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輝
摘 要:隨著新課標在高中教育領域得到深入貫徹落實,高中語文教學中名著導讀開始受到重視,特別是我國提出在學校教育中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倡議的基礎上,名著導讀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從高考閱讀的角度,要正確處理名著導讀與高考閱讀的關系,發揮名著導讀的作用對學生的高考閱讀能力加以培養。本文將高中語文教學中名著導讀與高考閱讀之間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在把握新課標影響的前提下對名著導讀與高考閱讀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層次解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名著導讀;高考閱讀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新時期在語文教育改革實踐中要加強對名著導讀的重視,人教版必修教材也劃分出名著導讀方面的內容,希望能借助名著導讀對學生的文學能力進行針對性訓練,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高考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學習效率得到不斷的提升。因此從高考閱讀的角度進行分析,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要重點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名著導讀與高考閱讀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層次解析,對名著導讀的重要作用形成全新的認識,為學生參與高考閱讀提供相對積極的引導。
一、新課標基于高考閱讀對名著導讀的新要求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和基本教學理念進行了明確,認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探索。受到新課標的影響,語文教材編撰出現了相應的變化,設置了名著導讀的板塊,重點針對名著的教育意義以及文化內涵進行挖掘,希望能引導學生從深層次完成對文學名著的閱讀,能把握名著的精神價值理念反思自身行為和思想,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同時,新課標基于高考閱讀題型的設置對名著導讀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認為在名著導讀環節要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素養和思維能力進行訓練,使學生能在高考閱讀中對相關題型進行細化的分析,從而提高高考閱讀成績。
二、名著導讀與高考閱讀之間的深層緊密聯系
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進行系統的研究,能發現新教材板塊對名著導讀進行設計,提出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名著導讀的重視,要重點針對名著導讀教學活動進行創新,關注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語文審美鑒賞能力的強化和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對名著導讀與高考閱讀之間的關系進行解析,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論述:
(一)名著導讀能促進學生個人發展
文學名著簡單的說就是在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能夠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具有重要教育意義或者揭示現實意義的文章。而文學名著之所以能夠得到多數人的認可,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本身蘊含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能夠啟發閱讀者進行深入思考,對閱讀者的人生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2]。在高中階段學生對文學名著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和個人綜合素質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對于學生健康成長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閱讀題型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名著閱讀成為高考閱讀題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使名著閱讀成為受到學生廣泛關注的內容,如何引導學生對名著加以閱讀能為學生更好的完成閱讀題型提供重要的輔助。
例如按照高考題型的變化,在實際開展名著導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入多種趣味性教學方法,對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微課教學等進行整合,開發名著導讀方面的班級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和文學閱讀整體能力,對于學生更好的完成高考閱讀任務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二)名著導讀能提高學生閱讀質量
文學名著涉及到的內容相對較為廣泛,多元化的對文學閱讀進行開發,能將文學名著閱讀指導與學生的生活、人生以及理想信念等聯系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滲透文學名著閱讀指導思想,發揮名著閱讀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思想認識不斷提升,維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3]。而在傳統的文學名著閱讀指導環節,部分學生往往會因為文學名著過于深奧,無法形成深入理解造成文學名著閱讀積極性偏低,并且市場上網絡文學的存在對文學名著閱讀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這就造成在高考閱讀題型改革,文學名著閱讀受到重視的情況下,部分學生迫于高考壓力會出現快速盲目閱讀的問題,忽視了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深層次內涵的挖掘。在此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名著導讀進行開發和設計,重點針對學生當前閱讀問題進行分析,為學生推薦更加適合學生的書籍進行深層次閱讀、有意義的閱讀,能促進學生閱讀質量的整體性提升,幫助學生完成對語文素養的構建,能為高校閱讀指導提供重要的輔助,促進學生綜合閱讀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名著導讀能輔助學生自主探究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名著導讀教學板塊的設計和實施能為學生對文學名著進行閱讀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指導意見,能將閱讀這一個體行為轉變為集體的行為,發揮名著導讀的作用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4]。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為了能有效應對高考閱讀學習的需求,學生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而在教學實踐中采用設立名著導讀的方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對文學名著進行自主閱讀的機會,讓學生能在閱讀興趣的激發下對閱讀量進行不斷的擴充,從而優化學生自我綜合素養的培養,使學生的閱讀解答能力進一步優化。
如名著導讀指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按照高考題型對閱讀指導的策略進行設定,立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和高考閱讀題的現實需求,設置了故事會、詩詞朗誦、名篇精選等閱讀指導方法和形式,讓學生能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高效閱讀,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名著導讀的作用,學生的高考閱讀學習能力也能得到良好的培養。簡單的說就是名著導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能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使學生獲得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引發學生基于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參與到名著閱讀活動中,為高考閱讀做好準備工作。
(四)高考閱讀中涉及優質名著閱讀
受到新課標貫徹落實的影響,高考閱讀題型在語文考題中所占比重相對較大,并且由于高考閱讀板塊涉及到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名著閱讀不僅僅包含幾篇常見的文章,而是與學生參與多元化的名著閱讀存在直接的關系,在此情況下只有充分發揮名著導讀的作用促進名著閱讀落到實處,借助名著導讀的力量促進學生主動閱讀,對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才能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塑造[5]。在當前多樣化的高考閱讀題型設計方面,重點考察文章對于學生群體的啟示作用,特別是在很多蘊含哲學思想和人生哲理的高考閱讀題型中,都關注學生個性化思考能力的考察,希望學生能在有效閱讀的基礎上提出個性化的看法,從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精神品質進行合理化的培養。
(五)高考閱讀與名著閱讀交匯融合
高校閱讀與名著本身存在緊密的聯系,名著閱讀與高考閱讀的融合,能讓學生有目的的、積極的進行閱讀,借助閱讀接觸世界上豐富的文化內容,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熱愛國家的積極情感。同時,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基于高考閱讀的需求對名著進行深入的探討,也能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析名著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保障高中生閱讀學習的綜合素質得到高效化的培養[6]。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課標深入推進的教育背景下,名著導讀與高考閱讀之間的關系愈加緊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系統針對名著導讀進行分析,從高考閱讀的角度針對名著導讀教學進行細化的分析和研究,面向高考閱讀教學的現實需求對名著導讀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確保能突出教學指導綜合效果,輔助學生對名著內容進行系統的學習,切實突出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能。
參考文獻
[1]方文飛.閱讀名家名著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基于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閱讀題來源的分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11):45-47.
[2]劉偉.整本書閱讀背景下的名著考查——以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為例[J].甘肅高師學報,2018,23(06):88-90.
[3]任莉.語文核心素養觀照下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4]汪美霞.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問題與策略研究[D].寧波大學,2018.
[5]蔣霞.整本書閱讀視域下的高考名著閱讀考查——以《紅樓夢》為例[J].語文建設,2018(16):62-65.
[6]雷燕,陳功龍.高中語文教學中名著導讀與高考閱讀的關系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08):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