理解文化對增強整合國力的影響。懂得如何辨識生活中的各類文化現象,掌握落后文化與先進文化的差異,做到自覺抵制不好的文化生活,從而賦予生活更多的色彩。培養積極向上、健康的文化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重難點:了解落后文化的消極作用,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需求。
3.教學過程:首先是新課導入環節,使用多媒體播放PPT,主題可設置為“無端消磨的時光”,然后向學生提問:“材料中展示了哪些生活現象?”、“你們如何看待這些行為”、“放學回家的路上你們是否為了消磨空閑時間刷抖音,只為了獲得那短暫的愉悅感?”、“精神的空虛應當用什么來填滿?”、“在接收到你認為毫無價值的短信時你會選擇轉發還是刪除呢?”基于這些問題,帶領學生走進新課《在文化生活中選擇》。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更容易激發他們的探知欲望。其次是知識講授環節,在多姿多彩的文化世界里充斥著諸多不良文化現象,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如何把握正確的航向,是非分明,不陷入腐朽文化的泥沼。學生越要追求高尚的文化生活,就越需要能夠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睛,可引導學生從腐朽文化的含義、形式、危害、應對策略等方面出發舉例說明,教師加以點撥,理解落后文化必須予以改造或剔除,不能讓其侵蝕民族精神,阻礙社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3.結論
全能型、素質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實踐證明,單純的科學知識教育終會使得學生缺乏道德情感,出現理智扭曲。人文素質教育是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關鍵。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只以專業知識育人只會讓他們變成具有功能的機器,卻不能成為有濃烈情感的人。”人文素養是每個人的精神食糧,是發展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拉動素質與身體素質的基礎內容。要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諸多訪,就要落實人文精神教育。這個目標的實現要使得教師在授業解惑地過程中讓知識與文化相融相通。
參考文獻
[1]談高中政治教學中案例資源的多元化采集[J].白雪.中國農村教育.2019(27).
[2]高中政治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分析[J].朱海.亞太教育.2016(20).
[3]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王寶睿.中國校外教育.2018(34).
作者簡介:康尚榮,男,1966.09,漢,甘肅蘭州,本科,中學副高級,高中政治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課教學或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