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株洲市職工大學(工業學校)為例(以下簡稱學校),討論了新時代條件下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師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意義,引導幫助學生尤其是差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堅持“又紅又專”中促進人品、技能的“雙合格”“雙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中職教育;思考;作用
一、正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在中職教育中的導向作用
中等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強化黨建引領,抓牢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對于辦好新時代中等職業教育有著“導航儀”和“壓艙石”作用。
(一)強化精準導航,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定力。嚴格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準確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明確辦學方向,突出辦學特色,創新辦學思路,科學設置專業,加強校企合作,這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升辦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堅持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走內涵發展之路、特色發展之路、創新發展之路,不斷加強專業建設,完善教學設施設備,實施課程改革和職業指導,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培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還設有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具備計算機高新技術、電子電工、文秘、電算會計等專業相關工種的鑒定資格。畢業學生的就業率長期穩定在98%以上,社會效益更加明顯。
(二)強化理論武裝,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領力。學校黨委對思想政治工作實行“一崗雙責”責任制,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相關工作;通過組織中心組(擴大)學習、教職工大會、專題學習等多種形式學習,扎實推進全校教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校黨委始終帶領全體師生,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十九大及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抓好思想建設;抓穩意識形態,創設文化育人氛圍;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民主黨派的思想交流和政治引領,抓實群團組織,夯實全員教育堡壘。學校黨委以組織力提升為重點,以支部“五化”建設為抓手,將支部建在系部;通過“示范支部”及新進教師、青年教師、骨干教師三支隊伍建設,激發黨建工作活力;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鍛造任課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良好素質,不斷激發任課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強化陣地建設,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著力打造校園網站,充分利用宣傳櫥窗、廣播、微信公眾平臺、QQ群等,加速網上網下聯動,整合思想政治工作陣地資源。壯大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對校園活動進行及時宣傳報道,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強化校園宣傳和網絡輿情管理,強化責任、強化領導、強化舉措,唱響主旋律、鞏固主流思想,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導權。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創建省級文明校園為契機,以弘揚“厚德樹人,精技立業”校訓精神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通過小班會課、工校講壇、“紅五月”系列活動、迎新晚會等主要平臺,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積極引導師生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通過“技能競賽節、文明風采節、體育節、文化藝術節”,以及開展勞動禮儀課、實踐體驗活動,豐富德育載體手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積極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在中職教育中的方式方法
(一)堅持因事而化。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成績普遍偏差,正處于青春期,大部分學生還處于未成年向成年的臨界點,思想波動比較大也比較敏感,行為上比較沖動,若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極易發生校園安全問題。運用學校社會工作理念和合適的技能方法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做好差生轉化至關重要。如:一位班主任老師匯報“有個女生近幾天情緒低落,找她溝通也不愿搭理,平時在班級管理中扣分也多”。第一時間并沒直接找她,而是通過班主任老師了解這位女生周邊及家庭情況得知:來自單親家庭,母親為了供養其學習生活開支,打了兩份工,基本上從7歲開始就沒時間和精力顧及,這樣的家庭環境讓這位女生感受不到家的溫暖,初中開始就有綴學等不良情況,就讀中等職業學校以來對班風也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當時,學校正組織文藝匯演,積極鼓勵這位女生報名參加,這位女生參演《新生的綠》舞蹈節目,在20多個節目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于是,抓住發放獎狀的機會,把這位女生約到辦公室,通過對節目的表揚拉近了溝通距離,再就其家庭困難等情況拉起了家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打開了這位女生的心結,也讓這位女生在流淚中感受起其媽媽的不容易。與班主任等任課老師一起更加關心關注這位女生,這位女生由此也開朗了,主動參加班級活動、積極搞勞動,上課專心聽講,在期末考試中居然考到了全班第21名,由倒數轉變為中等偏上。既帶動了一個差生代表的轉化,又帶動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明顯好轉。
(二)堅持因時而進。中等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實用型、技術型、管理型人才,最終目的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依托省職業教育“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生產性實習實訓(教師認證培訓)基地、省示范性特色專業、“國家紡織人才培訓基地-蘆淞服飾產業園培訓基地”、全國職業院校服裝技能大賽和世界技能大賽服裝項目省集訓基地、長株潭城市群職業教育共建共享實習實訓基地等平臺,把服裝專業升級品牌專業,為株洲地區乃至全國各地培養大量的應用型人才,成為首批省示范性職業學校、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首批省卓越職業院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注重在競賽中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提升專業技能,連續8年成功承辦省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并榮獲18個一等獎、14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從2010年開始,作為省領隊參加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獲得4金9銀3銅的優異成績。積極教學教改,承辦省賽、國賽集訓、專業抽考、文化統考、技能鑒定、技能競賽、全國文明風采大賽、省黃炎培創業大賽,全國教師信息化比賽等反映辦學質量的賽事成績均名列全省前茅,《“基于職教新干線”的網絡學習空間創新應用》課題獲教育部教學成果二等獎。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職服裝專業賽項“四連冠”。有6個項目在全國技能競賽中共獲得8個銀獎4個銅獎,并榮登教育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名單”獎牌榜。
(三)堅持因勢而新。學校堅持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牢牢把握“服飾產業是全市五大千億產業之一,已納入到株洲·中國動力谷“3+5+2”的產業體系中”的契機,積極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職業學校以升學促就業新途徑,助力落實高職擴招政策,在教師隊伍建設、專業設置、課程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等深化校際合作,實現中、高職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開辦省第一個中高職銜接試點班、省首個普職融通班,分別與“鐵路科技”、“汽車工程”、“航空航天”、“機電”等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中高職銜接辦學。創新教育扶貧等辦學思路,在為本地城區學生提供優質職業技能教育的同時,廣招革命老區學生;改過去“拔尖式”職業技能培訓為現在“普及式”全員職業技能培訓,給廣大農村學生提供與市區優質生源同等的學習和提升機會,還搞好“服裝剪裁”扶貧車間員工培訓,幫助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促進脫貧致富,實現產教融合,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從而形成以藝術設計、信息技術、商務旅游、機電等四大類共20個專業,以全日制普通中職教育為主體,高職、培訓為兩翼的發展格局,國家級重點中專、省級示范性職業學校的“金字招牌”更亮。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中職教育的“金鑰匙”。既量身定做地幫助學生提升包括人品、技能在內的綜合素養,為社會輸送大量實用人才,又促進學校的轉型升級,從而實現學生、職校、企業、社會、政府的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斯蒂芬.P.羅賓斯(美) 蒂莫西.A.賈奇(美)著? 孫敏健 李原 黃小勇譯.組織行為學(第14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王思斌 鄒學銀 浦善新等著.社會工作實務,中國社會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
陳歆,男,湖南株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