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善玉
摘 要: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都是需要學生需要從學科學習中一步步掌握,學科育人成果集中體現在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從而讓課堂教學更有效,這對堅守一線的音樂教師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
關鍵詞:核心素養;自主音樂需求;音樂文化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2016年9月,令人矚目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正式出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都是需要學生需要從學科學習中一步步掌握,學科育人成果集中體現在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從而讓課堂教學更有效,這對堅守一線的音樂教師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執教二十余年,現將自己探索中的教學實踐和同行們分享。
一、培養學生自主音樂需求
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中指出:“自主音樂需要是學生自覺進行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基本動力,也是學生自主發展素養在音樂學科的具體體現。”[1]引導學生對音樂興趣愛好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音樂和體驗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感到愉悅,這也是滿足審美需求的一種方式。在音樂教學的實踐中我發現,音樂課堂上愿意展示自己、表達對音樂的愛好只有少數學生,可能是因為性格內斂或是羞怯抑或其他原因,不愿意在課堂上發言或表現的占大多數,我在思考,作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激發出學生潛在的音樂潛能,在課堂上如何讓更多的學生愿意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使音樂成為人人都敢于參與、人人都樂于走近的學科。
在新學期的音樂課堂上,我宣布每周的音樂課,老師也會布置作業。頓時,各種問題充斥在教室里:“音樂課也有作業?怎么做?做什么?”等學生稍稍安靜下來,我才開始布置我的作業。每堂課我都會預留幾分鐘,每個學期每位同學按學號的順序必須在課堂上進行一段表演。表演內容不限,可以唱一首歌,可以跳一支舞,可以演奏樂器,甚至可以是配樂詩朗誦,但需要自己準備配樂;音樂書上的內容可以,自己喜歡的內容也可以。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有在眾人面前表現的經歷,有很多同學是第一次在課堂上表演,表演時他們有的緊張得手發抖,有的眼睛不敢直視前方,雖然他們的歌聲或許很小甚至跑調,他們的演奏忘譜甚至出現失誤,但在課堂上終于能夠展示自己,這是令人欣喜的。每次在學生表演完,我會主動給予掌聲,引導學生對表演者予以鼓勵和尊重。學生們的音樂潛能被每節課的幾分鐘表演所激發,樂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并且從中體會到愉悅感。此時的音樂課堂不再是小部分學生的主場,各項音樂活動中學生們自主自覺地參與,音樂課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提升學生音樂文化理解
音樂文化理解是社會人文素養積淀的體現。對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文化特征的了解都屬于音樂文化理解的范疇。音樂課堂教學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定的文化理解,無論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了解音樂還是從音樂發展的角度認知社會都是大有裨益。
每個地區每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在課例朝鮮族民歌《阿里郎》的教學設計方案中,課前我讓學生去收集朝鮮族的人文及音樂文化等相關資料,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大家的資源又得以共享,使學生對朝鮮族的人文有了多方面的認知和了解,為更好地理解朝鮮族音樂奠定了基礎。在課堂中我選取不同版本、不同風格的《阿里郎》,讓學生去感受、體驗,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用哼唱、體驗、分析、律動等方式讓學生感受音樂要素在不同歌曲中的變化和作用。朝鮮族歌舞文化的風格特點始終蘊涵其中。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音樂審美體驗,使學生不僅對朝鮮族音樂的魅力有所感知,對朝鮮民歌的認識和喜愛有所增強,也對他們的音樂審美視野有所開拓。
這樣的課堂通過不同形式的音樂實踐引導學生對我國少數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有所關注,也使學生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有所了解。
三、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歷史的積淀,安慶的地方戲曲黃梅戲是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安慶寶貴的精神礦藏,在教學中我也將黃梅戲帶到了音樂課堂。黃梅戲是一個年輕的劇種,一百多年的歲月黃梅戲歷經風雨,不斷突破,終于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藝術以唱、念、做、打為表演藝術手段,集表演、演唱為一體,是一種綜合性表演藝術。我一方面通過自制微課《黃梅飄香》讓學生了解黃梅戲的發展歷史,增強學生對家鄉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另一方面從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個性鮮明的劇中人物、不同時期有代表性的表演藝術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識入手,將學生逐漸引入黃梅戲藝術的欣賞之中,使學生了解戲曲是如何通過唱念做打的藝術手段來演繹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和表現人物情感的。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易學、易唱、易做的選段進行學唱與學做教學,使之由淺至深逐步進入戲曲角色和人物的學習之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對家鄉戲曲的熱愛。
通過目前的教學實踐,賞黃梅、唱黃梅的學生們在唱念做打中,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在耳濡目染中,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所折服;在潛移默化中,核心素養研究被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所浸潤,校園里處處散發著黃梅的芬芳,增強文化自信。
四、豐富音樂的教學內容
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之時,教師應當將音樂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參考內容,因為教材中的知識大部分都是由專家所遴選的知識,可以代表最高水平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之時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上課之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們示范音樂的演唱技巧或者彈奏技巧,然后再帶領學生一起彈奏或者是演唱音樂。在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找出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對自身所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反思。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使用信息教學工具對上課時的音樂內容進行回放,幫助學生們理解在教學中老師所講述的內容,使學生們從以往被動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學習,可以提升學生探索欲望。為了可以豐富音樂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音樂場景進行想象,在想象過程之中去感受作者在創造音樂情境,體驗作者創造心情,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內容,以此來提升教師對音樂核心素養的理解。通過豐富音樂教學內容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知識,有助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五、積極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工具
隨著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前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由于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等一系列的優點,可以為音樂教學提供良好教學環境,為此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音樂教學之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們音樂素養。正是由于多媒體技術作為一項先進技術,其強大教學功能也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有助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使音樂教學達到一個更高層次,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在音樂教學過程之中,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輔助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更多音樂核心知識,解決教師無法通過課本講授清楚的疑難雜癥,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某首歌曲之時,由于這首歌曲屬于外來歌曲教師可以首先播放這些歌曲的內容,使學生們了解歌曲的特點,在視覺方面有所感受。在對音樂歌曲正是講解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通過多媒體來展示自己所收集的各項材料例,如與歌曲有關的人文風情和文化習俗,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歌曲的認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核心素養的提出賦予了教師新的使命,伴隨著課改,我們每個教師都在成長,成長為一名教研型的教師是我們的目標,做一名不辱使命的師者,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的愿望。
參考文獻
[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林崇德等。《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2016年9月。
[2]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