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靜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互聯網教學逐漸進入大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平臺,促進各學科的發展。而在音樂教學方面,確實需要客觀地分析和思考適用性,網絡教學的好處和缺點。
關鍵詞:網絡教學;高校;聲樂教學
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聲樂教學中對慕課,微課等課程的引進,以及利用網絡授課等方式,對傳統聲樂教學方式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與影響。2019年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更使高校聲樂網絡教學予以大膽嘗試與推進,既保證了教師與學生的健康和安全,又保證了高校聲樂教學的順利開展。利用網絡展開師生之間的學習互動,是這個時代的革新與特色[1]。
一.聲樂網絡教學的優勢
(一)特殊時期,聲樂教學實行網絡授課帶來的好處。
在“疫情時代”,聲樂教學通過網絡形式開展,大大降低了師生遭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和風險,保證了師生的健康和安全。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呼吸與接觸傳播,通過網絡授課,有效避免了傳統課堂的近距離接觸。教學中,歌唱伴隨著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每一字,每一句,都需要呼吸的支撐。通過網絡授課,有效避免了歌唱時呼吸空氣的傳播渠道,維護了聲樂教學的正常秩序[2]。
(二)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
網絡聲樂教學平臺的不斷完善,滿足了不同地區學生學習的需求,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生,可以享受與教育資源發達地區同樣的師資與聲樂教學內容。在那些聲樂資源相對落后的地區,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提供了聲樂領域的最新科學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教育方面的平等,并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著名歌唱家戴玉強在網上舉辦了聲樂課[3]。“1位大師+一首經典+1次迷你音樂會”的創新教學模式,學習聲樂移動到全球網絡平臺,隨時提供,隨處可見,反復聆聽歌唱藝術家的專業指導,開辟了更多學生聆聽大師授課的渠道,大大提高了聲樂教學的水平,推動了聲樂教學的發展。
(三)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局限性。
互聯網技術給教育帶來了巨大便利,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只需通過電腦,手機等客戶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任務。同時,通過網絡課堂,學生甚至可以獲得國際、國內多學科領域的知識信息,打破了學校、教室、教材的局限,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局限。
(四)方便,省時,高效。
傳統的教學方式,師生都需要從不同的住家地點前往學校上課,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成本,網絡聲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交通時間,減少了出行車輛二氧化碳的排放,更環保,可以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聲樂學習中,夯實了課堂學習的內容,更高效,便捷[4]。
二、聲樂網絡教學的弊端。
(一)聲樂學習資源管理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網絡教育的興起和發展,網絡上各種繁雜的聲樂教育資源涌現,學生很難辨別哪些是優質資源,哪些是非優質資源。若是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去鑒別,篩選,會浪費很多時間,降低聲樂學習的效率。特別是一些商業網站,部分曲目的選擇,嘩眾取寵,缺少審美,很容易誤導學生,走入學習的誤區。
(二)設備原因造成的隱患。
聲樂教學是建立在氣息,發聲,咬字,共鳴基礎上的一門學科,是通過人聲的演唱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是聽覺的藝術,要求聲音流暢,完整。然而網絡教學受到手機、電腦等設備質量的制約,傳遞的聲音滯后,失真,甚至因網絡狀態不穩定導致教學中出現卡、頓、堵的現象,很大程度上影響聲樂教學的進度和質量。
(三)缺少真實課堂的約束力。
聲樂網絡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性較差。不同于成年人,學生群體自控能力較弱,在課堂中還有老師約束其行為,能夠集中注意力,但是網絡教學,學生經常一開始聽得很認真,后來特別是對于一些喜歡上網的學生來說,很有可能出現學到一半就放棄學習,悄悄去上網或者聊天等,這無疑對聲樂學習質量造成很大影響。
(四)缺少面對面的交流。
聲樂學習的過程需要及時溝通,才能夠隨時隨地調整音樂知識的深淺度。聲樂教學中教師的身體示范,動作示范,情緒的感染等,都需要面對面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更真切的感同身受,激發學生聲樂演唱的欲望和激情,糾正調整學習中的不良演唱習慣。聲樂網絡教學,無法做到因材施教與實時互動的交流。
結語
總之,高校聲樂教學的不斷創新與改革推進了網絡教學的發展,我們不能把網絡教學當做高校聲樂教學的主要載體,也不能對網絡教學一味地否定與排斥,教學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傳統聲樂教學方式是學生演唱學習的基礎,網絡聲樂教學是傳統教學方式的補充。兩者可以相輔相成,為高校聲樂教學帶來更多的新視角與新內容。
參考文獻:
[1]李飛.多媒體及網絡多媒體運用于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優勢與問題初探[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2]魏澤文.“互聯網+”時代我國高校教與學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8.
[3]陳茴茴.音樂教育如何搭“互聯網+”這班車?[N]音樂周報,2016,9
[4]哈睿.論音樂專業網絡教學資源建設[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5(02)