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目的:探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20例,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10)接受紅霉素治療,觀察組(n=10)接受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和治療時間以及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啰音、咳嗽、發熱消失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阿奇霉素;紅霉素;小兒支原體肺炎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常見的疾病,肺炎支原體肺炎是感染肺炎支原體病原導致的,這種支原體病原是目前已知中最小的微生物病原,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1]。近年來小兒成為其主要感染的人群,其發病率急劇上升,目前尚不明確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病因,多采用對癥治療和抗感染治療,但效果不明顯[2]。本研究就探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20例,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10)接受紅霉素治療,其中男7例,女3例;年齡10個月~12歲,平均(5.91±1.14)歲;觀察組(n=10)接受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其中男6例,女4例;年齡10個月~12歲,平均(5.87±1.1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1)年齡≤12歲;(2)家屬均知情研究;(3)無先天性心臟病;(4)無器官功能障礙。本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止咳、化痰、退熱、補液等常規治療,對照組靜脈滴注紅霉素(美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678,規格:10mL),10mg/kg/次,1次/d,病情穩定再口服紅霉素片(湖北綠金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0743,規格:0.1g),25~30次,3次/d。觀察組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7H0101,規格:10mL),10mg/kg/次,1次/d,病情穩定再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山東綠因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971,規格:0.1g),10mg/kg/次,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3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啰音、咳嗽、發熱)消失和治療時間以及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靜脈炎、皮疹、腹瀉、惡心、嘔吐)。臨床療效: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肺部陰影吸收<40%;一般: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肺部陰影吸收40~70%;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陰影吸收≥70%。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和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啰音、咳嗽、發熱消失時間明顯快于對照組,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100.00%vs80.00%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10.00%vs20.00%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 討論
小兒支原體肺炎不僅會損害患兒肺部和呼吸功能,還會給其其他系統和器官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及時給予有效治療。肺炎支原體是一種特異性抗原,它會刺激機體產生IgE,發生氣道變態反應,而此過程中炎癥細胞又會釋放白三烯,進一步加重氣道變態反應,因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結構,所以其他β內酰胺類藥物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臨床采用大環內酯類藥物[3]。紅霉素和阿奇霉素都是大環內酯類藥物,因紅霉素不良反應高,且過早停藥又容易復發,所以常采用第2代大環內酯類藥物阿奇霉素,不僅抗菌譜廣,還具有較長的半衰期達,療效持久,安全性高,而通過序貫療法,可先通過靜脈滴注穩定其病情,再通過口服給藥,延長治療效果[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和治療時間以及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尹燕.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07):56-57.
[2]張艷艷.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小兒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療效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5):67.
[3]林娟娟,牛迪.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行優質護理的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05):171-173.
[4]張珠萊.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4(0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