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專業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新聞行業發展培養了源源不絕的專業人才。當前由于新聞行業在社會輿論引導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高校體系內新聞專業的學生需要在課程學習的環境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質水平。
關鍵詞:高校教育體系;新聞專業;學生思政素質;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9-0219-02
一、當前高校新聞專業思政教育工作特點剖析
(一)鮮明的方向性特征
高校教育體系內的新聞專業,在教育環節中所實施的思政教育工作,其本質上也是整體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方向需要和總體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向維持一致,就是幫助新聞專業的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這也就意味著為了確保新聞專業內部各項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向始終堅定不移,需要將馬克思主義的各項理論有機融入專業課程的各項教學活動之中,從而真正意義上幫助大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成自己主動層面的思想觀念意識,從而保障學生可以在多元文化價值體系的沖擊和影響下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堅持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1]。
(二)鮮明的時代化特征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項一成不變的工作,而是一項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發展的重要工作。這也就意味著,在當前的新形勢下,高校教育體系內新聞專業的思政教育本身就有著十分顯著的時代特征,高校除了要全面展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層含義外,還需要將時代發展背景下全新的思政教育使命、目標等與課程進行有機融合并在課程中得以體現。在這種情形下,新聞專業需要在展示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全新成果的環節中,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進行合理的展示。在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環節中,還要全面堅守立德樹人這一思政教育工作的本質任務,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大力弘揚和踐行,幫助學生建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嚴謹的科學化特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作為指導體系,并在其中注入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時代化特征,最終形成了社會主義完整科學化的理論體系,這也是我國高校開展思政教育所必須遵守的科學化的理論知識體系。只有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體系作為基石,并在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2],才能保障學生更加樂于接受并愿意主動實踐思政教育的各項理論知識,長期堅持這種教育方式,會對新聞專業學生思政素養水平的提升有十分顯著的幫助。
二、高校新聞專業學生思政素質水平提升中存在的缺陷
(一)學生無法有效辨別多元化的思想觀念和價值
我國處于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體系內部的新聞專業思政教育中也出現了全新的威脅,那就是時刻充斥在學生周圍的多元化的文化價值觀念和思想。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源是當今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現如今國內的高校群體已經成為多元化價值文化觀念聚集的主要場所。在這種情形下,學校對包括新聞專業學生在內的高校全體學生的思政教育都會面臨逐漸增多的思想價值給學生帶來的誘惑的威脅。
(二)新聞專業教師自身能力所限
新聞專業學生在自身思政素質水平的提升過程中,教師這一角色所承擔的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說,新聞專業學生自身思政素養水平的提升是依賴于教師自身的思政素養水平以及教育方式的。教師在這個環節中,除了需要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基礎知識之外,還需要發揮自身對于學生發展的榜樣作用,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道德模范和行為規范榜樣。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新聞專業內部教師在學生思政素質水平提升的環節中,從觀念認為自身只需要負責完成專業課程的教育工作便可,而有關學生思政水平的提升則完全依賴于專業思政課程教育和負責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師的努力[3]。正是出于這種思想意識方面錯誤的認知,使得新聞專業的教師并不會在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中主動將思政教育有關的理論知識和內容體系融入課程教育中。除此之外,在現如今網絡化的社會發展趨勢以及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課程理論知識灌輸方式,不但不適用于新聞專業這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育,并且對于思政教育而言,也因為缺少了實踐層面的有效支持,使得學生無法在有效實踐各項思政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顯著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質水平。
(三)學生的新聞專業認同出現問題
新聞行業在社會輿論的引導和正確價值觀的傳導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不單單要求高校教育體系內部新聞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思政素質,并且需要其對新聞行業產生較為強烈的認同感。但是在當前各類新媒體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及發展的態勢下,新聞的價值標準和生產模式也出現了二次重構的趨勢,并且各類新技術的應用大范圍地取代了原本新聞內容的生產等各個環節中需要各項人員承擔的腦力集體勞動。從本質上來看,新媒體環境的深入發展使得新聞內容的生產出現了一種液態化的發展趨勢,新聞生產更像是記者和受眾群體之間的一種對話方式,新聞工作人員并非是整體的新聞事件中唯一的敘述主體。新聞生產和實踐環節方面出現的種種變化,導致新聞內容自身的專業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質疑,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本身對于所學專業以及今后從事行業的認同感也會顯著降低,從而無法更為有效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以及思政教育知識。
三、有效提高高校新聞專業學生思政素質水平的具體策略
(一)借助專業認知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理想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專業認知教育的有效開展和落實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學生群體來說,在培養其專業興趣以及樹立其專業理想和精神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專業理想的正確樹立以及堅持正是一個學生思想素質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現和要求之一。在完全明確專業認知教育在新聞專業學生思政素質水平提升過程中發揮重要推動作用的前提下,高校教育體系內的新聞專業可以在組織學生參觀實際新聞單位的前提下,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化地對今后所要從事的行業產生深度的認知并將深刻認識該專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通過結識所參觀新聞單位內在行業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幫助學生在提升專業知識學習信心的前提下,樹立有關新聞專業正確的理念,從而使得學生在新聞專業課程知識以及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更加主動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4]。同時學校也可以通過定期邀請與自己有合作的各個新聞單位內部的優秀新聞傳播人物在課堂上分享與新聞專業有關的各項知識和技能,為學生樹立一個在思想道德素質和新聞傳播技巧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素質的榜樣,并通過和這些優秀人物進行定期的溝通和交流,使得學生可以在新聞行業優秀傳播人物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政素質水平。
(二)新聞專業內部專業思政體系的建立完善
新聞專業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機融合,確實在學生思政素質水平的提升上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但這也是需要以各類新聞專業的課程內容作為基礎和依托的。從我國目前的新聞專業發展情形來看,在高校教育體系的新聞專業課程設置中,處于核心地位的課程,包括了中國新聞事業史,新聞學原理,傳播學原理等等,而且這些課程在大學四年的教育時間中,呈現出一種階梯狀分布的趨勢。為了在這些課程教育的環境中更好地提升學生自身的思政素質水平,需要對這些課程中自帶的思政教育元素進行全面的發掘和有效的利用。
(三)新聞專業教師團隊的高水平建設
在現如今國家有關部門十分重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下,新聞專業的教師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思政素質水平,也需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有關的能力水平,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思政行為榜樣,并且這也是新聞專業教師教學方式得以更新發展的必然需求。高校內部的黨組織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內部會議,幫助新聞專業的教師認清主流思想意識形態,并且更加重視新聞專業課程教育對于學生思政素質水平提升發揮的關鍵作用。同時對于在新聞專業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全新方式,學校也可以通過組織教師進行定期培訓,給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從而使教師可以有效地應用各項全新的教學方式,在改變傳統知識理論灌輸方式的前提下,借助多媒體和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以一種有趣直觀且生動的方式給學生傳遞相關的思政教育知識,并組織學生定期參加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得以在實踐環節落實自身學到的思政教育知識,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質水平。
四、結語
作為高校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新聞專業,其自身也是與主流意識形態相似程度較高的一個專業,在當前十分重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背景下,只有通過專業認知教育活動的全面落實、專業化新聞思政體系的建立完善以及教師團隊專業化建設力度的不斷增強,方可在有效規避各項新聞思政教育缺陷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學生的思政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 匡江紅,張云,顧瑩.理工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管理觀察,2018(01):22-24.
[2] 牛秋業.以專業課教學為平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1):56-58.
[3] 劉軍根.“一帶一路”背景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43):78-80.
[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06):44-46.
作者簡介:謝韻歆(1999—),女,廣西桂林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