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娟
摘 要:傳統物理課堂知識講解過程較為抽象,它很難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激發出來。結合微課模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將物理課程知識點以一種簡單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有助于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借助微課教學模式,營造一種特定的學習氛圍,借此優勢引出相關的課題,幫助學生完成個性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探討了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結合創設教學情景、注重因材施教、優化實驗過程等策略去為學生帶來指導,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微課;高中物理;學生
微課教學方法即是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微視頻作為重要載體,將學生引入到特定學習空間內的一類教學方案。利用微課進行教學,能夠彌補傳統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教師必須加強微課教學手段與高中物理課堂的聯合發展,彌補教師教學力量的不足,推進課堂教學質量完成改革。教師需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應用微課創設特定的學習情景。在物理課堂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探索發展能力。
一、微課在高中物理課堂上的應用優勢
微課不同于教師的單一講授,其資源豐富、內容涵蓋較廣,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物理學習空間。教師可在教學每一節課堂之前,借助微課設計一定的教學計劃。這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教學的基本過程,它能夠避免由于傳統課程教學所帶來的一些枯燥性以及單調性問題【1】。
教師可利用好微課教學模式,加強特殊教學氣氛的營造,讓學生在物理課堂上開展不斷思考。鼓勵學生進行學習,探索物理活動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同交流,學生也愿意跟隨教師一同理解物理課程學習內容了。在每次引入新課時,教師應利用好微課進行有關學科問題的突破。向學生展示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物理實驗,鼓勵學生自主觀察物理實驗過程,引導學生細心地辨認物理實驗現象。在每一節物理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反復察覺。設置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容易理解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模式關注物理知識學習本質。這樣的微課教學方法能夠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在學習時也愿意跟隨教師一同探索物理學習問題了。
二、微課應用于高中物理課堂上的策略
(一)利用微課,創設物理教學情景
在教學高中物理時,教師可以借助各類微課資源去將難懂的物理知識以形象化模式展示出來【2】。它能夠強化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激起學生的形象思維。
例如在教學《圓周運動》這一課程時,教師在教學之前就可以借助微課向學生展示游樂場旋轉飛椅、汽車轉彎、棉花糖制作、洗衣機工作原理等圖片。之后幫助學生了解圓周運動的具體過程以及核心概念,提出如下幾個問題――汽車在轉彎時為什么飛不出去?關于離心運動,你知道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嗎?坐在旋轉飛椅內側和外側的孩子,哪個運動速度是更快的?這些問題都是與圓周運動有關的一些知識,教師在教學時可借助這些問題引入本節課程。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不能夠立刻去向學生解答,而應該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在授課之前,激發出學生學習圓周運動知識的欲望。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到圓周運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景內了解圓周運動知識。這會開闊學生的學習想象力,使學生認識到圓周運動這樣一種普遍運動。又如在教學《平拋運動》這一課程時,教師同樣可以借助微課進行教學情景創設。教師首先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自由落體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等運動軌跡利用微視頻模式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到平拋運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時間、空間、距離。讓學生通過推算其運動過程,了解到處于平拋運動物體運動的基本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知曉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這時他們也會結合平拋運動的公式記憶其運動特點。教師在這時不妨幫助學生做好總結,讓學生了解到平拋運動就是勻速直線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其運動軌跡為曲線,平拋運動的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教師需借助微課創設特殊的物理教學情景,保證復雜物理知識的簡單化教學,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微課,注重因材施教教學
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基礎是不太一樣的,教師的教學過程也應該體現出學生之間的相互差異。只有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異同點,教師的某些教學方案才會變得更具指導性。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的不同,教師在教學時應將學生按照能力以及個性情況劃分為A層、B層、C層這幾個不同的層次。對于A層學生來講,其學習能力較好,自主探究性較強,能夠在課堂上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B層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具有一定的上進心,能夠積極探索教師提出的問題。C層學生愿意跟隨教師一同學習,但是其成績卻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進步空間。在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層次之后,教師可以結合QQ群、微信群等群聊組織。將相應內容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對學習內容做出選擇【3】。
例如在教學《機械能守恒》這一課程時,教師在教學前就應該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之后對于A層學生來講,教師需要求學生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全部內容。學會探究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某些滑塊運動以及圓周運動的題目。對于B層次的學生,要求學生搞懂機械能守恒定律內容,知曉如何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某些物塊的速度以及時間問題。對于C層學生,教師則要求學生記住課本上的一些知識,做好課后練習。在這樣的不同分工模式下,每一位學生都會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學習地位。A、B、C三層次的學生都知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就是在重力或者彈力作用下,物體系統內動能和勢能發生相互轉變的一類過程。對于學生記憶的難點來講,其主要是在于物體的受力分析過程。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給出盡可能多的受力分析題。結合機械能守恒定律,要求學生進行掌握。對于B、C層次的學生,則鼓勵學生記住定理。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認識機械能的外力與內力,了解其做功的轉化特點。這樣的物理知識教學過程更具詳細化,它會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在課堂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后續可以針對性的要求學生交換內容,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三)利用微課,優化物理實驗過程
高中階段的物理實驗內容具有著一定的復雜性以及抽象性,某些實驗現象很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行掌握。學生若只是通過肉眼觀察,也是很難了解其知識發現特點的。教師在教學物理知識時,需借助精密的儀器以及正確的實驗演示去達到預先的實驗效果。但是其實驗過程仍然會受到實驗場所、實驗時間、實驗地點的影響,學生很難在實驗參與過程中搞懂物理知識。對此,教師需借助微課再現物理實驗過程。利用好某些微視頻的展示,還原物理實驗的真實性。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降低物理實驗操作風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物理實驗步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氣壓”的相關知識時,由于實驗器材的受限,教師很難在課堂上做好演示實驗。這時教師可借助微視頻模式,上網搜集與氣體等容變化發生規律有關的微視頻。將其展示出來,之后推送給學生一定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理解。學生通過實驗認知,能夠了解到其基本的實驗內容。教師順勢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程展示的實驗器材如注射器、溫度傳感器、壓強傳感器做出詳細介紹,結合實驗過程對學生提出一些探究性問題――如實驗中得到的圖像如果換成另一種氣體圖像的話,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如果在同樣的條件下更換氣體,其圖像還一樣嗎?氣體壓強和溫度成正比嗎?在等容環境下壓強和溫度變化關系又是怎樣的?這幾個問題概括了本節實驗課程的中心,學生會在問題指導下清晰地認識到實驗現象。教師必須順應學生的學習思路,引導學生做好同步思考。借助微課優化實驗結果,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讓微課教學成為了教師進行教學的一大法寶。教師必須發揮出微課教學的輔助功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興致。致力于營造良好的物理課堂教學氣氛,結合微課進行實驗過程優化、加強因材施教教學、創設特殊教學情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物理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構建一個更加靈活、更具高效性的物理課堂。完成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優化,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進而升華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塔娜.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3期):111-111.
[2]張媛媛.淺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學習研版,2015(5):47.
[3]周方.淺談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5(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