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延期開學期間,學生長期居家生活學習,社交活動銳減,接收到的社會信息龐雜,不利于心理成長,這對留守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嚴峻考驗。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引言: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生的心理素質的亟待提高,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伴隨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物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家庭結構的變遷(如離婚率的提高)等社會因素,給孩子帶來緊張、焦慮、恐懼,以及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身心問題也越來越多。針對這一問題我將展開對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一、學校通過家訪的形式調研發現,與普通學生相比,留守學生表現出諸多嚴重影響自身成長的心理問題。目前淺談延期開學期間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如下:
1、孤獨感增強。據留守學生的家長反映,子女經常獨處,不愿主動通過電話與他們交流,也很少與同學線上交流。家訪中學校老師與他們交流時,也表現消極,勉強應答。并且,在他們在回答中,流露較為強烈的孤獨感,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無奈與無助感。
2、自卑感加深。個別留守學生屬貧困戶子女,由于居家偏遠,手機、電腦、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硬、軟件條件不達標,網上學習及必要的在線社交活動嚴重受限,與同班,同村、社區其他學生產生相對性差距之后,這部分留守學生的自卑感不斷深化。
3、焦慮情緒加重。因客觀原因、不可抗力等因素滯留在外地的家長通過孩子的祖父母等其他親人了解到,留守學生呈現坐臥不寧、惶惶不安的精神狀態,焦慮情緒較以往更加嚴重。
4、恐慌心理顯現。調研中發現,個別孩子面臨突發事件有不同程度的恐慌、消極想法,有囤積糧食、生活必需品,甚至逃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的應急避險計劃。
5、厭學情緒上漲。通過家訪發現,“假學現象”在中學階段留守學生群體較為普遍。除此以外,部分家長還提到,每次通過電話談論學習問題,子女會不耐煩、甚至生氣,在輔導問題上更是鞭長莫及,管束難度大。復學以后因厭學情緒導致的入學報到遲滯,普通高中學生申請休學、退學現象明顯多于以往同期。
6、手機依賴心理愈發嚴重。因在線學習等措施的出臺實施,客觀上需要每個學生長時間居家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在此過程中,留守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監管,容易接觸到并沉迷于網絡游戲、短視頻程序等互聯網世界新鮮事物,對手機的依賴感相較其他時期愈發強烈。
7、教育改革嚴重滯后。學生的綜合評價方式方法存在問題。現在的教育,我們推薦選撥學生進行深造往往是通過參加考試的方式,按照成績排次進行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也造成了資源和成本的浪費。如果從最初學習起,我們就注重學習成績的過程化管理,對平時期中期末各科的成績進行分級實時記錄,比如:85-100分為A級,70-84分為B級,55-60分為C級,55分以下為D級。那么,高考選拔人才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再進行專門的考試,只需要根據歷年考試的情況進行匯總,獲取多少個A、B評價可以進入第一類大學;獲得多少個B、C可以進入第二類大學,以此類推。
令人欣喜的是,學生返校后同齡人之間社會交往增多,同時,學校如能及時進行宣傳教育、心理疏導,大部分學生能理性的認識目前的形勢,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由于生活、學習環境的改善,大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并能保持較好的學習勁頭。但留守學生的孤獨、焦慮、恐慌和厭學等負面情緒因素只是稍有舒緩,較普通學生仍存在很大差異。
二、基于以上問題,學校和教師應針對此現狀做出對策如下:
1、促成留守學生父母增加陪伴。大量研究表面,留守學生的諸多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由于在其成長過程中父母陪伴缺失引起的。增加留守學生的父母陪伴時長可顯著改善孩子因突發公共事件而爆發的孤獨、焦慮和恐慌等心理問題。
2、強化學校心理輔導機構職能。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心理咨詢輔導機構,對受負面心理因素影響的學生進行專業輔導,個別或群體干預。學校心理咨詢室應對這些學生單獨建檔,對他們的基本情況、成長經歷和曾出現的特殊心理問題都進行詳細的記錄。要對這一群體的共性和他們每個人的個性都要有深刻的了解。針對他們的心理問題,盡快干預,輔助改善。
3、動員社會力量精準實施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平時教學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廣泛動員社區干部、駐村工作隊員、大學生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在延期開學期間采取對留守學生“一對一”心理干預,精準施策。
4、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以本次學校的安排為契機,探索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機制,對今后任何類似的突發公共緊急事件背景下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開科學指導,專業干預。
5、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態度
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將直接影響他的一生。
6、培養學生積極的閱讀和學習習慣
大家都知道,有計劃的每天閱讀好的讀物,能使人掌握知識,提高素養,了解人生的真諦,養成熱愛生命和生活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去正確認識和對待人生和前途,能使人始終樂觀向上,斗志昂揚。然而,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中學生整日無計劃的漫無目的學習,還有很多中學生普遍存在著厭學情緒。他們把讀書學習視為痛苦、負擔和壓力,對學習沒有熱情,毫不感興趣。他們反感、厭惡、甚至憎恨學習。這種強烈的厭學情緒使有些中學生自暴自棄,很容易被社會上的壞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必須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努力培養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向健康的軌道上發展。學校精心組織,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有針對的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有了良好的習慣,教育也就有了突破的成果。
7、培養學生開朗豁達的胸襟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關鍵的轉折時期,想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維護和保證心理健康,想健康地成長,就必須學會正確地對待名利。如果一味地追名逐利,整天挖空心思,處心積慮,夜不能寐,必然會產生消極的不良情緒,將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會造成悲劇。因此,我們要教育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一方面,爭先進,創一流。另一方面,不計較功名得失,相信付出終有回報,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有了這樣的名利觀,他們就不會因自己的條件不如別人而自卑,也不會因個人一時的得失去斤斤計較,心理平衡了,身心自然也就健康了。
8、老師在延期開學期間要多關心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只是重視心理輔導與咨詢而不熱愛學生是做不好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的。對于中學生來說,隨著自主意識不斷增強,他們輕易不會把自己的心里話講給別人。這種情況下,科任教師如果再時時處處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即使有心理困惑,也不會講給老師聽的。因此,要想做好對中學生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教師必須要熱愛學生并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向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也才有可能搞清學生存在什么心理障礙并對“癥”下藥。
9、延期開學期間要繼續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做好必要知識儲備。
教師一般都具備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但要做好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這些知識還遠遠不夠。因此,教師有必要利用業余時間多學一些心理輔導方面的知識,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現在電視臺、互聯網和雜志上有關心理輔導方面的內容很多,為老師學習心理輔導方面知識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10、采取線上談心方式
學生有什么心理障礙往往會或多或少地在言談舉止上有所表現。教師如果善于觀察學生就不難發現他們心理上的一些“蛛絲馬跡”。發現學生可能有心理障礙或困惑后,教師不一定要馬上找他們談。可以再從別的同學那里側面了解一些情況,以便盡可能多地掌握信息。這樣做可以使后面的心理輔導工作更有針對性。完成觀察和了解學生后,教師就應該尋找機會和學生談心,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只要教師能象朋友一樣對待學生并講究談話策略,完全可以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話,對學生進行比較自然的心理輔導。這種心理輔導往往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另外,現在教師也可以通過網上聊天的方式和學生進行談心。
總之,延期開學期間留守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遇到了新的考驗,為輔助他們更好的應對,我們要總結出針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的措施和經驗,為我們后續的教育教學提供幫助。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平涼市2020年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后疫情時期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20】PLG166,負責人:王丹。
作者簡介:馮金龍(1984.01-),男,漢族,甘肅省靜寧人,涇川縣第一中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