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帆
摘 要:隨著新課改一系列新要求的的提出,多數高中地理教師已經在逐步根據新要求完善自己的教學課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有部分教師未能抓住新課改變化的重點,使得教學方法依然保持在原水平,難以達到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給地理教師能夠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課堂教學
前言:高中地理知識瑣碎且內容量巨大,具備極強的綜合性,實踐證明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很難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全部的地理知識,使得學生在學習地理時總會出現混淆知識點、遺忘速度極快等問題,極大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改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通過一列改革,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培養學生的各項地理學習技能,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地理學習能力與水平方面得到顯著的發展與提升。
一、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新課改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包括要求教師轉變教師本位的教育觀念,營造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能夠靈活變通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為目標等[1]。而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地,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可以說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直接決定學生學習結果。同時課堂也是驗證新課改有效性的主要場所。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自控能力強,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但是地理知識內容之多、綜合性之強也常會讓學生感到焦頭爛額,也由于課堂教學任務量大,且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常采用教師“講滿堂”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看法,提出疑問的機會都較少,這就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變得壓抑,學生在學習時的心理負擔變得更重,壓力較大,學習狀態自然就出現問題,使得整節課學生的積極性都不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難以保證。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達到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終極教學目標。為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感興趣,畢竟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那么教師就應先從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入手,一個活躍、積極向上、充滿歡笑的課堂教學環境,能夠讓置身于其中的學生不自覺的放松自己,使學生主動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講課內容之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2]。
營造良好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將課堂導入趣味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一段有關教學內容的視頻,也可以編一個小故事,還可以以趣味游戲的方式進行導入。課堂導入是每一節課具備的環節,一個好的課堂導入相當于課程已經成功一半,因此,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導入的方法,借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學習“宇宙中的地球”時教師就可以尋找一些與之相關的天文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學生對接下來的內容產生好奇心。二是創設生活情境,地理的一大特點就是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教學也能夠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從而促使學生重視地理。若是創設的生活情境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更是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常見天氣系統”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天氣情況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地理與自己生活的聯系性。
二、創設設問題情境加強地理知識的有效傳輸,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且隨著新課改的提出,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內容也有了新的改變,而地理考查內容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總結來講就是又拓展了許多新的知識點,若是高中地理教師仍然固步自封,不能夠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就難以跟上時代的進步,在當前高中教師都在進行教學改革的前提下,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3]。因此,教師應該及時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加強地理知識的有效傳輸,以此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活躍學生的思維。首先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備課,確定所需要擴充的知識面。其次就是要控制好問題的難度,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不宜過大,這樣學生思考不出來或者思考出來需要用很長的時間,這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與氛圍。再次就是控制好提問的順序,教師提問時要保證是從易到難的,先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學生能夠快速得出答案,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愿意進一步思考其他的問題。后續出現難題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挑戰性,提高學生思考的動力。最后就是把握好地理問題的取材點與數量,地理知識點眾多,其中也十分重難點的,教師的問題應該圍繞著重難點出題,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根據問題抓住重難點,讓學生可以有重點可記,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此外要控制問題的數量,若是問題過多會讓學生抓不住重點,且內容過多容易讓學生產生心理負擔,這樣反而不利于學生記憶地理知識。
三、組織多樣的課堂活動,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
能夠調動高中生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一條教學標準就是要讓學生有真實的參與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4]。課堂活動是能夠讓學生參與感增強的較好途徑,為了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說,地理知識小競賽、小組合作探究、地理游戲等教學活動,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教師要作為引導者只需要維持好課堂秩序并且對學生的活動表現予以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
以《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就通知學生準備地球儀和手電筒,并且通過備課事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時就根據對學生地理能力的分析與了解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地球儀、手電筒來討論探究“地球圍繞著什么在不停的自傳?方向是什么樣的?”在學生基本有結論后請每組學生派出一名代表到講臺上充當教師來講述自己小組探討出的結果,演示地球自傳的形式。然后教師對每組代表的表達進行針對性點評,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參與地理學習活動的自信心。
四、巧借多媒體設備進行地理圖表的教學,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繪制地圖
地圖是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地理的靈魂所在。地理教學中涉及的地圖種類極其多樣,包括世界地理地圖、中國地理地圖、區域地理地圖、自然地圖、地形圖、氣候圖等等,這些地圖構建了整個地理教學體系。讀圖能力也是新課改求高中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地理學習技能,地理的考察方式中也有許多是以地圖為基礎的,可以說是無地圖不地理。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地圖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更為詳細的地圖模樣,然后結合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將整個地圖進行拆分,讓學生能夠更為清晰觀察到地圖中地點的每個輪廓形狀,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繪制地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的輪廓開展一個猜地點或者國家的小游戲,也可以開展地圖繪制比賽,讓高中生也能夠重視地圖,并且借此加深學生對地圖的印象。
總結:綜上所述,新課改對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對提高高中生地理學習的水平有積極的意義。為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新課改對其提出的新要求,更新教學觀念,首先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可以通過導入以及創設趣味情境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應該將教育思想從教師本位轉變為學生本位,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以及組織多樣的課堂活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能力,最后就是要利用多媒體設備教會學生繪制圖表,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周鑫.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7):33.
[2]劉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9,41(12):136.
[3]康小麗.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03):47.
[4]王曉波.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農村教育,2019(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