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麗娜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教育現代化,使職業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逐步實現由“經驗型"向“教研型"的轉變,幫助教師增強教研意識,排除教研的神秘感,具備教研常識,掌握教學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師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材料的能力,使教師們具備一定的撰寫論文和開展教學研究的能力。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研;能力;提高
為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需要,使職業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逐步實現由“經驗型”向“教研型”的轉變,幫助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同時增強教研意識,排除教研的神秘感,普及教研常識,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師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材料的能力。
實踐證明,有計劃地抓好教育教研工作,對于全面推進校本課程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行為、提升辦學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充分發揮教育教研的作用,在實踐中培養教師的教育教研智慧,創建學校辦學特色,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學校教師的共識。在操作過程中,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實施的。
1.確立不同層次教師教研能力的培養目標
對青年教師而言,目標是站穩講臺,完成“角色”轉換,成為新時期的合格教師。對于一個從校門到校門的新教師或青年教師來說,他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不單是他們缺乏教育教學經驗的問題,而是對“教師"這個崗位認識不清。很多青年教師認為只要把課上好自己就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就具有很豐富的教學經驗。我們必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再者,對于青年教師來說,不是有沒有能力發展教研能力的問題,而是缺少開展教研的意識。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教師不得不經常面對新的教育問題,要使自己盡快適應未來社會對教育、未來教育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不能只做一個知識的傳遞者,而應該是知識的創造者、教育規律的發現者,自覺主動地把教育活動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潛心教育教學研究,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改善,做一個教研型的中職教師。
對骨干教師而言,教育教研的能力,是源自于教育實踐有所超越和升華的能力,其重心即應積極反思和分析教學經驗,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應熟識現代教育理論和教研方法,積極參加相關的課題研究或實踐。
對"學者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而言,其目標是繼續總結和升華自己的成功經驗,從教育改革實踐出發,把教研和教育教學過程融為一體,讓教育教研的實踐成為引領教師發展的途徑。通過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目標管理,使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骨干教師,骨干教師逐步成長為“學者型"或“專家型"的教師。
2.借助課題研究,強化教師的教研能力
指導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撰寫論文是培養和提高教師教研能力的主要途徑。骨干教師必須有自己的研究課題,非骨干教師必須參與到有關課題中去。在指導研究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培養教師的教研能力:
2.1選題指導
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必須具有很強的校本現實針對性。
這就要求教師對教育實踐進行全面剖析和理性分析,找出主要弊端及產生的根源。在指導選擇研究課題時,分四步講解:一是引導教師分析教育教學現狀,從“學"和"教"兩個方面擺出存在的問題,二是引導教師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比較、篩選,即把表面不同而實質一樣的問題歸并起來,然后對所分的幾類問題進行比較,篩選出主要的、最具普遍性的問題,使問題范圍縮小,最后聚集為一點,三是引導教師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所分析的問題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點和關鍵:四是引導教師針對主要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提出研究課題。通過以上的做法我們感到,指導選題的過程是培養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
2.2尋找理論依據的指導
課題確立后,組織教師學習相關論文、論著或聘請專家進行專題理論輔導,讓教師盡可能地把握與課題有關的理論,使其以后的課題研究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
2.3設計研究方案的指導
設計研究方案的過程是多種能力相互有機結合的過程,沒有做過課題的教師,往往不知從何入手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為此,要進行研究方案設計的專項輔導,系統地向教師介紹開展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步驟,詳細地講解。在此基礎上對教師所設計的研究方案不斷進行修改直至定稿。因此,教師設計研究方案的過程,就是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產生質的飛躍的過程。
2.4確定課題研究方法
教育教學課題的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實踐和認知活動,研究的過程是運用各種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或不能確定研究方法,教育教學的研究可能就會陷入經驗型的實踐活動,就不是我們所要進行的課題研究了。
2.5課題研究成果的價值
對課題研究者來說,最大的欣感就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以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表達。這里需要有一定的分析、綜合、想象、概括的能力,要求能準確運用語言文字與表達技巧,借助文字把思考后的問題經過整理、分析、綜合、加工,再將客觀存在客觀描述出來,以便別人理解,進而達到交流的目的,它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專業素質、創新能力的真實體現。
3.細化課題研究,升華教師教研能力
參與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就意味著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了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對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我們就必須面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路徑。
要求教師每學期開展一次有針對性的公開課,課前要有查詢資料,全組老師共同探過的過程,因為教師個體之間在理論素養、思維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長、互有差異,要能通過思維碰撞進發出智慧的火花,產生新的見解,使思維方式和策略得到優化。
課堂上要力求把握和體現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把課題研究的新方法、解決問題的新路徑運用到課堂上,解決新時期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力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4.撰寫教研論文,完善教師教科研能力
撰寫論文的過程是運用理論、反思實踐,并進行綜合邏輯思維的過程,故能有效提高教師總結、提煉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無止境的,學校教育教研的發展也是無止境的。只有精心培育教育教研的土壤,才能讓學校的教研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