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 要:高中化學教師需立足化學學科特點,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知識探究作為引導學生自主、快樂、深入認識化學世界的主要方式.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自制教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展實驗,培養學生思考探究能力.運用信息化教學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基于此對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培養策略;探究能力;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制定有效教學策略已經成為了高中化學教師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根本方式.眾所周知,高中化學既屬于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也屬于實驗性較強的學科,所以教師應基于自制教具、化學實驗以及網絡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將根據上述思路探究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相關策略.
一、自制教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化學教學的應用,必須要在一定的原則指導下進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實驗教學法的價值,讓學生對化學產生不一樣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轉變思維方式,構建開放式、探究式課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親自動手參與,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究意識.對于學生而言,自制教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與知識的全面結合,使得知識變得簡單、通俗,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的效果提升,必須建立在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參與積極性的提升上,自制教具的應用,就是讓學生借助一些材料對課本的知識進行簡單的模型制作,這樣學生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就會有基本的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原子結構與性質”學習時,首先,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這一部分的知識進行簡單的預習,讓學生對原子的基本構成有簡單的了解;其次,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本提供的知識利用橡皮泥進行模型制作.這樣對自制教具的應用,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原子的整體結構與元素有深入的了解,如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周圍有一定數量的電子環繞.學生通過這樣的制作過程,學生對原子的構成知識點很容易就能掌握,自制教具的應用教學價值遠遠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相互之間的互助學習.
二、開展實驗,培養學生思考探究能力
在新課程指導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高中化學實驗內容自身的特性優化實驗教學設計,合理豐富實驗途徑.具體而言,在實驗教學設計中,化學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進行安全、開放程度適中的化學實驗,通過這樣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素養并輔助學生理解、記憶化學知識.而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化學實驗,教師應當以更合理、安全的方式進行演示.化學實驗是對化學理論知識的驗證過程,一旦脫離實驗很多的化學知識就很難理解,通過化學實驗學生才能清楚的認識到化學現象或者物質的基本特性.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可以以化學實驗為介質,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一些物質的特點,從而引導學生反思實驗過程,得出正確結論.
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學習時,教師提出問題“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之間有何關系?我們應如何判斷?”這里就可以引導學生做實驗,教師組織學生做氧化銅和氫氣反應的化學實驗,步驟如下:第一,要準備氧化銅、氫氣、試管、酒精燈等實驗材料和儀器;第二,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使氧化銅和氫氣進行化學反應,觀察現象;第三,觀察底部出現固體并有水滴生成,說明氧化銅和氫氣反應生成了銅和水,由此寫出化學方程式:CuO+H2△Cu+H2O.通過這個實驗,既可以提升學生思考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實驗操作和核心素養.
三、信息化教學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受國家經濟發展以及以往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許多高中的化學實驗基礎條件并不好,比如化學實驗品不夠、化學實驗器材陳舊等.對此,化學教師應當向學校申請優化實驗教學的客觀條件,并為學生打造堅實的化學教學基礎.傳統的高中化學教育存在資源壁壘,許多內部的教學資源無法共享,也就難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利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資源,包括教案、微課、學生作業等放到云盤上,其他人可隨時閱覽,如此就能夠打破資源壁壘,消除信息孤島.同時,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普遍利用“填鴨式”“滿堂灌”等不科學的教學方法,而借助云課堂教學手段,教師可選擇的教學方法就非常多,可以有效激活課堂教學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就能夠把自己設計的氧化還原化學實驗方案、實驗數據、教學方法、學生反饋等重要資源分享給其他教師,因地制宜,優化改造,不斷豐富,如此就能讓其他教師共享教學成果,提升學習成效.同時,學生在云盤上下載相關的教學視頻,解決一些遺留問題,或能找到新的學習思路和方法.除卻常規的教學實驗儀器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模式整合實驗過程,引導學生了解整個實驗過程,同時利用學習類軟件,引導學生從中學習不同的氧化還原實驗,分析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之間的異同點,還可以采用增強現實(AR)技術,大家用VR眼鏡就可以觀看整個實驗過程,并且自主觀看不同的實驗節點,深化知識理解.
綜上所述,自制教具、化學實驗以及網絡化教學模式三者各有側重,分別培養學生的知識理解、知識實踐以及綜合性知識探究能力,總的來說,教師需立足化學學科特點,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知識探究作為引導學生自主、快樂、深入認識化學世界的主要方式.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個人淺見,希望能為各位教師提供教學幫助.
參考文獻:
[1]徐麗娟.高中化學教學兩方面觀念的剖析[J].現代交際,2016(17):49.
[2]王成.信息技術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對策分析[J].教書育人,2019(35):21.
[3]李娥.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142.
[4]趙蕾鳴.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9(27):38.
[5]曲秀春.試論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91.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